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枫树上的喜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2 20:0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童心”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四篇课文体裁多样,有诗歌、散文和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儿童快乐的生活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想象丰富、充满童趣的儿童散文。这篇课文叙述线索清晰,情节简单,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是:“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多次运用反复的手法,例如“我喜欢”“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我懂得”等句式,不仅形成了一种反复回环的节奏美,同时也强调了“我”对喜鹊的了解及喜爱。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富有儿童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9个生字,会写 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读,体会“?”、“!”、“......”的作用,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并借助“?”、“!”、“......”来表达。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待小动物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看懂图意,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富有童趣的,纯净透明的语言,感受故事的童趣。
教学准备:《枫树上的喜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儿猜谜语。出示谜语:喜鹊
2、出示喜鹊的图片,喜鹊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衣服,翅膀边还缀着蓝色,真惹人喜爱!喜鹊呀,又叫报喜鸟。人们常说:喜鹊叫,好事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喜鹊有关的课文(板书:枫树上的喜鹊),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教师出示小任务。
(1)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渡”。出示字词:(渡)看,作者的家乡有一条宽宽的河,瞧,这是人们停船过河的地方,叫什么?指名(渡口)请生读,全班读。
大枫树生长在哪呢?读(渡口旁)。渡口旁就是渡口边,一起读(渡口边)。渡口的旁边还停着什么呢?生读(渡船)。一座座美丽的小山就在什么地方?生说(渡口对岸),全班一起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看,把生字放进词语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记生字。
3.学习“绿荫”“遮蔽”,书写“母”字
(1)渡口旁边长着一棵很大又很高的枫树,茂密的枝叶遮住了阳光,因此,大树底下就有了“绿荫”。因为,树叶长的太茂密了,把渡口都遮挡住了,所以“遮蔽”就是遮挡的意思。把“绿荫”“遮蔽”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你还会读吗?
(2)出示词语,男女生比赛读。
(3)学写生字:“母”。我们来看拼音字母的母。它是一个象形字,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这个母字。这个字是一个独体字。笔画不多,但是想写好它却不容易。
仔细看老师写:第一笔,竖折向左再拐弯、横折勾与它紧相连。点横点,横画摆中间。
注意:横在竖中线起笔,稍微上扬。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书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4)学生在书上描、写“母”字,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写字姿势。(过渡语)师:咱班的同学非常了不起,字音读得准,字也写得漂亮。那么,大家能不能读懂课文呢?
三、学习课文,精读悟情
小时候我经常来到我们村的渡口旁,我非常喜欢那里。咦,我喜欢那里的什么呢?请看学习提示。
师:默读时候要注意不出声。要画完整的句子。学生画好句子后一起来读读这四个句子。(齐读)
1、四个喜欢(1—4自然段)(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她。从这句话,你能看出我喜欢什么?
板书:我喜欢一颗枫树
我为什么喜欢这棵枫树呢?
生:它很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同学们炎热的夏天,我们来到渡口边乘船,绿荫帮我们遮住了太阳。好凉快呀,我很喜欢他,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把枫树比喻成绿色太阳伞,大家看多么形象生动啊!同时也看出我对枫树的喜欢。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2)我除了喜欢一棵枫树,还喜欢什么?(板书:喜鹊的窝)谁来读读?是的,我喜欢极了,喜欢极了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你真会理解!是的,就是非常喜欢!
(3)除了枫树上的鸟窝,我还喜欢什么?(板书:喜鹊阿姨喜鹊弟弟)前两个喜欢的我们直接就能从文中看出来,后两个喜欢的就需要大家联系上下文理解才能知道,看来,同学们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
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实际上喜鹊会说话吗?(不会)是的,只是常常觉得,他会跟我说话。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清晨我背着书包路过渡口,你觉得他会跟我说什么呢?(小朋友,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哟!)天黑了我砍了柴又路过渡口,你觉得他又会跟我说什么呢?(回家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哟!)是的,多么亲切的话语啊!就像一家人一样。“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这句话多有意思啊,谁来读一读。
(4)上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撑着船到对岸里的树林里去打柴,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我的心情怎么样呢?:我特别的高兴,我特别的喜欢。 谁来读读这一句。(我真是喜欢极了)是的,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我们就像是一家人。(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谁来读?两句话,请男女生分开读。
2.学拼音(6—8自然段)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像去问候我的家人一样。我都看到了哪些情境呢?同学们请看一看学习提示任务,想想我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 6—8段,说出答案:学习汉语拼音)那我们就一起先去看看他们学拼音的情景吧。你们愿意试一试演一演他们吗?那现在我来做喜鹊阿姨,你们都来演喜鹊弟弟,我来教“鹊!鹊!鹊!”你们来学,“鹊,鹊,鹊.......”喜鹊阿姨耐心的教,喜鹊弟弟认真的学。我知道,这便是 a、o、e
3、看日出(9—13自然段)今天早上我又来到了喜鹊窝边,我看到太阳从渡口对岸的山冈后面升起来了。喜鹊阿姨正带着喜鹊弟弟看日出呢。我们在四人小组里演一演,一个人当喜鹊阿姨提问,两个人做喜鹊弟弟来回答。还有一个人演文中的小男孩,注意“我”听懂的意思。想要演好,可是有窍门的,第一你得找到你需要说的话。第二要注意,他说的话里加的标点符号。找一两组学生演一演,教师配合。
4、拓展说话 出示课后习题二:找到虫子后的对话
5、课文小结是啊,我喜欢一棵枫树;喜欢喜鹊的窝;我喜欢喜鹊阿姨;还喜欢喜鹊弟弟。我喜欢和它们生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你能感觉小作者开心吗?齐读“我真高兴啊!”
6、联系生活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能听懂小动物们的语言?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谈听懂小动物语言的体验。师相机进行德育教育:爱护小动物
四、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多有趣啊!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吧。
五、板书设计:
9枫树上的喜鹊
一棵枫树
喜鹊的窝
我喜欢
喜鹊阿姨
喜鹊弟弟
二年级下册 9《枫树上的喜鹊》课后反思
我所执教的《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 9 课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观察喜鹊一家时的开心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以及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应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之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活动我领着大家一起认识并了解了喜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中来,同时,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注重识字,夯实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在教学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重点突出。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率。这一课生字较多,不易识记,我采用了创设情境随文识字、游戏归类识字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比如巧妙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渡口”、“渡口旁”、“渡口边”、“渡船”、“渡口对岸”这些难理解的词。整个设计循序渐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夯实了同学们的识字基础,激发了同学们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汉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喜欢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标对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写好这个字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学生独立总结的很全面了,我范写后,进一步强调了正确的书写和执笔姿势,学生练习书写的过程中,我相机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和执笔姿势。
三、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节课中,以童趣为本,朗读为主,将朗读作为主旋律,以读贯穿整篇课文学习的始终,我引导学生在个性品读中感受、体悟文本内容,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对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学中,我将课文中的“小喜鹊”带到生活中来,把它当成小喜鹊,并用喜鹊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在“鹊,鹊,鹊”中不仅使得课堂气氛达到高潮,不知不觉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师生有趣的对话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进而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本次教学展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的朗读需要情感的融入,我们应该适当引领学生找到情感朗读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本节课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由于时间关系,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是特别多,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朗读的情感,同时,给学生更多个别展示的机会,让更多学生的朗读得到老师的指导。朗读是促进学生理解的基石,是展现学生理解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就要听到朗朗读书声。本节课例,很好地展现了朗读的效果和魔力。相信,我们的孩子定会在有效的朗读中找到独特的自己。课堂中的突发状况很多,更需要老师具有教育机智。而且,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语比较单一,我课下要用心去研究,多积累一些精彩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语,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运用,通过我的评价,使学生更加喜欢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