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30 15: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 习 过 程 说 明
预习板块 1、 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 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2、我国至迟在 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3、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4、 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5、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 ”的美誉。6、公元前 年,商鞅在 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国家承认_________,允许自由买卖;奖励_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7、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 逐步确立起来,_______ 阶级和________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预习填写
探究板块 讨论一: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为什么是牛耕?活动一:选生表演本课导言“立木为信”的故事 。讨论二: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这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活动二: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改革派、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4—5名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之后出示问题组,学生抢答,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3)对人民会产生什么影响?(4)对整个国家又有什么影响? 生产力的两个因素:生产工具和劳动者。诚信乃做人之本。用生动的小组活动,增加对“商鞅变法”的知识点的理解。
检测板块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3、都江堰属于( ) A.防洪工程 B.灌溉工程 C.水利航运工程 D.防洪灌溉工程4、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 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 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免除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的徭役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8、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
延伸板块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变法成功与否的标准。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