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2课 认识计算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2课 认识计算机(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4-02-12 22: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认识计算机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为人们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极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计算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学生将初次接触计算机这一先进的科技设备,所处的是一个起步阶段,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与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与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但他们对信息技术都有着神秘而浓厚的兴趣,但也有着不知从何下手的特点。在学习中,他们可能对教材中的一些名词术语感到陌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结合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动手实践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计算机的键盘与鼠标的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鼠标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对待和使用计算机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键盘与鼠标的操作要领及使用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 教法分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采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演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2. 学法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并获取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向学生展示一段VCD视频(或图片),内容包括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高科技产业等。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然后谈谈看完这段视频(或图片)后的感受并说说自已对计算机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片),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并通过对高科技产业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新授知识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一台计算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计算机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同时教师将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组件并简单介绍各部分组件的名称和作用。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平时是怎样用计算机的?”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鼠标与键盘的使用方法。同时让学会通过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了解更多有关计算机的其他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最后教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呢?”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如:正确开机与关机、正确的坐姿和正确地使用鼠标与键盘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学习和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已的信息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内容——键盘与鼠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要点的学习和掌握。并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和使用计算机的态度和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性的提问或评价,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练习题等。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进行交流和总结。完成作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