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课件(共48张PPT)+学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课件(共48张PPT)+学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11:03:03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2、运用对比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背诵。是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基石。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会让我们对这个道理认识更加深入。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解题并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作者简介: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介绍文体:序,是一种文体,作为文章的体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词语学习:嗜( shì ) 叱咄( chì duō ) 俟( sì ) 箧( qiè ) 曳( yè )屣( xǐ ) 媵( yìng ) 烨( yè) 皲( jūn ) 缊( yùn )衾(qīn) 叩(kòu) 被绮绣(qǐ pī) 容臭(xiù)  敝(bì)耄(mào ) 谬( miù ) 廪( lǐn ) 遗( wèi ) 馁( něi )谒( yè ) 撰(zhuàn ) 贽( zhì ) 诋( dǐ )读课文,读准停顿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段:余幼时即嗜学。(即:就。嗜:爱好,喜欢。)我年幼时就喜欢学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无从:没办法。致:得到。以:介词,来。每:常。假:借。于:介词,向、从。之:结构助词,的。笔:用笔。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买)书来看,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期归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大:很,非常。坚:坚硬。弗之怠:“弗怠之”,之:代指抄书这件事。)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屈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毕:完。走:跑。之:他,指藏书人。逾:超过。) 抄写完后,跑着送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是:因此。以,因。是,此,这。以:把。因:于是。得:能够。)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博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既:表示已经。加冠:指成年。益:更加。慕:仰慕。之:的。道:学说。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有名望的人。游:交往,结交。)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同(我)交往。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趋:快步走。从:向。乡: 同乡。先达: 有道德学问的前辈。执:拿,捧。叩:询问,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即德高望众。填:挤满。未尝:不曾。稍降辞色: 把言辞、脸色略变得温和些。)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和表情略变得温和些。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侍:陪侍。左右:身边。援:引,提出。质:询问。以:介词,来,一说,相当于“而”)我站着陪侍在他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色: 表情、神态。至:周到。出:说出。以:连词,相当于“而”修饰,不译。复: 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俟:等待。则:就。焉:兼词,“于之”,向他。故:所以。卒:终于。)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最终还是获得不少教益)。第二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当:在……时候。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从:跟随,跟从。负箧(qiè)曳屣(yè 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曳:拖。箧:书箱。屣:鞋。)当我(外出)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穷冬:隆冬。穷:极。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而:连词,表转折,却。)隆冬时节,寒风猛烈,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舍:客舍。支:同“肢”。僵劲:僵硬。媵人:仆役。汤:热水。沃灌:浇洗。沃:浇。以:用。衾:被子。拥:围裹。覆:盖。而:表顺承,不译。乃:才。和:暖。)到了客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役端着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寓:住。逆旅:旅店。日:每天。再:两次。食:供养,给……吃。鲜肥滋味:新鲜肥美的东西。之:的)寄居在旅馆,店主人每天只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被:同“披”穿。绮绣:华丽的丝绸衣服。朱:红色。朱缨宝饰:用红色的带子和宝石装饰。腰:在腰间佩戴。容臭:香袋。臭:香气。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然:……的样子。)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戴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则:却。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略无:毫无。慕艳:羡慕。意:想法。)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他们的想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中:心中。足乐者:值得快乐的事。者:……的事。这里指读书一事。口体之奉:吃的穿的。奉:供给品。若:如)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首句发语词,不译。之:结构助词,的。勤:辛勤。艰:艰苦。若:像,如。此:代词,这。)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虽:虽然。耋老:年老。犹:还。幸:有幸。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预:参与。之:的。而: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并且。宠光:恩宠光耀。缀:跟随。)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还是有幸做了官,并且承蒙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身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日:每天。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侍坐:侍奉(皇上)而坐。备:准备。顾问:咨询,询问。四海:天下、世间之人。亦:也。谬称:错误地称颂,此为谦虚说法。其:代词,指“我”。氏名:姓名。况:且。之:取独,不译。过:超过。于:比。余:我。者:……的人。)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下之人也在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第三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诸生:指太学生。于:介词,在。县官:朝廷。日:每天。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之:的。供:供给。岁:每年。裘葛:冬天的皮衣、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馁:饥饿(这里作动词)。患:忧愁。)如今的学生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粮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了。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大厦:高大的房子。之:的。而:表承接,不译。)坐在高大的书房里诵读经书,没有奔波的劳苦了;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为:作为。之:代词,他们。而:表转折。者也:表判断语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却得不到结果(的情形)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宜:应该。之:的。皆:都。集:集中。于:在。之:取独,不译。手:用手。假:借。诸:“之于”的合音。而:才。)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其:如果。者:……的原因,与其连用,表示假设的语气。天质: 天资。卑: 低下。则:表转折。之:取独,不译。耳:罢了。岂:难道。之:的。)如果有人学业不精通,好品德没有养成,并不是天资低下,而是心不像我这样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错吗?第四段: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流辈:同辈。甚:很。贤:才德。)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才德。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朝:朝见。以:凭借。乡人子: 同乡晚辈。谒:拜见。撰:写。以为:作为。贽:初次进见尊者所持的礼物。辞:文辞。甚:很,非常。畅达:顺畅、通达。)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与:同。之:代词,他。论辨:议论、辩驳。和:谦和、平和。而:表并列。夷:平易。)同他议论辩驳,言语谦和脸色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谓:说。于: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甚:很。是:这。者:……的人。)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刻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特意。道:说。为学:求学。之:结构助词“的”。以: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他将要回家拜见亲人,我特意说出(自己)求学的艰难来告诉他。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谓:说。以:相当于“而”,表承接。者:与“也”连用,表示判断。志:意愿。)(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这就是)我的用意;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诋:诋毁。际遇:遭遇、时运,指受皇上赏识重用。之:取独,不译。而:表承接。岂:难道、怎么、哪。者:……的人。知:了解。)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遭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怎么(能说是)了解我的人呢?【合作探究】归纳本课的文言词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3)与之论辨 辨同辩 辩论古今异义:走送之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持汤沃灌 古义: 热水 今义:鸡汤、肉汤 日再食 古义: 两次 今义: 又 日侍坐备顾问 古义: 接受询问 今义: 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专掌经学的学官 今义: 一种学位的名称 尝趋百里外 古义: 快步走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 曾经 今义:品尝 卒获有所闻 古义: 最终 今义: 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借 今义: 放假,假如 右备容臭 古义: 香气 今义:臭味 一词多义:礼逾至 周到 至舍 到 手自笔录 亲手 。 手指不可屈伸 手 。 口体之供不若人也 如 不必若余之手录 像 余朝京师 朝见 。 一封朝奏九重天 早上 。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老 说 是可谓善学者矣 称作 此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 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行道之人弗受 路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 故余虽愚 所以 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久而乃和 表修饰 走送之 代指书 弗之怠 指抄书这件事 益慕圣贤之道 的 当余之从师也 主谓之间“消独” 致书以观 来 以书假余 把 以衾拥覆 用 不敢出一言以复 来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以君为长者 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计日以还 相当于而,表示顺承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他 门人弟子填其室 他的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他们 其真无马也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 实在,表加强语气 烨然若神人 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如 或遇其叱咄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却 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上挂着,腰佩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缊袍敝衣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日再食 意动用法,给......吃,供给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鱼肉 特殊句式:倒装句:弗之怠,否定句宾语前置,就是“弗怠之”
状语后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读勾画笔记笔记读课文注音划停顿读课文翻译课文笔记小组合作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4目标4目标4目标4目标4
选择题:选出加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塞满)B、负箧曳屣 (背)C、腰白玉之环 (腰间)D、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太守自谓也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舍生而取义 难舍难分 同舍生皆被绮绣 屋舍俨然何不为也 俱为一体 中轩敞者为舱 鲜为人知得之则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卖炭得钱何所营 各得其所行道之人 何陋之有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不毛之地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以衾拥覆 D、俯身倾耳以请【扩展延伸】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⑦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⑧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释】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yì):惩治,惩戒。⑤寻绎:推求探索。⑥省:记。⑦孙搴(qiān):人名。⑧经、传、子、史:经,指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等;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等;子指诸子书籍,如《庄子》等;史,指历史书籍,如《史记》等。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见辄能诵 (就)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从前)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十一或十二)D,勒为若干卷 ( 编纂 )翻译加横线句子。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指的是哪二物?由秦观的亲身经历中,你领悟到哪些道理?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新知导入
我们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背诵。
是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基石。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会让我们对这个道理认识更加深入。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学习目标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新知讲解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生平著作甚丰,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序,是一种文体,作为文章的体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
赠序创于唐初,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嗜( ) 硕( )
叱咄( ) 俟( )
负箧( ) 曳( )屣( )
皲( )裂 媵( )
衾( ) 绮( )
容臭( ) 烨( )
缊( ) 耄(mào )
谬( miù ) 廪( lǐn )
遗( wèi ) 馁( něi )
谒( yè ) 撰(zhuàn )
贽( zhì ) 诋( dǐ )
shì
shuò
chì duō

qiè


jūn
yìng
qīn

xiù

yùn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 冰 坚, 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就爱好读书
没有办法得到
经常
藏有书的人家
抄写
计算着约定的日子送还
假借:同义,借
以:来
砚台里的(墨汁)
结成坚硬的冰

超过约定的期限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弯曲伸展
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送还。天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群 书。
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 叩问。先达
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于)左右,
因此

因此
已经
学说
担心

请教、交流
快步走
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拿着经书
请教
道德声望高
挤满他的屋子
稍微缓和
言辞脸色
站在旁边侍侯着
能够
译文: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来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
援 疑 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 有所
闻。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弯下身子
侧着
请教
有时
训斥
周到

解释、辩解
高兴
焉:于之
愚笨
终于
向他
等待
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 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 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久而 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之:取消独立性
书箱
拖着鞋子

隆冬
刮着凛烈的寒风
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学舍、书馆
支通”肢”
僵硬
服侍的人
热水
浇洗
围裹 覆盖
表修饰

寓:名作动,住
旅店
每天
两次
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
译文: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到了旅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同舍生 皆 被 绮 绣,
戴朱缨 宝 饰之帽, 腰 白玉之 环,
左佩刀,右 备 容臭, 烨然 若神人;
同屋住的同学
被通”披”,穿
华丽的衣服
绮:丝绸 绣:绣花
宝石装饰
腰:名作动,腰佩
圈子
挂着 香袋
光彩照人的样子
译文: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余则 緼袍敝衣 处 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 中 有 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 且 艰若此。

穿着破旧的衣服
生活在
他们中间
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
内心
足以快乐的事
足乐者:指读书
吃的穿的
奉:供,之:的
(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
译文:
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有幸预君子之列,
年老 参与
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
恩宠荣耀 跟随 每天 接受询问
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况 才之过于余
错误的称说我的姓氏,这是自谦的话。何况 才能
者乎?
译文: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已置身于君子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位列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都称颂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越过我的人呢?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
在 朝廷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给予,赠送
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
饥饿 担忧 诵读 劳苦
、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
掌管经学的学官 询问却不告知 应该
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
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精、 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
精通 德性 成器 天资 低下 如,比得上 难道,哪里
过哉!
过错
译文: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寄来皮袍葛衣,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大厦底下读诵《诗》《书》,不再有奔走的辛劳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求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该有的书,都已搜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书才能看到。(如果)他的学业还有不够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不是天资低劣,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
同辈 进京朝见皇帝
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顺畅通达
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
脸色平易 说 称作善于学习
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
回家 拜见 特意 治学
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
意志,意愿, 难道了解
余者哉!
语气词,表感叹


谦和
拜见

辩论。“辨”同“辩”
译文:
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读书已经二年了,同辈的人都夸他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来当见面礼,(信)文辞很顺畅通达。和他谈论事理,(他的)言谈温和脸色和悦。他自己说少年时读书很用心。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人了!他将要回家去探望父母,我特意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说我这是勉励同乡读书,这正是我的用意;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怎能算是了解我呢!
合作探究:归纳本课的文言词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与之论辨
支通肢 肢体
被通披 穿
辨同辩 辩论
古今异义: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行走
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鸡汤、肉汤
日再食 古义: 今义: 又
日侍坐备顾问 古义: 今义: 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今义: 一种学位的名称

热水
两次
接受询问
专掌经学的学官
古今异义:
尝趋百里外 趋:古义: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品尝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放假,假如
右备容臭 古义: 今义:臭味
快步走
曾经
最终

香气
一词多义:
礼逾至 手自笔录 。
至舍 手指不可屈伸 。
口体之供不若人也 余朝京师
不必若余之手录 一封朝奏九重天
周到 亲手 到 手
如 朝见
像 早上
一词多义: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老 ( )
是可谓善学者矣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 行道之人弗受 (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
益慕圣贤之道 ( )

称作
叫做


学说
一词多义: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余虽愚
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故意,特意
所以
表转折,可是
表修饰,不译


有时
或许
一词多义:
走送之
弗之怠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代指书
指抄书这件事

主谓之间“消独”
一词多义:

把 用
来 因为 把 因为
相当于而,表示顺承
致书以观
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中有足乐者 以君为长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以还
一词多义:
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无马也邪
其真不知马

他的
他们
难道,表反问语气
实在,表加强语气
一词多义:
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那么
就是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手自笔录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名词作动词,腰上挂着,腰佩
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意动用法,给......吃,供给
形容词作名词,鱼肉
课堂总结
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课堂练习
选出加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塞满)
B、负箧曳屣 (背)
C、腰白玉之环 (腰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太守自谓也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 难舍难分 同舍生皆被绮绣 屋舍俨然
B.何不为也 俱为一体 中轩敞者为舱 鲜为人知
C.得之则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卖炭得钱何所营 各得其所
D.行道之人 何陋之有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不毛之地
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以衾拥覆 D、俯身倾耳以请
拓展提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⑦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⑧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yì):惩治,惩戒。⑤寻绎:推求探索。⑥省:记。⑦孙搴(qiān):人名。⑧经、传、子、史:经,指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等;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等;子指诸子书籍,如《庄子》等;史,指历史书籍,如《史记》等。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见辄能诵 (就)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从前)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十一或十二)
D,勒为若干卷 ( 编纂 )
翻译加横线句子。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指的是哪二物?由秦观的亲身经历中,你领悟到哪些道理?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刻苦学习的故事?列举一两个。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序: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赠序:用于临别赠言。
本文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重点】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运用对比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学习时间】3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背诵。
是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基石。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会让我们对这个道理认识更加深入。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他一生刻苦学习。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序,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序,是一种文体,作为文章的体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
赠序创于唐初,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预习设计】
一、注音
嗜( ) 叱咄( ) 俟( ) 箧( ) 曳( )
屣( ) 媵( ) 烨( ) 皲( ) 缊( )
衾( ) 叩( ) 被绮绣( ) 容臭( )   敝( )
耄( ) 谬( ) 廪( ) 遗( ) 馁( )
谒(( ) 撰( ) 贽( ) 诋( )
二、解释加点词
1、无从致书以观(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手自笔录( )
4、不敢稍逾约( ) 5、余因得遍观群书( ) 6、既加冠( )
7、益慕圣贤之道( )( )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9、礼愈至( )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11、未尝稍降辞色( ) 12、援疑质理( )( )
13、或遇其叱咄( )( ) 14、俟其欣悦( )
15、卒获有所闻( ) 16、负箧曳屣( )
17、四支僵劲不能动( ) 18、媵人持汤沃灌( )( )
19、同舍生皆被绮绣( ) 20、腰白玉之环( ) 21、日侍坐备顾问( )
2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 ) 23、有幸预君子之列( )
24、有裘葛之遗( )( ) 2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
26、非天质之卑( ) 27、流辈甚称其贤( ) 28、生以乡人子谒余( )
29、余之志也( ) 30、撰长书以为贽( )( )( )
3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 )( )
32、走送之 ( ) 33、尝趋百里外( )( )
34、久而乃和( ) 35、主人日再食( )( )
36、右备容臭( ) 37、辍公卿之后( )
翻译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12、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3、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合作探究】
整理课文的文言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活用)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与之论辨
古今异义: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行走
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鸡汤、肉汤
日再食 古义: 今义: 又
日侍坐备顾问 古义: 今义: 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今义: 一种学位的名称
尝趋百里外 趋:古义: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品尝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放假,假如
右备容臭 古义: 今义:臭味
一词多义:
礼逾至 手自笔录 。
至舍 手指不可屈伸 。
口体之供不若人也 余朝京师 。
不必若余之手录 一封朝奏九重天 。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老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可谓善学者矣 益慕圣贤之道
此之谓失其本心 行道之人弗受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足肤皲裂而不知
故余虽愚 久而乃和
走送之 致书以观
弗之怠 以书假余
益慕圣贤之道 以衾拥覆
当余之从师也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中有足乐者
以君为长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以还
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其真无马也邪 。
其真不知马 。
烨然若神人 或遇其叱咄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或异二者之为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手自笔录
缊袍敝衣
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弗之怠,否定句宾语前置,就是“弗怠之”
状语后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扩展延伸】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⑦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⑧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yì):惩治,惩戒。⑤寻绎:推求探索。⑥省:记。⑦孙搴(qiān):人名。⑧经、传、子、史:经,指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等;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等;子指诸子书籍,如《庄子》等;史,指历史书籍,如《史记》等。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见辄能诵 (就)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从前)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十一或十二)
D,勒为若干卷 ( 编纂 )
翻译加横线句子。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指的是哪二物?由秦观的亲身经历中,你领悟到哪些道理?
【课堂检测】
选出加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塞满)
B、负箧曳屣 (背)
C、腰白玉之环 (腰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太守自谓也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 难舍难分 同舍生皆被绮绣 屋舍俨然
B.何不为也 俱为一体 中轩敞者为舱 鲜为人知
C.得之则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卖炭得钱何所营 各得其所
D.行道之人 何陋之有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不毛之地
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以衾拥覆 D、俯身倾耳以请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刻苦学习的故事?列举一两个。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重点】
1、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2、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合理借鉴。
【学习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运用对比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学习时间】3 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孟子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背诵。
是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来,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基石。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东阳马生序》,会让我们对这个道理认识更加深入。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他一生刻苦学习。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序,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序,是一种文体,作为文章的体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
赠序创于唐初,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预习设计】
一、注音
嗜( ) 叱咄( ) 俟( ) 箧( ) 曳( )
屣( ) 媵( ) 烨( ) 皲( ) 缊( )
衾( ) 叩( ) 被绮绣( ) 容臭( )   敝( )
耄( ) 谬( ) 廪( ) 遗( ) 馁( )
谒(( ) 撰( ) 贽( ) 诋( )
【答案】
嗜( shì ) 叱咄( chì duō ) 俟( sì ) 箧( qiè ) 曳( yè )
屣( xǐ ) 媵( yìng ) 烨( yè) 皲( jūn ) 缊( yùn )
衾(qīn) 叩(kòu) 被绮绣(qǐ pī) 容臭(xiù)  敝(bì)
耄(mào ) 谬( miù ) 廪( lǐn ) 遗( wèi ) 馁( něi )
谒( yè ) 撰(zhuàn ) 贽( zhì ) 诋( dǐ )
二、解释加点词
1、无从致书以观(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3、手自笔录( )
4、不敢稍逾约( ) 5、余因得遍观群书( ) 6、既加冠( )
7、益慕圣贤之道( )( )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9、礼愈至( )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11、未尝稍降辞色( ) 12、援疑质理( )( )
13、或遇其叱咄( )( ) 14、俟其欣悦( )
15、卒获有所闻( ) 16、负箧曳屣( )
17、四支僵劲不能动( ) 18、媵人持汤沃灌( )( )
19、同舍生皆被绮绣( ) 20、腰白玉之环( ) 21、日侍坐备顾问( )
2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 )( ) 23、有幸预君子之列( )
24、有裘葛之遗( )( ) 2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
26、非天质之卑( ) 27、流辈甚称其贤( ) 28、生以乡人子谒余( )
29、余之志也( ) 30、撰长书以为贽( )( )( )
3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 )( )
32、走送之 ( ) 33、尝趋百里外( )( )
34、久而乃和( ) 35、主人日再食( )( )
36、右备容臭( ) 37、辍公卿之后( )
【答案】
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手自笔录( 亲手 )
不敢稍逾约( 超过预定期限 )
5、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 ) 6、既加冠( 已经 )
7、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 学说 )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
9、礼愈至( 周到 )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 )
11、未尝稍降辞色( 言辞和脸色 ) 12、援疑质理( 提出 )( 询问 )
13、或遇其叱咄( 有时 )( 训斥,呵责 ) 14、俟其欣悦( 等待 )
15、卒获有所闻( 最终 ) 16、负箧曳屣( 背 )
17、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肢”,肢体 ) 18、媵人持汤沃灌( 热水 )( 浇洗 )
19、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 20、腰白玉之环( 腰上挂着 )
21、日侍坐备顾问( 接受询问 )
2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却 )( 乱麻 )( 破 )
23、有幸预君子之列( 参与 )
24、有裘葛之遗(冬天的皮衣夏天的葛衣 )( 给予,赠送 )
2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朝廷 )( 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
26、非天质之卑( 低下 ) 27、流辈甚称其贤( 同辈 )
28、生以乡人子谒余( 拜访 )
29、余之志也( 意愿、用意 )
30、撰长书以为贽( 写 )( 信 )(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
3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毁,毁谤 )( 大 )( 骄傲 )
32、走送之 ( 跑 ) 33、尝趋百里外(曾经 )( 快步走 )
34、久而乃和( 才 ) 35、主人日再食( 两次 )( 给......吃,供养 )
36、右备容臭( 香气 ) 37、辍公卿之后( 跟随 )
翻译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6、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10、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12、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3、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答案】
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送还。
2、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3、我站在他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4、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
5、到了旅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6、(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7、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羡慕他们。
8、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9、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寄来皮袍葛衣,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
10、(如果)他的学业还有不够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不是天资低劣,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1、我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来当见面礼,(信)文辞很顺畅通达。和他谈论事理,(他的)言谈温和脸色和悦。
12、他将要回家去探望父母,我特意把求学的困难告诉他。
13、说我这是勉励同乡读书,这正是我的用意;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怎能算是了解我呢!
【合作探究】
整理课文的文言词汇。(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活用)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与之论辨
【答案】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3)与之论辨 辨同辩 辩论
古今异义: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行走
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鸡汤、肉汤
日再食 古义: 今义: 又
日侍坐备顾问 古义: 今义: 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今义: 一种学位的名称
尝趋百里外 趋:古义: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品尝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放假,假如
右备容臭 古义: 今义:臭味
【答案】
走送之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持汤沃灌 古义: 热水 今义:鸡汤、肉汤
日再食 古义: 两次 今义: 又
日侍坐备顾问 古义: 接受询问 今义: 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 专掌经学的学官 今义: 一种学位的名称
尝趋百里外 趋:古义: 快步走 今义:趋向
尝趋百里外 古义: 曾经 今义:品尝
卒获有所闻 古义: 最终 今义: 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借 今义: 放假,假如
右备容臭 古义: 香气 今义:臭味
一词多义:
礼逾至 手自笔录 。
至舍 手指不可屈伸 。
口体之供不若人也 余朝京师 。
不必若余之手录 一封朝奏九重天 。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老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可谓善学者矣 益慕圣贤之道
此之谓失其本心 行道之人弗受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足肤皲裂而不知
故余虽愚 久而乃和
走送之 致书以观
弗之怠 以书假余
益慕圣贤之道 以衾拥覆
当余之从师也 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中有足乐者
以君为长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以还
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其真无马也邪 。
其真不知马 。
烨然若神人 或遇其叱咄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或异二者之为 。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答案】
礼逾至 周到 手自笔录 亲手 。
至舍 到 手指不可屈伸 手 。
口体之供不若人也 如 余朝京师 朝见 。
不必若余之手录 像 一封朝奏九重天 早上 。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老 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
是可谓善学者矣 称作 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此之谓失其本心 叫做 行道之人弗受 路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故余虽愚 所以 久而乃和 表修饰
走送之 代指书 致书以观 来
弗之怠 指抄书这件事 以书假余 把
益慕圣贤之道 的 以衾拥覆 用
当余之从师也 主谓之间“消独: 不敢出一言以复 来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
以君为长者 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为
计日以还 相当于而,表示顺承
或遇其叱咄/俟其欣悦 他
门人弟子填其室 他的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他们
其真无马也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 实在,表加强语气
烨然若神人 像 或遇其叱咄 有时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如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就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却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手自笔录
缊袍敝衣
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案】
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腰上挂着,腰佩
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缊袍敝衣 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日再食 意动用法,给......吃,供给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鱼肉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弗之怠,否定句宾语前置,就是“弗怠之”
状语后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扩展延伸】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⑦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⑧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yì):惩治,惩戒。⑤寻绎:推求探索。⑥省:记。⑦孙搴(qiān):人名。⑧经、传、子、史:经,指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等;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如《左传》等;子指诸子书籍,如《庄子》等;史,指历史书籍,如《史记》等。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见辄能诵 (就)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从前)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十一或十二)
D,勒为若干卷 ( 编纂 )
【答案】C
【解析】应为:十分之一二
翻译加横线句子。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答案】
我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
年长后容易忘记,希望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指的是哪二物?由秦观的亲身经历中,你领悟到哪些道理?
【答案】
“不勤(少而不勤)”和“善忘(长而善忘)”
道理:趁年少记性好的时候,勤奋学习,多记多背;读书能够吸取精华比泛泛而读效果好得多;勤能补拙。
【附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说:“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课堂检测】
选出加点此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塞满)
B、负箧曳屣 (背)
C、腰白玉之环 (腰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
【答案】C
【解析】名词作动词,腰上挂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 B.故不为苟得也/苟全性命于乱世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太守自谓也
【答案】B
【解析】A.舍:放弃/学舍;B.苟:同为“苟且”;C.乡:同“向”,从前/同乡;D.谓:叫作/命名;故选B。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 难舍难分 同舍生皆被绮绣 屋舍俨然
B.何不为也 俱为一体 中轩敞者为舱 鲜为人知
C.得之则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卖炭得钱何所营 各得其所
D.行道之人 何陋之有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不毛之地
【答案】C
【解析】A舍弃、丢下、宿舍学舍、房子;B做、是、是、被;C得到、得到、得到、得到;D的、宾语前置标志、主谓之间无意义、的
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答案】A 
【解析】A项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B、C、D三项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无从致书以观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以衾拥覆 D、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B
【解析】A来;B因为;C用;D来
【作业布置】
你还知道哪些刻苦学习的故事?列举一两个。
【答案】战国时苏秦锥刺股;汉代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王冕学画:王冕幼时非常喜欢画画,但家里穷买不起笔,于是在放牛的时候他便用树枝在沙滩上画画,最后他终于成为一个书画家。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