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导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导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30 15: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一、学习目标:1、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体例和内容,掌握宋词和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了解其艺术特色。2、感受司马光的治学勤奋与严谨,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二、重点、难点:重点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宋代著名词人和对宋词的理解。难点  如何使文化课变得生动可感,有趣而活泼。
三、知识链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声 声 慢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导学过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2页到86页,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完成下列问题。若个人有疑问,用红色笔进行标注或者在右侧“学习笔记栏”里添加问题。组长负责组织并得出讨论结果,并分配好任务做好展示及点评准备。)(30分钟)1、看书82至83页,回顾上册知识,完成表格史书作者朝代体例内容特点《史记》《资治通鉴》2、《史记》和《资治通鉴》有何异同?3、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4、看书83至84页完成表格词人生活朝代词的特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4、 和 合称元曲,元杂剧是融合多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 形式。元杂剧中最富盛名的作家是 其代表作是 民间的 歌词,经过长期的酝酿吸收了一些民间的 和少数民族 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 。
五、知识梳理六、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三国志》2.《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3.下列关于司马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B.他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他曾做过北宋的宰相 D.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 A.诗 B.词 C.散文 D.戏剧5.戏剧得到空前发展的朝代是 ( ) A.北宋 B. 南宋 C.唐朝 D.元朝6.下列不属于宋代文学家的是 (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白居易7.宋朝杰出的女词人是 (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李清照8.以下对元杂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B.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念白熔为一炉C.元杂剧中的一种歌词称为元曲D.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剧作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⑴这首词是谁的代表作?⑵词中的“三国”是哪三国?“周郎”指谁?⑶作者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⑷与作者词的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词人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八、学习反思:
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