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2 19:1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第六章
【实验目的】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过程中的作用,体会化学的价值。
2.认识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实验用品】
烧杯、导线、电流表。
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
【实验步骤】
1.电极材料的实验
(1)用导线将电流表分别与锌片、铜片相连接,使锌片与铜片接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用石墨棒代替铜片进行上述实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电极材料 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解释
锌片、铜片 ____ 没有_______溶液,不能发生原电池反应
锌片、石墨棒 ____ 否

电解质
(2)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解释
锌片__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 锌的还原性比H2___,溶液中的____直接得到Zn失去的电子生成____
①锌片_____,表面产生________; ②铜片___________ _____ 铜的还原性比H2___,_____置换出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__成____
溶解
无色气泡

H+
H2
溶解
无色气泡
表面无明显
现象

不能
还原
H2
①锌片__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 ②石墨棒_______________ 石墨为惰性材料,不能置换出H2,H+在锌片表面被______成___
溶解
无色气泡
表面无明显现象
还原
H2
2.原电池实验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解释
Zn、Cu、H2SO4 ①锌片_____; ②铜片___溶解,表面产生____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 锌_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_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在铜片表面获得_____生成___
溶解

无色气泡
失去
铜片表面
H+
电子
H2
偏转
Zn、石墨、H2SO4 ①锌片______; ②石墨棒表面产生_________; ③电流表指针_____ 锌______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至____
_______产生电流,溶液中的____在石墨棒表面获得_____生成____
Cu、石墨、H2SO4 铜片_______,电流表指针_______ 铜的还原性比____弱,_____发生氧化还原反应,______电子转移,因而不能产生电流
溶解
无色气泡
偏转
失去
石墨
棒表面
电子
H2
不溶解
不偏转
H2
不能
没有
H+
2.指出原电池实验中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提示 Zn:负极,Zn-2e-===Zn2+;
Cu:正极,2H++2e-===H2↑;
电池总反应:Zn+2H+===Zn2++H2↑。
3.在原电池实验中,若锌片、铜片接触,插入硫酸溶液,能否观察到电流?
提示 不能。
4.将原电池实验中锌-石墨原电池中的锌片换成铁片,能否形成电流?若能产生电流,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总反应。
提示 能产生电流。
负极:Fe-2e-===Fe2+;
正极:2H++2e-===H2↑;
电池总反应:Fe+2H+===Fe2++H2↑。
1
2
1.(2023·徐州高一期中)某锌-空气电池反应为2Zn+O2===2ZnO,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片作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
C.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理论上每转移1 mol电子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5.6 L
跟踪训练

1
2
跟踪训练
锌失去电子,被氧化,锌片作电池的负极,A正确;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B错误;
氧气在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C正确;
1 mol氧气在反应中得到4 mol电子,理论上每转移1 mol电子消耗0.25 mol氧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D正确。
2.Ⅰ.将反应Cu+2Ag+===2Ag+Cu2+设计成原电池,写出正、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式及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名称。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电解质溶液:____________。
1
2
跟踪训练
Cu
Cu-2e-===Cu2+
氧化反应
石墨棒(或Ag、铂、金等,任选一种)
Ag++e-===Ag
还原
反应
硝酸银溶液
1
2
跟踪训练
根据Cu+2Ag+===2Ag+Cu2+可知,Cu应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正极可为石墨棒、Ag等,正极上Ag+得电子生成Ag,电解质溶液为AgNO3溶液。
Ⅱ.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溶液中的H+向_____
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跟踪训练
===NO2↑+H2O
正极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1
2
跟踪训练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