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2、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环节预设: 导入:5’ 出示目标5’ 读学15’ 研学10’ 展学:8’ 巩固:2’
读学方法指引: 1、仔细阅读课文,勾画、标注出下列知识点(只勾画关键词,严禁整段勾画)
2、纠正并记忆所勾画、标注的知识点。
读学积累 课文部分 知识点问题提示
序言 1、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的体例?2、《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名称由来?
宋词 1、词的定义和发展过程?2、苏轼在诗词上的贡献和代表作?3、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及诗词特点?4、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及诗词特点?
元曲 1、杂居的定义及其兴起?2、关汉卿的代表作?3、散曲的定义?
读学链接 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快速记忆 1、宋元时期标志性的文学成就分别是宋词和元曲。2、北宋时期,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3、词是一种新的诗歌载体 ,由于一首词中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叫长短句。4、为宋词打开新局面的是苏轼。他开创了豪迈奔放的词风。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 、清新淡雅,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南宋词人辛弃疾是中国历史 上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气概。5、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是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作家中 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品《窦娥冤》。散曲的特点是形式简单,质朴自然,为市民所喜爱。
研学探究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清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写这本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 达到300多种,连草稿上也没一个字写得潦草。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著作?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该书是一部什么体制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该书的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该书作者和谁并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两司马”?他写了哪部史学著作?和材料所讲的著作有何不同?
展学 展示研学内容要求:根据教师分配任务,组长合理分配,中等学生展示,声音洪亮,逻辑清晰评价标准:板书3分钟,讲解2分钟;内容完整5分,板书工整3分,声音洪亮2分
巩固 整理完善导学案,并整理知识框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