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1 22: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板块一 随手而记,记下什么?(内容层面)
1.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 分句梳理:每句记了什么?
第1句:梅子、杏子
(不仅记了物,还记了形和色;记得是看得见的物形色,看不见的夏天里的事物的生长。)(没有标准答案)
第2句:麦花和菜花
(除了记物,还记了形与色)
师:第一、二句都写了物、形、色;看得见的是物、形、色,看不见的是事物的生长。
第3、4句::篱落、蜻蜓、蛱蝶
(写出乡村恬淡的美景。)
板块二 随手而记,记录了什么?(往深的地方走一走,看文字背后有法)
1.小朋友,这首诗叫《四时田园杂兴》,记录的是哪里的风光呢?
(夏天的田园风光)
2.你从哪里读出来夏天的乡村美景呢?
(篱落、蜻蜓、蛱蝶,这些带有乡村的特质。)
3.发挥想象“寻人”,关注写法。
(1)你对乡村生活有怎样的感觉呢?(安静)
(2)这么安静的生活,人都去哪呢?
(人都不见了,人都去忙碌了,此时正是夏季,是耕作的大好时光。作者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人都去忙农活了。)
(3)写法总结:诗人写作的最高境界“无既是有”“少即是多”。
4.对比阅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1)比较阅读,感受表达不同。
师:李绅的《悯农》直接描写农民的辛苦,这是直白的写法;翁卷的《乡村四月》写了农民的忙碌;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人都不见了”,都到田里劳作了。同样是写农民很辛苦,很忙碌,但他们的写法不同。《悯农》是一首政治诗,体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批判了统治者的无情;《乡村四月》写了直接写农民的忙碌;范成大的诗作以歌颂田园生活为主,写景不见人。同样写一种题材,以何种角度去写都是关键。
(2)搭建表达支架,体会诗人情感。
师:孩子们,你感受到的农民的忙碌、劳累之余,后面是“忙并____”?
5.梳理、总结写作方法。
师:《四时田园杂兴》看似随手而记,但是它有两个特点:第1个是精心选材,选择的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这些带有特征性的物件。第二,特别谨慎的表达。“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写出人们的辛勤劳作,却选择了这种景致,让我们在景致的审美中看到了一种忙碌的景象。这种写法是非常高级的。我们要表达的时候,除了可以想《悯农》一样的正面表达,还可以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达——无中生有。这种有是心中有,诗人是一个有心人。
板块三 随手而记,记录了什么?
1. 读《宿新市徐公店》。
2.分句理解:
第1句:篱笆、小路。篱笆小路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幽静)
第2句:树头新绿,给人一种宁静简约的感觉。
师:第1、2两句带来是静的感觉。
第3、4句:孩子、蝴蝶、菜花。
(1)关联课文《守株待兔》《王戎不取道旁李》理解“走”。走就是跑的意思。
(2)角色表演:学生演一演,一边跑,一边追黄蝶。
师:后两句是动,整首诗动静结合。
板块四 关联阅读,体会表达
1.关联阅读,比较异同。
相同点:
(1)你发现了吗?两首诗共同写到了几样景物。
(篱笆、蝴蝶、菜花)
(2)谈发现:为什么这两位诗人写乡村都要写到这三样事物的?
不同点:
(1)在第1首中出现了菜花,第2首诗当中也出现菜花,两首诗的时间,按照时间来排序,哪一首在前?
(第2首夏季未至,第1首夏天已经到来。)
(2)第1首诗蝴蝶一直在,第二首诗蝴蝶不见了。你认为哪一种蝴蝶更可爱?诗人哪一种心情更好?
(飞入菜花丛中的蝴蝶更可爱,两位诗人心情都很好。所见皆美景,心情好极了。杨万里看到小孩蝴蝶飞入菜花,因为感受到孩子的童真,他心情好。)
2.梳理总结:两位诗人相似之处是关注农家生活,写的是田园诗。他们留心生活中取景。(课标中三四年级中提及的观察)都有随手记录习惯。两位诗人的不同之处是:第1首诗选取的是夏天乡村全景,环拍模式;第2首诗是特写,抓拍模式。
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
板块一 介绍词牌名及题目
1.介绍清平乐,这是词牌名。来自汉乐府的清乐、平乐,合起来叫清平乐。
2. 村居是题目。
板块二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1. 学习“上阙”。
(1)理解内容。
第1句:写到的画面有茅檐、小溪、青草。第1句点出了地点,点出了一些景致。诗人带我们来到了乡间,观看乡间小景。
第2句:白发苍苍的老翁和老妇,操着吴地的方言,讲着话真好听。
(2)品读“醉”
翁媪醉了:词人看到了两人喝醉了,说着软软的吴音,在逗趣。
词人辛弃疾醉了:辛弃疾到了乡村,他自己喝的微醺,看了眼前翁媪在相互聊天、逗趣,醉在其中。
(3)梳理:先写的是家中的长辈。家中长辈幸福了,整个家庭就幸福了。开篇写了景、物、人,我们通过白发谁家翁媪,感受到一种惬意、平缓、安祥、幸福的生活。
(4)补充诗人资料,体会情感。
师:辛弃疾写的时候,正在江西闲居。词中描写的是上饶地区的景象,他有这样的境遇,写出这样安静、平缓、知足感十足的文字。开篇很缓和,这种缓和,平淡处见惊雷,与作家的生平经历有关。
2.学习“下阙”
(1)上阕是一个全景,景中有物,景中有人。
(2)运用逐一白描的手法来写每一个孩子。
(2)质疑:这首诗少了谁呢?为什么没有看到孩子的爸爸妈妈呢?(这首诗中的父母是没有写,上有老,下有少,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幸福美满。《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反映的是乡村生活的幸福、安逸与和谐,巧妙地选择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画面,老的平缓,小的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幸福的乡村生活。)
板块三 比较阅读,体会异同
1. 比较阅读,体会异同
2. 汇报交流。
不同点:
第1首诗是静寂且富有生机的乡村生活,第2首诗活泼且天然的乡村生活,第3首村居写的是丰富且安逸的生活场景,三首诗都是写乡村生活的。
共同的写法:
(1)注重精巧的选材。诗歌简洁却不简单,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材。如果在诗歌中,像流水账一样什么都写,诗歌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
(2)特别有画面感,诗画合奏。文字的画面感,文字中的细节,文字中的色彩,文字的形状,文字中的心志。第3首词中写到了溪水,远看溪边,近看溪头,一衣带水。这个溪水就是乡村人家的命脉。溪水非常妙,串连起上阙和下阙,串联起几个场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情感的自然流露。
板块四 拓展延伸,随文百字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