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景美、人美、生活美。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想象草原的美景,感受草原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草原的辽阔、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草原风光的课件。
学生:通过读课文或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草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导入新课: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国的内蒙古地区,有一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那里的天空湛蓝,草地碧绿,牛羊成群。今天我们就来到了这里,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课件出示辽阔的草原,草原美景图)
2.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草原》。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自由汇报)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一起畅游美丽的大草原!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60页,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并试着画出重点语句。几分钟后,我们进行反馈。(生自读,思考并勾画)咱们来交流交流!(生汇报:谈对草原的总体印象——学生自由汇报读后所得——初遇蒙古族同胞的情境等。)板书:(景美——人美——风俗美)【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脉络,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讲草原景美的段落是哪些啊?(一、二自然段)咱们就来聊聊草原的景美。(生自由读、谈理解,并适时进行品读指导。)【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如重点词句:绿得无边无际、一碧千里、明朗的天空、高峻的山峰、无边的平地等。)【适时板书:天空——明朗;草地——碧绿;小丘——柔美】【课件出示草原风光图】【这个环节以读代讲,注重情境的创设与渲染,旨在通过欣赏草原的美景和引导学生美读相关语句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使学生对草原的美丽风光有一个感性认识和直观效果】
文章续写:
第二课时
(一)继续深入理解课文,探讨人美和风俗美。
1.过渡: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而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也同样让人感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土人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蒙古族人民有哪些让你敬佩的地方?(生自由读、谈理解)
2.讲读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段落。
(1)引导学生关注“蒙汉情深”这个词语,体会其含义。
(2)蒙古族人民是如何体现热情好客的?请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3)感悟“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境,理解其寓意。
【适时板书: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师:通过学习《草原》,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2.生汇报:谈对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感悟。
3.师:是啊,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让我们难以忘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这份美好。
(三)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碧绿——()热情——()
(2)用“ ”画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2.搜集有关草原的诗歌、散文等作品,与同学分享。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练习题和搜集相关作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走进了美丽的草原,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展现出了对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蒙古族人民一样热情好客,让友谊之花遍地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