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2 2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
(时长6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 考号: 学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考古发现距今约70-20万年的( )遗址是选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村料最齐全的意立人遗址之一。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项剂人遗均 D.二里头遗址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佳方式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3.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大式房子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
4.我们华夏儿女有一个引以为荣的自我称谓,那便是“炎黄子孙”,其主要原因是( )
A.炎帝和黄帝都是都落联里的首领
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炎、黄都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官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反映出( )
A.夏朝建立分封制度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
C.夏朝是当时最大国家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6.特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7.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为东周的历史第一个阶段,其社会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中央集权 B.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中华文明出现曙光
8.某班同学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历史课本剧,模拟发布的告示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福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土地
9.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受损,但位于震区的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股和垮塌,以下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B.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
C.都江堰能防洪灌溉,造福于民 D.大禹因修建都江堰三过家门而不入
10.“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奉法者强则过恒强
C.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1.年代只有助于历史记忆,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这一年是( )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3世纪初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是指( )
A. 牧野之战 B.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黄巾起义
13.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之为( )
A. 百家争鸣 B. “文景之治” C. 中央集权 D. “光武中兴”
14.东汉年间有童谣讽刺当时的政治黑暗,说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政治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军阀割据 C.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灾害严重
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司马迁—《史记》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贾思勰—《齐民要术》 D. 祖冲之一造纸术
16.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晋的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 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在生活上极为腐化
C. 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 内迁各族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17.建构历史主旨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和进行历史学科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主旨是 ( )
A.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8. 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 “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北朝
19.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莫定秦朝灭亡的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 )
A. 涿鹿之战、官渡之战 B. 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 桂陵之战、赤壁之战 D. 长平之战、漠北之战
20 夏 南→西周→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秦、春秋、西晋、 南北朝、东汉
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二、非选择题(21题14分, 22题14分, 23题16分, 24题16分, 共60分)
21、 (14分)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道家 创始人 ①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儒家 创始人② 核心思想是“③”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强调以 ④ 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的文字叫什么文字 (2分)它的出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内容。(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说出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繁荣局面,历史称作什么 (2分) 这种局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4)青少年拥有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作出贡献,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分)
22、(14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耕作技术改革”的两幅图: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材料三: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节选《七上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4分)
(2) 材料二中 “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分)商君措施对该国产生了怎样影响 (2分)
材料三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 (2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或得到的启示。(2分)
23、 (16分)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 (1分) 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分)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 (2分)
(3)读图三,写出A、B、C所.代表的政权名称(3分) . D 处发生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写出该战争名称。(2分)
(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主要原因(2分)。中原地区的人们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24、 (16分)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智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制度,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材料
图2
材料二: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节选《七上中国历史》
材料三:图片材料
(1) 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4分)
(2) 材料二中的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什么政策 (2分)
文帝与景帝延续此政策,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治世的局面,史称什么 (2分)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对内管辖和对外交往,请分别写出图3、图4 对应的内容 (4分)
(4)图4 为哪条商贸道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分) 该商路有何历史作用 (2分)
材料二:如表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