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3 10: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极地地区
选择题
1.在南极洲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东朝西 D.坐西朝东
读图,完成第2~4题。
2.中国南极中山站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是(  )
A.麦哲伦海峡
B.德雷克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白令海峡
4.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  )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5.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在中国杭州举办了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关于保护极地环境,开发极地资源,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捕捞磷虾
B.禁止人类在极地地区的一切活动
C.人类大量移民到极地地区居住
D.建立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条约
6.某广告公司要给北极地区找位“形象代言人”,最有资格的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长颈鹿 D.狮子
7.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高原大陆”之称 ②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③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生物资源相当贫乏 ④11月至次年3月,是去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随着“雪龙”号科考船4月11日驶入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行程161天的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完成全部任务。下列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资源贫乏 B.多狂风 C.降水稀少 D.严寒
9.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9月
B.环境原始,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C.环境独特,去南极就是为了探险寻求刺激
D.资源十分丰富,可以任意取用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第10题。
10.南极洲在七大洲中跨(  )
A.经度最广
B.纬度最广
C.干湿地区最广
D.温度带最广
11.有关两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极中心是海洋,北极中心是陆地
B.南极地区降水多,北极地区降水少
C.南极的“主人”是企鹅,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
D.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12.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代表动物是企鹅与北极熊 ②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③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生物资源相当贫乏 ④11月至次年3月,是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关于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那里陆地广阔,冰山是该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
B.那里气候严寒,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C.我国在此地已经建立起三个科学考察站
D.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14.南极地区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提供的研究内容是( )
A.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
B.气象、淡水、地质、海洋、动物等
C.气象、冰川、矿产、海洋、动物等
D.气象、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
15.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
A.东方站 B.和平站 C.中山站 D.长城站
16.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去南极地区的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回答17~18题。
17.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矿产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冰川融化加剧
18.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19.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4°S,77°E)主楼建筑架空离地(如图)。有关泰山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B.泰山站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
D.为防大风积雪掩埋,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
20.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居民点,大量移民
B.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应大力开采
C.可以大规模捕鲸,丰富食物资源
D.各国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
二、非选择题
21.读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往南极点过程中,考察队员大致先向    方向行走,到达极点后,又大致沿着    方向最后到达和平站。
(2)考察队员之所以把到达南极的时间定为12月12日,是因为此时是南极的    季,并有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在开展科学考察的过程中,队员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南极洲拥有的世界之最包括    。
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②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③面积最小的大洲 ④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22.读两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填出图甲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洲:A    ,B      ;海洋:D      ,E      ;海峡:F      。
(2)北极圈以内的地方,有时候能见到“午夜太阳”奇观。请写出可能见到“午夜太阳”的两个国家:    、    。
(3)南极地区主要位于       以南。
(4)填出图乙中字母所代表的中国科学考察站的名称:C       ,G      。
(5)从长城站开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  )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6)中国南极考察船穿越太平洋,于12月20日到达长城站,几天后继续驶往中山站,则下列哪项是真实可信的 (  )
A.到达长城站时,是南极洲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B.到达的长城站,位于南寒带
C.到达的终点站中山站位于东半球
D.靠近南极大陆时,看到岸上有成群的企鹅、狮子等动物在奔跑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在南极洲进行野外考察要有严密的防寒措施。以前,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有的人曾经冻掉鼻子、手指、脚趾等。由于南极洲气温极低,细菌不易繁殖,在这里一般不会感冒,如果着凉,只要喝点姜汤发发汗即可。
材料二:在南极吸烟、用火要特别小心。一旦出现火灾,救火特别困难。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差不多所有人的嘴唇都会干裂。
材料三:南极的风凶极了。刮起来尖叫着,顺着地面横扫,可以把几百斤重的大石头吹得满地滚。假如把一条生锈的铁链放在风口处,不到两天,就会被吹得发光,像全新的一样。
(1)以上材料反映了南极洲的气候有何特点?
(2)南极洲为什么会这样冷?
(3)南极洲的气候干旱,为什么还会有2 000多米厚的冰雪?
(4)我国科考队员在终年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请你用学过的知识简要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
1-5BCBDD 6-10ADABA 11-15CDDAD 16-20BDDDD
21、(1)正南 正北
(2)暖 极昼
(3)在南极,队员们外出考察,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头盒等,甚至粪便带回站上处理,有些还需要带回本国处理。(意思相符即可)
(4)①②④
22.(1)亚洲 北美洲 大西洋 北冰洋 白令海峡
(2)挪威 瑞典 芬兰 俄罗斯 美国 加拿大(任答两个即可)
(3)南极圈(南纬66.5°)
(4)长城站 中山站
(5)A
(6)C
23、(1)酷寒、干燥、烈风
(2)纬度高是南极洲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洲为陆地,同纬度陆地平均气温低于海洋;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海拔高,气温低;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了大量的太阳光能。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使南极洲成为世界上最冷的地区。
(3)南极洲气温低,所有的降水都会以固体形式冻结,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形成了如此巨厚的冰盖。
(4)南极地区并非以前是在现在的位置,可能是在温带地区,后来经过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