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导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导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30 11: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自主阅读考点填空
师生思考讨论探究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又是哪一年统一黄河流域的?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作用是使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2.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迁都洛阳有什么积极意义?
(1)原因有:①北魏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②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2)意义:积极意义在于使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洛阳的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具体有哪些措施?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1)政治:
社会生活:
思想文化:
(2)历史影响(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又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理解改革的启示:符合历史潮流的改革(变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4.东汉至隋朝演变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复习巩固训练反馈
一、选择题
( )1.北魏孝文帝为了推进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咸阳 C.洛阳 D.开封
(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B.适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 )3.洛阳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下列政权中,以洛阳为都城的有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4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不顾保守派贵族大臣反对,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自己带头改为汉姓。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请回答:(1)材料中描述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材料一中人物的哪项改革的内容?你还知道他的改革的其它内容吗?
(3)上述材料中人物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反思与重建
8.(1)北魏孝文帝;他是鲜卑族的。(2)材料二反映的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他的改革内容还有: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_______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方的统一
北魏定都______,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当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迁都洛阳
原因
影响: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政治制度: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社会生活:①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家属穿戴汉族服饰。③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
思想文化: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_____、_____。
措施
孝文
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