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小青蛙
课程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小青蛙》。
教学目标 1.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青”字。 渗透“乐学善思”的核心素养。 2.发现“青”字族汉字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懂得生活中要保护小动物。体现友善、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材共设置了两个识字单元,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生活。《小青蛙》作为第一个识字单元中的字族文识字,将字与文融合在一起,不断巩固了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义。课文中的“清、晴、情、请”都是由“青”做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后续识字课的自主学习及生活中的自主识字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的限制,爱玩好动。虽然有了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经验,但识字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特别是疫情期间,缺少了教师的管控和现场的指导,学生学习力大大削弱,学习过程缺少方法,渐渐忽视了语文识字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青”字。 2.发现“青”字族汉字的特点。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懂得生活中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资源 微课《“青”字的写法》,音乐、视频《小跳蛙》、课前知识胶囊,希沃白板5课件,课后分层作业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习 梳理问题 (3分钟) (一)预习环节 1.布置预习任务 教师运用希沃白板5的“知识胶囊”功能向学生推送《小青蛙》知识胶囊二维码。 2.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完成后,教师在后台查看学生学生学习时长、观看次数、答题情况等数据信息。 了解全班同学对本课每个重点问题的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们课前在家预习的学习情况。 梳理预习问题 学生在家通过平板或手机的扫码,随时随地自主观看学习,观看过程中参与选择练习,实时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后在微信群中交流对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这一问题的看法,同时将亲手绘制的图画进行展示分享。 指名朗读学习目标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对本节课进行设计。带着问题和目标走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重难点,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课中探究 解决问题 (16分钟) (二)确立学习目标 小青蛙登场,做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 (解决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页第三课《小青蛙》。首先大家来听课文朗读,要听清每一个字噢。 2.请一名学生正确朗读带拼音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3.请一名学生(预习中没有读准轻声的)对刚才的朗读进行评价。 4.教师重点指导轻声的读音,领读“眼睛”“事情”。 5.去掉拼音朗读儿歌。 6.借助停顿符号,开视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 7.请一名学生进行展示。 8.课文漏空朗读。 [小青蛙](呱~呱呱)小朋友们读准了轻声,读出了儿歌欢快的节奏。恭喜同学们~~通过了我的第一个考验!奖杯送给你。我的亲人们也想认识大家,可他们比较害羞,都藏在了课文里,他们和我长得很像,你能找到他们吗?呱呱。 (四)字族识字 (解决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 1.授权一名学生上台圈画:和“青”长得很像的生字。 2.同学们你和他画的一样吗?(发放选择题答题板)如果一样请选择A,不一样请选择B。 3.教师根据答题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后追问:谁能来说说为什么圈这几个字呢?谁有其他想法?你还有什么发现? 4.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它们都是青和不同的偏旁手拉手组成的新字。偏旁不同,含义也不同。 青单独出现代表的是一种颜色。 而“青”+三点水就组成了清,清水的“清”。和水有关。 青加日字旁组成晴,晴天的晴。和太阳有关。 5.你能向老师这样来区分剩下的字么? 6.巩固练习 (1)这些生字你记住了么?张老师要发起挑战喽! (2)“词语对对碰”,计时1分钟,请全体同学准备,计时开始!同学们,别放错位置噢!5.4.3.2.1~答题结束,哇~恭喜全体同学挑战成功。奖杯你值得拥有。 (3)下面难度升级啦,你能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合适的位置么?孩子们准备好,1分钟倒计时,开始!大家边读边选,准确率会更高!时间到,当当当当~正确率100%,你们太优秀了!看来这些字已经难不倒大家了。 [小青蛙](呱~呱呱)祝贺大家,第二关顺利通过喽~我们在池塘里为大家举行了庆祝舞会,小朋友们快来放松一下吧!呱呱。 课间休:《小跳蛙》视频 时长:0:58 (五)阅读理解 (解决预习中的第三个问题) 1.舞会结束了,我们和小青蛙成为了好朋友,那你知道它每天都要做什么吗? 2.多么勤劳的小青蛙啊,现在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了吗?课前同学们用图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那么接下来的半分钟,就请你把你的收获再一次融入到作品里吧。可以开始喽! 3.作品展示(两名同学) [小青蛙](呱~呱呱)小朋友们说得太令我感动了(哭),你们都是爱护动物的小天使!请收下充满我感谢的奖杯吧。我还有个小愿望,要是小朋友们会写我的名字,就太开心了。呱呱。 (六)写字指导 1.为了帮我们的好朋友实现它的愿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字的书写,宝贝们,准备好笔和本子。抬头挺胸,坐姿端正。仔细看“青”字的写法。(播放微课) 2.聪明的同学们一定把青字的书写规则牢牢地记在心里了,开始动笔吧!写完后别忘了拍照发到答题板中。提醒宝贝们:写字注意三个一,一尺、一拳和一寸,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3.根据学生书写情况,选择一名书写较标准的学生进行展示评价。 观看课文朗读 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价 学生跟读“眼睛”、“事情” 指名朗读无拼音儿歌。 打开视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 预设:拍手读、与家长配合读、点头读等等 指名正确流利朗读漏空课文。 学生在手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圈画。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选择。 预设: 这几个字里都有“青”字。 这几个字的拼音里面都有ing。 这几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预设: 青加目字旁组成睛,眼睛的睛。和眼睛有关。 青加竖心旁组成情,心情的情。和心理、情绪有关。 青加言字旁组成请,请求的请,和说话有关。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 全员参与课堂活动“词语对对碰” 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对号入座” 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开视频跟随视频舞动,放松。 预设: 小青蛙每天都在保护禾苗,吃害虫。 全体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本课自己的收获,再次完善作品。 学生边展示作品,边讲解自己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青蛙?”这一问题的看法。 做好书写准备,坐姿端正,仔细观看微课。 根据微课讲解,进行“青”字的书写。 仔细对比差异,及时纠正书写。 通过视频让学生自主发现学习内容,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完整表达的能力,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解决预习时轻声问题,把课文读准、读流利、读出节奏,层层递进。 通过发现“青字族”汉字特点,掌握字族识字方法,解决预习时圈画不完全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够利用规律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全员参与课堂活动提升了课堂交互性,让每一名学生真正参与课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时长过半,课间休的设计能够保证学生后半部分课程学习的质量。 读懂课文,了解小青蛙的本领和贡献,懂得爱护小青蛙的同时学会爱护动物。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善作品,体现出对学生课前在家学习情况的提升,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的。 通过视频的详细讲帮助学生掌握书写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掌握生字间架结构,正确书写。
(三)课后练习 分层推进 (1分钟) (七)分层作业 [小青蛙](呱~呱呱)恭喜同学们,解决了预习中的所有问题,学会了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顺利通关。课后请同学们到作业自选超市里,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练习,完成后发到班级优化大师的作业中吧。好朋友们,咱们下次见,呱呱。 再见,小青蛙。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 教师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设置了分层作业的二维码。 基础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在川线格中书写“请”字、组一个词。 3.基础练习 提高篇: 1.照样子 仿写句子 2.根据偏旁规则猜一猜 3.读一读有关青蛙的小故事,讲给家人听。 学生将作业上传到班级优化大师软件后,教师通过批注、打分、发送评语等方式 对作业进行批改。出现问题,学生及时订正,教师复批。 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适合自己学情的作业,完成后发送到班级优化大师APP中。 教师批改后,系统会自动提示。若作业出现问题,学生可及时订正。 分层作业的设置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分别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二维码作为作业的载体,避免了传统方式传输占用内存的弊端。学生更容易轻松获取题目。 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软件教师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真正达到个性化辅导。
……
板书设计: 小青蛙 1.认识“清、晴”等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青”字。 学习目标 2.发现“青”字族汉字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懂得生活中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反思: 线上教学不能像线下课堂一样近距离接触学生,所以低年级的孩子们普遍出现溜号、坐不住板凳等现象,听课状态大打折扣。因此怎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了我设计本课时最大的困惑。在仔细研读教材后,我想起在学习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青蛙一“呱呱呱”地出现,学生们就非常兴奋。那今天我是不是也可以将小青蛙直接请到课堂上呢?于是我开始试着模仿青蛙的叫声,根据每一环节小青蛙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声音,再配合GIF动图,塑造了一只会说话又热心的“小青蛙”角色,从朋友的角度与孩子们对话。我看到镜头前的每一位学生眼睛都亮亮的,兴致勃勃地参与到课堂中,在“小青蛙”的引导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很开心。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补充绘画作品时听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哼唱声,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我知道孩子们是真的爱上了这节课。 在反复研究与调整的过程中,《小青蛙》一课也带给了我很多的收获:虽然线上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只要用心地研究教材,巧妙地利用线上平台的各类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