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8 11: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了解作者
竺可桢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
生字词
日积
月累
词语解释
萌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
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农谚
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海棠
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悬殊
形容差别大。
本课关联知识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
了解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
内容科学性
结构条理性
语音准确性
说明文要的六个知识节点
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顺序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的方法
走进课文
文章分层
一(1-3) 说明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
二(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物候可以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古今差异对物候有什么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教师总结
观察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当堂训练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说明 拟人 比喻
A
叙述 拟人 比喻
B
描写 对偶 拟人
C
抒情 比喻 拟人
D
答案C
解析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拟人: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修辞手法。题干中具体描绘了立春后的景物,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题干中“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冰雪”对应“草木”,“融化”对应“萌发”,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题干中还将大地当作人来写,说“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本题要求选择是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知识点
拟人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答案 C
解析
课文原文: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确定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定:明确而肯定;使确定。此空,此句中是指月亮的影子帮助解开历史之谜,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明确了,故“确定”最为恰当。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下面对于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老王》一文的作者是钱钟书,在这篇写人记事的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善良人对不幸之人的关注与关爱。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文章中,作者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按照结构特征、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的顺序来介绍两座桥的。
《答谢中书书》这篇山水小品,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抒发了欣赏自然风光之后的伤感之情。
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认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纬度、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的。
C
B
A
D
答案
D
解析
A项,《老王》的作者是杨绛,而不是钱钟书。本文通过作者在一再追忆中渐渐明白了对老王的愧怍,从另一个角度来唤起人们对社会弱小者的同情和切实的关爱。选项理解表述不正确。B项,茅以升在《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与介绍卢沟桥时,说明顺序相同。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选项理解表述不正确。C项,《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并没有伤感之情。选项理解表述不正确。D项,《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选项理解表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D项。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