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沉郁顿挫的人生注脚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品词赏句,把握《登高》文本中“景—情 ”关系的特征,了解文本批注等鉴赏方法。 2.感知与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感情。 3.体会“登高 ”文化并形成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认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的 1、2.。
课前学习任务
核心任务:为下一届同学学习杜甫《登高》提供一份注解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 【任务一】请你仿照教材已有的注释, 与所在小组同学合作, 另外选择首联和颔联的 词语,为其作注。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教材中给出的注释】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 飞舞盘旋。 落木:落叶。 萧萧:草木摇落的样子 ( ): 【选择词语,并作注释】 ( ): ( ): 意脉梳理: 【任务二】请你与所在小组同学合作,为颈联和尾联教材中的注解作笺。 笺: 本指狭条形小竹片, 古代无纸, 用简策, 有所表识, 削竹为小笺, 系之于简。孔 颖达《毛诗正义》中说“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教材中给出的注释作笺】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笺】: 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一生艰难, 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艰难, 指自 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 极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笺】: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 衰颓,失意。 新停: 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笺】: 意脉梳理: 【任务三】熟悉网站用法,梳理杜甫晚年漂泊的线路上登高的作品, 思考杜甫的登高 作品与我们的价值和意义 ——杜甫行迹图: 766 夔州《阁夜》、767 夔州《登高》、767 岳阳《登岳阳楼》、769 湘阴《登白马潭》、 769 长沙《楼上》……
推荐的学习资源
作注、笺可以参考的资料: 【落木】 “木叶 ”是什么呢? 按照字面的解释,“木 ”就是“树 ”,“木叶 ”也就是“树 叶 ”,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 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 见用“树叶 ”呢?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 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 “落 叶 ”,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 差一 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 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 “木 叶 ”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 无人过问, 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 ”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 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 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 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 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 颜色, 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 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 那 就说不定, 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 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 “木”在这里要比“树” 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 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 个落叶的因素, 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 与绵密的交织……“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 是相去无几的, 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自林庚《唐诗综论·说“木叶”》 【萧萧】 (一)描写风声雨声、马鸣声等(摹声) 1. 马鸣声: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管各在腰。 —— 《兵车行》 2. 风声: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 《秋雨叹三首(其一)》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萧露泥泥。 —— 《寄狄明府博济》 3. 雨声: 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大雨期王将军不至》 (二) 描写萧条、七情、荒凉的事物(状物) 1. 写动物 大雁: 萧萧紫塞雁,南向歌行列。——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鸥鸟: 几群沧海上,清影日萧萧。 ——《鸥》 猿: 袅袅啼虚壁,萧萧挂冷枝。—— 《猿》 2. 写植物 树: 长林何萧萧,秋草姜更碧。—— 《遗兴五首(其一)》 萧萧半叶死,未忍别故枝。——《病桔》 草: 院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寄彭州高三十五君》 3. 写夜色、凉气 凉气晓萧萧,江云乱眼飘。—— 《朝雨》 风色萧萧暮,江头人不行。—— 《村夜》 用“萧萧”修饰风雨声、马鸣声,不自杜甫始,早在先秦典籍中即有, 例见前。但
前人只是偶一运用, 像杜甫那样经常性、广泛性地运用“萧萧”来修饰风雨声、马鸣声 的,在杜甫之前没有,杜甫之后也少有。以修饰风来说, 即有多种多样:“凉风萧萧吹汝 急 ”、“萧萧百风劲 ”、“马鸣风萧萧 ”、“江风萧萧云拂地 ”、“秋风萧萧露泥 泥 ”。 ——摘自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说“萧萧”》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链接材料 (一) “时公以肺疾断酒, 曰新停”。 —— 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朱鹤龄语 (二) 假如杜甫确因肺病而戒酒,那么选用“久停一词,不就更加贴切吗 当然,做此改动诗 句会出现“犯孤平 ”的毛病,然而以杜甫的精湛诗技,解决它岂不是轻而易举的? “潦倒”一词究竟如何解释为妥 既然“艰难”与“潦倒”构成对仗的关系,那么前者指国事艰难的窘况,这是毋庸置 疑的;与之对应,后者应指个人生活境况的窘迫不堪,这才是顺理成章的。 概言之,从全诗来看,杜甫根本没讲自己的肺病与“新停浊酒杯 ”之间存在关联。笔 者将“潦倒 ”二字新解为“生计潦倒、生活贫窘, 整个诗句就释作: 杜甫因生活贫窘, 没钱买酒而北然罢饮;倘若手里还有钱, 那他绝不会顾及身患多病,笃定要沽酒独酌, 借浊酒来消愁解闷的。这样解释,欣赏《登高》就获得了一个新角度, 岂不是大大地开 启了这首奇诗的美学内涵吗 ——摘自杨秋荣《对杜甫<登高>的误读与新解 (三) 九 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九日五首》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之作。这组诗名
为五首,著名的《登高》便创作在《九日五首》之后,因此《九日五首》是对《登高》 的重要补充,合读可以帮助理解《登高》中曲折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