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考纲要求 1.能结合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难点)
2.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3.了解回声。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音乐预习导学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教材第27--3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6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
自主认真研读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完成下面的问题。导学案预习导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依靠 传播,传介质可以是 、 、 ,而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影响因素 和 .15℃的空气中声速是 .声速在 介质中传播最快, .振动振动液体固体介质气体真空介质种类温度340m/s固体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约22min 学法指导:
组内探讨,交流。(合作探究时要全员参与。可展示内容: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叙述结论时应加上什么条件,你们还想到了用什么器材来进行探究。)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 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件8张PPT。课题2.2《声音的特性》第二章 声现象考纲求要 1.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 幅有关等)。
2.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重点)
2.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3.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难点)情境导入预习导学自主学习教材第31--36页并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的内容 (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出标记,便于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解决。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 系 二、探究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调
音调的影响因素
超声波与次声波, 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响度及影响因素
音色 整 理 收 获课件9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2.3 声的利用学 习 目 标:1.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
2.知道声可以传递能量。
预 习 导 学
自主学习教材第38--41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
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
红色笔做出标记,便于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交流解决。 声 可 以 传 递 信 息声 可 以 传 递 信 息声 可 以 传 递 信 息声 可 以 传 递 信 息声 可 以 传 递 能 量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件6张PPT。第二章:声 现 象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学 习 目 标
1.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对于下图所反映的声音你有何感想 ? 预 习 导 学自主学习教材第42--44页并完成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时,
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
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出标记,以便在小组内讨论交
流时解决。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后回答问题:
1、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有哪些?噪声有什么危害?
2、你认为应该怎样控制噪声?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答案:
探究一:从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上考虑: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植树造林;在高速公路两旁修建隔音墙,即是通过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的传播.
探究二:(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吸音性能 (3)聚酯棉 (4)密度、厚度等 整理收获 精讲点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
2、环境保护角度:
二、噪声等级分贝(dB)
三、噪声危害
四、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课件7张PPT。 课题: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考 纲 要 求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能结合实验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 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 频率和振幅有关等)。
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并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知识归纳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 停止发声才停止。
2.声音是以 的形式,在 中传播,气体、液体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但 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分别是 、 和 。
其中, 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 越高;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 越大,它还与距离发生体的 有关;
不同的发声体 不同。振动振动振动声波介质固体固体340m/s真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音调响度响度距离音色人耳的听觉频率是 。频率高于 的声叫超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叫次声波,生活中用B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 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 波。
6.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__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 、 和 的声音都是噪声,人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 。
7.对噪声的控制可以在三个阶段进行减弱,分别是在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减弱;在____________减弱。
8.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 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 ; 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 。
9.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_______回来,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_______以上,也就是人与障碍物必须相距至________米以外,人们才能区分出来,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20HZ---20000HZ20000HZ20Hz 超声 次声 无规则工作学习休息分贝dB声源传播途径中人耳处能量声呐超声波碎石超声清洗精密仪器反射0.1秒17总结提升 达标测评约18min例一典型题目答案:
(1)20.50;(2)3;(3)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4)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例一典型题目答案:
(1)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声源处控制噪声.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由v=可得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t===0.02h=72s,
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可以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解题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