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共4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一位导游在介绍某遗址时提到的关键词有:约70万—20万年、保存火种、打制粗糙石器。该遗址可能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山顶洞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类起源 B. 早期国家产生
C. 原始农耕生活 D. 远古炎黄联盟
3. 在我国古文献中, 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来相,教天下种谷, 立历日……”这一传说
A. 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 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 反映了早期国家出现 D. 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4. 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5. 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A.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三星堆青铜面具 D.毛公鼎
6.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而朝齐、晋、楚三国国君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 社会和平稳定
C. 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D. 中央集权加强
7.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能够得出这一结论的变法措施是
A.户籍制度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制 D. 严明法度
8.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A. 兼并战争不断 B. 制度变革深刻
C. 经济发展迅速 D. 思想学术繁荣
9. 如果你穿越到秦朝,在都城咸阳生活,你购买生活用品使用的货币是
10.范文澜说,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作者旨在说明陈胜吴广起义
A. 具有革命的首创精神 B. 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 沉重打击了暴秦统治 D. 为农民起义提供纲领
11.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 以农为本 B. 戒奢从简 C. 兴修水利 D. 重农抑商
1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A. 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D. 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13. 小明在学习完某个朝代的知识后,制作了以下知识线索: “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他学习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14.右图所示图书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A. 大举反击匈奴并重创其主力
B. 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C. 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D. 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15.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A. 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B. 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D. 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16.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A. 公元2 世纪初 B. 公元2世纪末
C. 公元3世纪初 D. 公元3 世纪末
17.西晋时期,导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A. 蜀国灭亡 B. 八王之乱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
18.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A. 改汉姓 B. 穿汉服 C. 通汉婚 D. 说汉语
19.右图人物为祖冲之,他的贡献是
A. 精确“圆周率数值”
B. 发明“麻沸散”
C. 撰写《齐民要术》
D. 写成《伤寒杂病论》
20. 《兰亭集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 贾思勰 B. 顾恺之 C. 王羲之 D. 钟繇
二、本大题共3小题,6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书写规范。
21. (22分) 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作用。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历史人物的名字。 (6分)
① ② ③
(2) 请按历史人物生活年代的顺序进行排列。 (填序号,6分)
材料二
(3) 阅读材料二,研究秦朝历史,最可靠的证据是哪个(填字母) 并说明理由。 (4分)
(4) 除了“制度开创”、 “思想传承”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外,请你再选择一个方面,列举(除本题外) 任意一位在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参照表格样式,为其写一句介绍词。 (6分)
方面: , 代表人物: ,
介绍词:
22. (22分) 刘贺一生跌宕起伏,学界对其评价也是众说纷纭。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贺5岁成为第二代昌邑王。汉昭帝驾崩后,膝下无子,在权臣霍光的力主之下,刘贺被迎立为新皇帝。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 1127件荒唐事。在霍光提议下,刘贺帝位被废并赶回了原来的昌邑国。后又被降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即今江西南昌。
——据《汉书》整理
材料二刘贺墓出土文物
(1) 根据材料一,刘贺的一生身份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2) 阅读材料二,墓主身份为“刘贺”的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填写序号) 序号①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 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 序号②文物铸造流通发生在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8分)
(3)请按照分类标准将两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 (8分)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贺 (2分)
23.(16分) 阅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权更迭示意图
(1) 请分别写出示意图中①和②政权的名称。 (4分)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2) 材料二反映了东晋以来江南经济发展出现什么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晋和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的原因。(4分)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方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以往的“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 根据材料三,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
(4) 上述探究反映了这一时期哪些时代特征 (4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B 4.D 5.A 6.A 7.B 8.D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A 16.C 17.B 18.D 19.A 20.C
二、问题与探究:(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1.(22分)(1)①嬴政(2分);②老子(2分);③蔡伦(2分)
(2)② ① ③(6分)
(3)C(2分); 秦俑是秦墓出土的文物,是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相比诗歌和后世文献,其信度和效度更高、更可靠。(2分)
(4)医学,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等(6分)
22.(22分)(1)昌邑王 皇帝 海昏侯。(4分)
(2)③(2分);儒家思想(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汉武帝(2分)
(3)每空2分,共8分。
分类标准史料 史料形式分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和文献史料等。 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
材料一 文献史料 二手史料
材料二 实物史料 一手史料
(4)尽量的多选用第一手材料;文献记载的使用需要多方考证;注重史料互证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6分)(1)①魏(2分);②西晋(2分)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2分);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任一条,2分)
(3)生产生活: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逐渐减少等。(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
(4)政权分立,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走向统一。(答出两方面即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