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设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设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2 16:1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人物的状态与行为,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 2.通过对侧面描写、插叙与悬念设置的分析,体会小说精妙的情节设计和艺术构思。 教学重点:品析人物的状态和行为,体会小说结构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插叙和悬念设置的作用,体会小说结构的精妙。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10 秒 一 、 情 境 导 入 学校公众号“我读经典——质疑与探究 ”专栏向同学们征集阅读名著时 的疑问困惑。关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提出 的问题中,有几个很有意思: 1. 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后文却写他们一家人外出旅 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2. 从文中看出,菲利普比较害怕自己的夫人,但在渡轮上,菲利普为什 么不顾夫人的迟疑“不痛快 ”,坚持要请女儿女婿吃牡蛎? 3. 小说的题目叫《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很晚才出场,这样的设计好 不好? 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答疑解惑。
15 分 二 、 质 疑 探 究 , 品 结 构 之 妙 (一) “最理想 ”的旅行 任务一:跳读课文,想一想,小说开头写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后 文却写他们全家外出旅行,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明确: 菲利普一家的确不是有钱的人家,让这个“样样都要节省 ”的家 庭全家外出旅行,是因为这一家的二女儿“被求婚 ”,对这家人来说,这次求 婚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当时的法国,女孩要想嫁得好,需要有一大笔丰厚 的财产作为嫁妆,而菲利普一家并不富裕,所以家里的两个女儿早已到了适 婚年龄却“老找不着对象 ”,这曾经是全家都十分发愁的事。当一个诚实可靠 的公务员上门求婚时,菲利普一家“赶忙 ”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促使公务员 不再犹豫上门求婚的,是于勒叔叔答应赔偿菲利普的钱。 无论如何,二女儿终于出嫁,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所以,尽管菲 利普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他们依然安排了这次旅行,这是合理的。同时, 他们选择的旅行目的地是“哲尔塞岛 ”。作家在 19 段告诉我们,“哲尔塞岛是 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 ”,因为“这个小岛是属英国管的,路并不远…… ” 看来,这次旅行方便快捷,经济实惠,还可以领略异国风情。哲尔塞岛的旅 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 ”。菲利普一家的这个 安排似乎显示了他们的生活品位和精神追求。 (二) “高贵 ”的牡蛎 任务二:小组讨论,“牡蛎 ”对这一家人来说,贵不贵?菲利普为什么不 顾夫人的迟疑“不痛快 ”,坚持要请女儿女婿吃牡蛎? 明确:从小说开头的讲述看出,菲利普一家五口人,只有菲利普一个人 挣钱,而且“挣的钱不多 ”,因此家里“样样都要节省 ”。对于这家人来说, 吃牡蛎可以算是高端消费了,然而菲利普不顾夫人的不高兴,坚持要请女儿 女婿吃牡蛎,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毫无疑义 ”地被渡轮上绅士贵妇吃牡 蛎这一“高贵的举动 ”给“打动 ”了。 对“高贵 ”的向往,一直是藏在菲利普灵魂深处的执念。“每星期日,我 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莫泊桑所写的小说原文中还写到, 这样生活拮据的一家人每周日的散步都是盛装出席,举手投足间尽显庄重。 可见,这家人不只是去海边等候、迎接于勒叔叔的归来,更是骨子里极其向 往一种新的生活,体面的生活。因此,这样的菲利普必然被“高贵 ”的牡蛎 吸引,而吃牡蛎,就自然而然与卖牡蛎的于勒相逢了。 进一步思考:对“高贵 ”生活的向往,只是菲利普一家人的愿望吗?当 然不是。向往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一家人似乎没有方法或者 途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财富,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海外发财 的弟弟于勒身上。于勒寄来第二封信之后十年,杳无音讯,但菲利普夫妇的 希望却“与日俱增 ”,这一直盼不来的“唯一的希望 ”让我们看到了一家人的 辛酸与无奈。这应该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哀,而是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了。 通过对前两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对菲利普一家生活的困境和不幸报以同 情,也对菲利普夫妇的追求体面爱慕虚荣有所感知。 (三)“迟来 ”的于勒 任务三:找一找,于勒是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品一品,他的出场晚不晚? 明确:全文共 49 段,于勒在 21 段出场。但是,21 段是于勒第一次直接
出场,在小说前文中,我们已经在若瑟夫的讲述中,看到了于勒的身影,了 解了他的经历。 侧面描写的好处: 以比较俭省的笔墨表现人物形象,更能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通过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评价的巨大变化,制造了悬念,同时 突显了人物的性格。通过前文的铺垫,当于勒在渡轮上突然出现时,所有的 矛盾冲突激化,小说情节被推上高潮。 小结:要想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我们不只要看作家写了什么,还应有 意识地关注:他为什么这么写。莫泊桑的小说构思“精巧 ”,独具匠心。这种 “巧 ”在情节发展中往往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每一处都有铺垫,“无一处无 来处 ”,不愧为大师手笔!
6 分 三 、 聚 焦 插 叙 与 悬 念 , 深 入 体 会 结 构 精 妙 任务四:《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相当简单,但我们读起来 并不感到枯燥平淡,莫泊桑是怎么做到的?关键词提示:写作顺序。 (一)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探究悬念和插叙的好处。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每星期日到海边散步盼望于勒——插叙于勒的 败家行为和两封信——再次强调一家人对于勒回家的期盼——二姐的婚事— —轮渡上偶遇于勒…… 明确:小说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而是先写“我 ”家生活状况, 然后引出人物于勒,这样的安排造成了悬念,使读者的心随着故事情节的起 伏而变化。所谓“悬念 ”,就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 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二)勾连旧知,进一步明确插叙的作用。 《背影》的倒叙法: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 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 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 插叙的作用: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小说的情节有张有弛,紧凑而富于 变化,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更加突显。 (三)总结本小说结构的精妙之处。 开头层层铺展蓄势,设置悬念;接着搁置于勒的线索,转而写二姐的婚 事,全家踏上旅途,情节舒缓下来;在渡船上吃牡蛎的小插曲,使菲利普夫 妇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展现;这时,于勒突然露面,尖锐的人物冲突、激烈的 矛盾在偶遇中爆发,小说的情节被推向高潮;之后,迅速收束全篇,给读者 留下回味与想象的空间。 情节设计的妙处:波澜起伏,激荡人心,带入感极强,令人拍案叫绝。
1 分 四 、 课 堂 小 结 概括本节课所学,交代下节课重点内容。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 ”和“鲜明 的爱憎 ”。这节课,通过探究小说的结构,体悟了“形式的美感 ”;下节课, 我们将聚焦小说中的人物,看一看,莫泊桑在这些人物身上,寄予了怎样的 爱与憎。 作业:在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找出一个运用插叙或者设置悬念的例子, 简要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