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实践问题研究--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和人类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利用电子地图和图像,认识地貌,观察地貌,说出地貌和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之间的 关系。 2.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运用地貌观察得相关知识,探究当地减贫问题,讨论解决人 地矛盾问题的途径,增强人地协调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观察,明晰地貌影响区域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建立地貌和人类活动、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2 分 钟 情境 引入 从地貌部分第一节 喀斯特地貌 留的思考题引入,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 学习地貌的目的。
8 分 钟 进入 新课 问题导向,引入云南罗平县喀斯特地貌。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地图观察罗平县的喀斯特地貌。 2.学生展示观察道德不同喀斯特地貌,分析解其分布和规模大小。 3.教师总结观察地貌的方法,以及罗平县喀斯特地貌特征。
1 分 钟 总结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问题研究的方向。
5 分 钟 新课 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地图观察平原地区人类活动特征。 2.学生展示查找人类活动足迹,并总结说明。 3.教师总结平原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特征。
1 分 钟 问题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其他地区人类活动。
4 分 钟 新课 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地图观察峰丛洼地地区人类活动特征。 2.学生展示峰丛洼地地区人类活动足迹,并总结说明。 3.教师总结峰丛洼地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特征。
1 分 钟 问题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峰丛山地新的人类活动地区。
3 分 钟 新课 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地图观察峰丛洼地地区坡耕地的分布。 2.学生展示该地区山坡上活动足迹,并总结说明。 3.教师总结、呈现山坡上耕种现状。
1 分 钟 问题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引出峰从洼地地区的生态问题。
3 分 钟 新课 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山坡耕种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2.学生呈现喀斯特地区山坡耕种产生生态问题的分析过程。 3.教师总结喀斯特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
1 分 钟 问题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喀斯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6 分 钟 新科 讲授 1.教师讲授展示, 以云南省典型喀斯特生态问题区—西畴县生态治理措施 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貌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学生思考喀斯特理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2 分 钟 总结 喀斯特地区不同喀斯特地貌部位与人类活动联系,以及对应的不同可持 续发展道路。
1 分 钟 课后 思考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课后思考完成。课题 常见地貌类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喀斯特地貌,描述喀斯特地貌 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概括并描述各种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视频资源,分析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引入 展示不同景观图片,明确未来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新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观看新闻,激发学生学习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9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喀斯特洼地、峰丛、峰林地貌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并绘图示意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峰丛峰林地貌成因
1 分 钟 总结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石芽、石林地貌
8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喀斯特溶沟、石芽、石林地貌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并绘图示意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溶沟、石芽、石林地貌成因
1 分 钟 小结 1.教师总结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 2.教师展示,学生依据特征判断地表喀斯特地貌。
1 分 钟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地下喀斯特。
10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喀斯特地下喀斯特: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并绘图示意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地下喀斯特地貌成因
10 分 钟 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喀斯特典型地貌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1 分 钟 推荐 阅读 教师推荐阅读和观看记录片
2 分 钟 课后 思考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课后思考课题 地貌的观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以海岸地貌为例,了解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和顺序。 2. 了解地貌观察的一般方法,为野外实地观察和描述地貌特征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地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地貌观察内容及观察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引入 以海岸地貌景观照片“女王头”作为引入 【提问 1】它是风蚀蘑菇吗?我们想看这样的地貌,应该去什么地方呢? 给出女王头景观图所在的位置,即我国台湾省的野柳地质公园,引出海 岸地貌的概念。 总结:光从地貌形态上还不能准确的识别地貌。我们要观察地貌。观察 地貌,如何观察呢?
进入新课 情景 1:给出三亚附近海岸遥感图片,以及基岩海岸和沙质海岸的图片。 【提问 2】右图中的两幅海岸景观图最有可能是在遥感影像中的什么地 方拍摄的?海岬处还是海湾处? 总结:前几课我们学习了河流地貌和风沙地貌,河流地貌分河流侵蚀和 河流堆积,风沙地貌也分风沙侵蚀和风沙堆积,海岸地貌也分海岸侵蚀 和海岸堆积。一般,海岬处容易被海浪侵蚀,形成海岸侵蚀地貌。我们先去观察一下海岸侵蚀地貌。 给出海岸侵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常 见的海岸侵蚀地貌景观图, 【提问 3】海岸侵蚀地貌在成因上有没有关联性? 【提问 4】我们通过什么来识别这些海岸侵蚀地貌? 总结:海浪不断冲击海岸,岩性较软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较硬的岩石 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海蚀崖逐 渐后退,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平台。在突 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 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就会形成海蚀柱。我们发现以上海岸侵蚀地貌, 实际上是海浪侵蚀不同阶段的产物,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以上海岸地貌的观察与识别,我们主要通过形态特征来观察地貌的。 给出海岬最初的形态和被侵蚀后的形态图,问海岸被侵蚀的碎屑物质去 了哪里?引出海岸堆积地貌。观察海岸堆积地貌应该去哪里观察,观察 什么? 总结:海岸堆积地貌一般在海湾处堆积,观察海岸堆积地貌应该去海湾 处。 给出三幅海滩的景观照片 【提问 5】都是海滩吗,有什么不同? 总结:颗粒物的大小不一样,海滩按照颗粒物的大小可以划分为砾滩、 沙滩和泥滩。可以通过观察海滩的物质组成,从而来识别海岸堆积地貌 是沙滩、砾滩还是泥滩。 【视频 1】观看三亚附近海岸海湾和海岬处的地貌类型视频,总结海岸 地貌的观察顺序。 总结:观察地貌时,应该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 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海湾,海 岬。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穴, 海蚀拱桥。最后描述物质组成。如,海滩可以根据物质组成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 【提问 6】 以海岸地貌的观察为例,明确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应从宏观到围微观, 从点到面进行观察。观察海岸地貌主要从位置、形态和物质组成进行了 观察,从而来识别地貌。野外地貌观察的内容还有哪些呢? 给出中国五大地形,引出地貌观察的内容—— 高度
任务 1:给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完成: 1) 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图示区域内的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任务 2:继续阅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1) 梯田可能修建在图中的什么位置? 2) 为什么修建梯田? 总结:坡耕地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 15° 的坡耕地上, 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所以修建梯田可以更好的保持水土。 这说明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需要观察地貌,观察的地貌的坡度。 【提问 7】还能举出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来吗? 任务 3: 100 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 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 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 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 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 人”字 形。完成问题: 1) 人字形铁路是如何降低坡度的? 2) 试着从 A 点到 B 点绘制一条地形剖面图? 总结:借助相关软件,发现京张铁路在此处坡度大约为 10%,受当时机 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不超过 2.5%—3% ,所以詹天佑 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的 坡度。 任务 4:结合黄土高原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从 A 点到 B 点修一条路, 怎样布局才能降低坡度呢? 给出黄土高原某村落景观图,通过图片解读为降低坡度,路应该呈之 字形,沿等高线布局。并结合黄土高原某村落景观图完成: 1) 黄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窑洞修建应该观察地貌的什么?
总结:坡向,窑洞修建应该位于阳坡。坡向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还会影响生产。黄土高原三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阳坡和阴坡土壤水 分差异图,我们发现阴坡的土壤水分大于阳坡,而土壤水分是影响 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 2)分析不同坡向处景观差异的原因? 阳坡,光照时间长,水分条件差,植被类型为草地; 阴坡,光照时间短,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被类型为林地。
小结 我们以海岸地貌为例学习了地貌观察的顺序,观察地貌时,应该选 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 观察。地貌观察的内容从海岸地貌入手,分析了地貌观察的内容,有形 态和物质组成;紧接着我们以黄土高原为例,从地貌的形态要素,高度、 坡度、坡向,以及从地表的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方面学习了地貌的观察 内容。
作业 完成课本 78 页活动,观察自己家乡的地貌,开展实地考察,在考察 路线上选择合适的观察点,进行地貌观察并记录。观察过程中可以拍照 或画素描图。如果你生活在城市,很少有去野外的机会,也可以查阅相 关资料,或这利用谷歌地球来观察家乡的地貌,也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课题 常见地貌类型(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视频、图像资料,辨识风沙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描述风沙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风沙地貌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引入 展示景观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进一步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启发式的讲授新月形沙丘的地貌景观特征: 1. 观看视频,学生绘图示意描述新月形地貌景观特征 2.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并引导根据示意图总结景观特征 3. 教师展示视频,并解释新月形沙丘成因
总结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雅丹地貌
讲授新课 启发式讲授雅丹地貌景观特征。 1.观看视频,学生绘制雅丹地貌示意图并描述特征。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并引导根据示意图总结景观特征。
总结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风蚀蘑菇
讲授新课 启发式讲授风蚀蘑菇的景观特征。 1.观看视频,学生绘制风蚀蘑菇示意图并描述特征。 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并引导根据示意图总结风蚀蘑菇景观特征。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风蚀蘑菇地貌成因
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 P73 活动
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风沙地貌的特征,风沙地貌间的联系以及形成过 程
课后思考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课后思考课题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河流地貌,描述河流地貌的主 要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概括并描述各种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视频资源,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引入 教师展示图片,引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河流地貌的兴趣。
9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三角洲地貌的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并绘图示意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三角洲地貌成因
1 分 钟 总结 承转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出峡谷地貌。
7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峡谷地貌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并绘图示意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峡谷地貌成因
1 分 钟 承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冲积平原。
7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冲积平原地貌特点。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认识冲积平原 2. 教师展示,学生对比观察,概括特征
1 分 钟 承转 教师展示图片,引出河曲地貌。
7 分 钟 讲授 新课 启发式讲授河曲地貌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特征 2.学生展示,教师指导评价 3.教师展示动画,并解释河曲地貌成因
4 分 钟 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思考 2. 教师板书整理
3 分 钟 课 后 模 拟 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完成。
1 分 钟 推 荐 阅读 教师推荐阅读。
2 分 钟 课 后 思考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课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