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忧乐情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理解字词,比较“迁客骚人 ”和“古仁人 ”的忧乐。 2.通过理解“古仁人之心 ”,分析文章的忧乐观。 教学重点:理解字词,比较“迁客骚人 ”和“古仁人 ”的忧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古仁人之心 ”,分析文章的忧乐观。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 钟 一 、 导入 上节课,我们赏析了作者笔下岳阳楼的景。我们主要通过品味句中词 的运用、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段中句音韵美和形式美,不仅赏读了 岳阳楼的“大观 ”,更欣赏到了“迁客骚人 ”在不同天气里登楼览景时所 看到的不同景致。那么,作者浓墨重彩描绘岳阳楼的景之异,目的何在呢? 这节课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继续我们的学习。
10 分 钟 之 涵 请同学们朗诵第五自然段,思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中的“心 ”和“为 ”分别是什么意思? 明确: “心 ”:思想感情。 “为 ”:表现。 这句话如何翻译?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想法,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 现? ”那么下面就通过第五段,看一看“古仁人 ”和“迁客骚人 ”思想情 感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或异二者之为 ”忧乐的原因忧乐的内容迁客骚人古仁人
【教师引导】 首先,我们看迁客骚人的忧乐。 直接表明“迁客骚人 ”忧乐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 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和“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引发迁客骚人忧乐的原因,一方面是个人的遭遇。另一方面是周围的 环境。 那么古仁人与迁客骚人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文段中哪一句突出表达 出来的?对,就是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话这句话说明古仁 人不管得意还是失意,不管所处环境的好坏,都不会因此产生喜或者悲。 影响他们的是“君 ”是“ 民 ”!文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 ”。 那么“古仁人 ”就没有乐的时候么?作者在文中带着我们读者进一步 追问到“然则何时而乐耶? ”。结论是: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乎。 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个表格的内容。
“或异二者之为 ”
忧乐的原因 忧乐的内容
迁客骚人 己 个人境遇的好坏
古仁人 君,民 天下人之忧乐
8 分 钟 三、 理解 范仲 淹的 忧乐 观 【学生活动】范仲淹写这阴晴变化之景的意图何在呢? 【教师引导】我们先回到本文第一段来寻找答案。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属予作文以记之 ”, “之 ”指代 的内容了,“之 ”指的是“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其上 ”这件事。 为什么要重修岳阳楼呢?原因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人和,百废具兴 ”。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候并没有到过岳阳楼,而是根据滕子京寄给他的 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自己早年游太湖的经历做成此文。 范仲淹是要借写岳阳楼的机会,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 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 ”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畅谈政治理 想的方面。略写楼,详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这样既完成朋友 嘱托为岳阳楼做“记 ”,也表达了自己的忧乐观,同时对好友滕子京进行 劝勉。 【诵读设计】朗读文章的第五段。
2 分 钟 四、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迁客骚人 ”和“古仁人 ”忧乐的异,结合《岳 阳楼记》写作背景,理解“古仁人之心 ”,分析《岳阳楼记》的忧乐情怀, 认识到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志在和古仁人一样,将个人境遇置之度外,以天 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