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难点】
1.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2.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清代四大谴责小说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吗?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四大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林外史》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写作背景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整体感知】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结构简介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xiē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人物简介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王玉辉 ;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
假名士——娄三公子、娄四公子
女性代表——沈琼枝
人物性格
唯利是图,自甘下流——严贡生
貌似君子,内心卑污——匡超人
故弄玄虚,欺世盗名——牛浦郎
倚仗权势,横暴不法——王惠
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杨执中
终老科场,迂腐可笑——范进
淡泊名利、恪守道德——杜少卿
周进:
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迁而不恶。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匡超人: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到杭州,与一班假名士交往,特别是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变得寡情薄义、毫无廉耻、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严贡生:
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
严监生:
胆小怕事,情深义重,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
沈琼枝:
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
典型情节
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严监生临死惜灯草
放牛郎王冕学画荷
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牛布衣莫愁湖湖亭送宴
杜少卿平居不减援,抗利憎龌龊
沈琼枝利涉桥挑汉卖文
主题思想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合作探究】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如何阅读讽刺作品?
【扩展延伸】
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原著中的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课堂检测】
填空
(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问答题:
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
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作业布置】
续写《范进中举》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难点】
1.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2.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学习时间】1 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清代四大谴责小说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吗?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四大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林外史》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老残游记》
写作背景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整体感知】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结构简介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xiē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人物简介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王玉辉 ;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
假名士——娄三公子、娄四公子
女性代表——沈琼枝
人物性格
唯利是图,自甘下流——严贡生
貌似君子,内心卑污——匡超人
故弄玄虚,欺世盗名——牛浦郎
倚仗权势,横暴不法——王惠
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杨执中
终老科场,迂腐可笑——范进
淡泊名利、恪守道德——杜少卿
周进:
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迁而不恶。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匡超人: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到杭州,与一班假名士交往,特别是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变得寡情薄义、毫无廉耻、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严贡生:
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
严监生:
胆小怕事,情深义重,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
沈琼枝:
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
典型情节
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严监生临死惜灯草
放牛郎王冕学画荷
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牛布衣莫愁湖湖亭送宴
杜少卿平居不减援,抗利憎龌龊
沈琼枝利涉桥挑汉卖文
主题思想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合作探究】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
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 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
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读者,尤其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
如何阅读讽刺作品?
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阅读这些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②欣赏讽刺笔法。
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写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而发疯这一情节时,作者运用的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
b.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
c.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现世宝”“穷鬼”“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他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对比,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逢迎的画面。
这些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扩展延伸】
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原著中的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示例一:伊昭。伊昭谈论杜少卿“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最没有品行“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与虞博士评价杜少卿有品行、“风流文雅”形成对比,讽刺了伊昭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的愚昧和可笑。
示例二: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范进“尖嘴猴腮”,向他吐口水;中举后,称他是“贤婿”“品貌又好”,低头帮他扯衣裳。通过前后反差的语言、动作,讽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课堂检测】
填空
(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答案】长 章回体讽刺 吴敬梓 敏轩 安徽省全椒 文木老人 清代
(2)《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答案】周进 范进 马静 鲁编修 汤奉 王惠 王冕 杜少卿
问答题:
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
小说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马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进
周进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
俩人都醉心于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和嘲笑侮辱。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
比较阅读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周进是“哭”,范进是“笑”,
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作业布置】
续写《范进中举》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阅读》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难点 1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2.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你知道清代四大谴责小说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吗?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四大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林外史》板书课题。 回答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新课学习: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写作背景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结构简介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xiē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人物简介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王玉辉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假名士——娄三公子、娄四公子女性代表——沈琼枝儒生形象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如王惠; 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如严贡生、严监生; 而王仁、王德的行径则充分暴露了这些“代圣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 这样,作者就把科场批判与官场批判、政治批判结合起来,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既在更深层次上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又提高了全书的思想价值。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猾吏,如王惠、汤奉等。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等。严贡生是一个典型。真儒名贤: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市井四奇人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人物性格唯利是图,自甘下流——严贡生貌似君子,内心卑污——匡超人故弄玄虚,欺世盗名——牛浦郎倚仗权势,横暴不法——王惠假作清高,实则鄙陋——杨执中终老科场,迂腐可笑——范进淡泊名利、恪守道德——杜少卿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迁而不恶。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匡超人: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到杭州,与一班假名士交往,特别是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变得寡情薄义、毫无廉耻、虚伪透顶,狡诈至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严贡生: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严监生:胆小怕事,情深义重,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沈琼枝: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典型情节中举人范进痰迷心严监生临死惜灯草放牛郎王冕学画荷老童生周进哭贡院牛布衣莫愁湖湖亭送宴杜少卿平居不减援,抗利憎龌龊沈琼枝利涉桥挑汉卖文主题思想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艺术特色【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合作探究《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2、夸张的讽刺艺术;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 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 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读者,尤其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如何阅读讽刺作品?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阅读这些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②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写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而发疯这一情节时,作者运用的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b.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c.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现世宝”“穷鬼”“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他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对比,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逢迎的画面。这些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读读笔记笔记笔记笔记读笔记笔记讨论探究勾书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3
填空(1)《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篇______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_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2)《儒林外史》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形象,如穷困潦倒、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的腐儒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八股迷的典型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贪官污吏的典型__________、__________。《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问答题: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阅读(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该书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成为讽刺文学的佳作。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新知导入
你知道清代四大谴责小说和四大讽刺小说分别是什么吗?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四大讽刺小说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及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讽刺作品的阅读
学习目标
1.记住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3.了解讽刺性小说的阅读方法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关于题目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结构简介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xiē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2回起至30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qú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自31回起到46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47回至55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
人物简介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王玉辉 ;
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庄绍光、虞博士;
假名士——娄三公子、娄四公子
女性代表——沈琼枝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儒生形象
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
1、热衷功名、可怜可叹的腐儒:
如:二进(周进、范进)
2、迷信八股、笃守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如:马纯上(二先生)、王玉辉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如:匡超人、牛浦郎
人物简介
官绅形象
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要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
他们出仕多为贪官污吏,如王惠;
处乡则多是土豪劣绅,如严贡生、严监生;
而王仁、王德的行径则充分暴露了这些“代圣人立言”的道学儒生的虚伪。
这样,作者就把科场批判与官场批判、政治批判结合起来,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既在更深层次上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又提高了全书的思想价值。
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猾吏,如王惠、汤奉等。
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监生、张静斋等。严贡生是一个典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真儒名贤:
如: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等,他们重文行出处,有真才实学;蔑视权贵,淡薄利禄;鄙视八股,向往真儒。
市井四奇人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他们谋生有道,精神充实;不慕荣华,安贫乐道;人格高尚,自重自尊。
人物性格
唯利是图,自甘下流
貌似君子,内心卑污
故弄玄虚,欺世盗名
倚仗权势,横暴不法
假作清高,实则鄙陋
终老科场,迂腐可笑
淡泊名利、恪守道德
严贡生
匡超人
牛浦郎
王惠
杨执中
范进
杜少卿
周进:
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迁而不恶。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杜少卿:是作者极力称赞的人物。
出身世家,为人正直;
淡泊功名,背弃科举;
生性狂傲,蔑视权贵;
恣情任性,倡导自由;
尊重女性,倡导真情;
遵守孝道,忧国忧民;
遭人非议、苦闷孤独:
杜少卿有真儒之操守,而无贤人之迂腐;具名士之潇洒,而无狂士之荒诞。体现了作者对儒林、对人生的新思考,对士人新境界的追求:传统儒学精华与时代新精神的融合。
匡超人: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到杭州,与一班假名士交往,特别是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变得寡情薄义、毫无廉耻、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严贡生:
六亲不认、投机钻营、欺压百姓,横暴贪婪、果断狠毒,极端无耻、自私。
严监生:
胆小怕事,情深义重,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
沈琼枝:
才貌双全、自尊自立、智勇兼备、刚柔并济
典型情节
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严监生临死惜灯草
放牛郎王冕学画荷
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牛布衣莫愁湖湖亭送宴
杜少卿平居不减援,抗利憎龌龊
沈琼枝利涉桥挑汉卖文
主题思想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
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
艺术特色
【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
【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
【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合作探究《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1、对比的讽刺艺术;
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2、夸张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极强的讽刺效果。
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 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
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读者,尤其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
如何阅读讽刺作品?
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如何阅读
体会批判精神
欣赏讽刺笔法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课堂总结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该书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成为讽刺文学的佳作。
课堂练习
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
小说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直到妻子马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真儒”推荐表:请结合原著,完成下表。
推荐任务 推荐理由
1 虞博士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
杜少卿:杜少卿不应征辟,不惧旁人异样的目光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可见他是淡泊名利、蔑视礼法的真儒。
庄绍光:庄绍光不与太保为伍,义救卢信侯,辞爵还家,可见他是正义善良、淡泊名利的真儒
王冕∶ 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A 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 A 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A的形象的?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他在省城要看贡院①,不想才到天字号②,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扶着他立了起来。他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注)①贡院:明清时期省城乡试、京城会试的场所皆称为贡院。②天字号:贡院连贯排列着隔离考生的窄小单间,天字号即第一号。
①他是《儒林外史》中的________________(人名)。
周进
②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周进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
俩人都醉心于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和嘲笑侮辱;
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周进是“哭”,范进是“笑”,
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拓展提高
讽刺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特色,请以原著中的一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作品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达到讽刺效果。
示例一:伊昭。伊昭谈论杜少卿“在南京躲着,专好扯谎骗钱”“最没有品行“时常同乃眷上酒馆吃酒”,与虞博士评价杜少卿有品行、“风流文雅”形成对比,讽刺了伊昭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知的愚昧和可笑。
示例二:胡屠户。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范进“尖嘴猴腮”,向他吐口水;中举后,称他是“贤婿”“品貌又好”,低头帮他扯衣裳。通过前后反差的语言、动作,讽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作业布置
续写《范进中举》
板书设计
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清代,字敏粒,号粒民,文木老人
内容: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对理想的探索与追求
结构:首尾呼应,回环
人物: 儒生、官绅、假名士;
真儒名贤、市井奇人
夸张
讽刺艺术: 对比
白描
作品
讽刺作品的阅读
体会批判精神
欣赏讽刺笔法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