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 目标学习学历案
学科: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执笔人: 审核:_____
班级: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学历案序号: 03 使用时间:
第3课 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情况,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了解唐代民族交往、民民族交融情况、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感受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
【目标预习】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生产工具,如______和______;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以丝织工艺水平也最高,____闻名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____的青瓷、____的白瓷、_______闻名中外。
(3)商业: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大都市。都城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西域: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_________和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唐蕃和亲:唐太宗时,将_______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本标划: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和表现)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概况: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_,社会充满活力,显示出一种_ _、____ _的精神风貌。(课本标划:社会风气开放的表现)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①李白被称为“______”。②杜甫: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杜甫的诗有“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③白居易:直面________,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画家_______擅长人物画,_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目标分解】
学习活动1: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这则材料反映出唐朝什么样的景况?
学习活动2: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妓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2)上引诗句发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目标检测】
1.陶瓷业在唐代有了重要的发展,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2.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万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万头驯良的牦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是( )
A.王昭君 B.文成公主 C.武则天 D.金城公主
3.小明在读《唐太宗传》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复长城一事置之一笑的理由应该是( )
A.唐初北方无边患 B.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 C.唐朝国力虚弱 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4.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仙
6.“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这里的“颜公”指的是( )
A.欧阳询 B.颜真卿 C.柳公权 D.阎立本
7.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 ②青瓷 ③白瓷 ④青花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诗所说的“天可汗”是指(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持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知文之人典其表疏……
——《旧唐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并举一例予以说明。
(3)材料二中的“弄赞”指的是谁?
(4)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目标学习体悟】
1. 我的收获:
2. 我的思考:
3. 我的疑惑:
4. 自主建构思维导图---我的思维最灵动 我的课堂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