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1.北京的春节
课时建议:2课时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人文主题:民风民俗
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祥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要求: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同学们,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风俗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本单元我们以“我是家乡风俗最美代言人”为主题,当我们家乡的宣传员,把我们的家乡风俗、美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朋友。
感受春节习俗
第1课时
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习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进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描绘的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一:感受春节习俗。
任务一: 尝试介绍家乡的年俗
活动一:结合之前你对家乡年俗的寻访,介绍家乡的年俗。
任务一: 尝试介绍家乡的年俗
任务一: 尝试介绍家乡的年俗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做年菜
守岁
任务一: 尝试介绍家乡的年俗
活动二:说说家乡的年俗有什么寓意。
——过年的时候贴春联,驱灾辟邪,迎新纳福。
——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
任务一: 尝试介绍家乡的年俗
活动三:丰富预习时“家乡年俗寻访记”的实践作业。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活动一:默读课文,圈画《北京的春节》中表示时间的词,画“时间轴”,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1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活动二:对照“时间轴”的日期,填写课文中描写的民俗活动。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活动三: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借助时间轴,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详写、略写分别是哪几天,详写的这几天具体写了哪些民俗活动。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本文作者以时间为序,从腊八写起,写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热闹的除夕、初一的拜年游玩、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等,将春节习俗一一道来,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因此,阅读时,抓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等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阅读时,抓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等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就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活动四:完成“北京春节打卡轴”的制作。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活动五:聚焦重点语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根据各个重要日子的不同特点进行详写的,圈画关键语句后交流。
任务二: 赏老北京春节画卷
熬腊八粥
特点:食材多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打比方
粥材料丰富
熬腊八粥
腊
八
泡腊八蒜
特点:
色味双美
2
腊 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抓住重点
食材多
色味双美
写出特点
幸福满足
腊月二十三
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
6
腊月二十三
6
街上卖糖的景象
吃糖习俗的来历
街上卖糖的人多
糖的形状有特点
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除 夕
嗅觉
视觉
听觉
8
除 夕
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习俗的重视。
8
初 一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会不会没有节日气氛呢?
9
10
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拜年
逛庙会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活动
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又重点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元宵节
数量多
种类多
12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作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都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比一比:哪种说法好?
元宵节
街上有灯,店铺里有灯,家中也有灯。到处都是灯的世界。
13
活动六:快速默读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思考:这些部分的写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腊八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三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详写: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
略写: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主要:详写
次要:略写
根据不同 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
写出特点
抓住重点
一带而过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活动七: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
儿化音
亲切、随和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老舍《茶馆》
闲适自在
带有明显的口语化色彩和北京地域色彩
老舍先生果然不愧为语言大师,语言生动有趣,独具魅力,难怪他被誉为“京味小说”的奠基人呢。同学们还可以走进他的代表作《四世同堂》,去感受他的京味语言,在他独具特色“京味语言”中,感受更多的北京习俗。
课后作业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尝试介绍了家乡的年俗,又欣赏了老北京的春节画卷,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年俗。
任务三:体会同“年”不同样
活动一:对比阅读
用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方法,阅读“阅读链接”《除夕(节选)》、丛书中的《北京的春节》(舒乙)和《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闽南春节、北京春节、我们家乡春节风俗的异同点。
任务三:体会同“年”不同样
活动二:分享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推荐优秀代表在全班交流
任务三:体会同“年”不同样
——相同之处:都写了春节的风俗,在写法上都采用了主要内容详写的方法。
不同之处
老舍:《北京的春节》
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热闹场景,展示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介绍了闽南老家的春节习俗,通过一家人的忙碌,表现节日的温馨与喜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除夕》
地域、时代、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情感。
不同之处
舒乙:《北京的春节》
舒乙写的是小孩子眼中新时期北京的春节。
刘绍棠回忆的是儿时乡下从腊月初一就开始过年的情景。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地域、时代、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情感。
任务三:体会同“年”不同样
四篇文章使人了解了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也使人感受到了其乐融融、温馨快乐的氛围。其不同主要体现在习俗的不同上。
任务四:咱们一起聊民俗
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的家乡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全班交流。
任务四:咱们一起聊民俗
我的家乡过年前要杀年猪、腌腊肉、扫扬尘,家家户户忙里忙外的。扫扬尘就是大扫除,有扫地的,掸灰尘的,擦窗户的。听长辈们说,扫扬尘除了扫除灰尘外,寓意着把一切“晦气”扫除。
任务四:咱们一起聊民俗
我的家乡春节前的最后一次“赶场” 可热闹了,村里的人都忙着抢购年货。集市上,道路两旁卖春联的一家挨一家,到处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处处回荡着卖主的叫卖声,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小孩子嘴里还念着“小子小子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好热闹呀!
任务四:咱们一起聊民俗
在我们家乡,正月初一早晨,都要到有老人的家里去给老人拜年,或者打电话、发微信拜年。
任务四:咱们一起聊民俗
记忆里,过年的空气中含着煎炒烹炸的浓香味。我们这里是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除夕一早,又要张罗包饺子、蒸年糕、炸油食,煮白肉的香味和着剁肉馅的声音不断从各家各户传出来……
完成“各样年俗对比录”的填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