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0.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 型 精读课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三首古诗组成。《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前两句描写了边塞肃杀的风光,后两句以马喻己,表达了渴望受到赏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石灰吟》是明朝爱国诗人、名臣于谦的作品,托物言志,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不怕牺牲、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必要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有关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体会 思想感情。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品读诗歌,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语言应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思维能力: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词的意思。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自主识字。结合古诗的阅读方法,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诵读理解诗句,感悟诗人立志报国和历经考验的品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主题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学习活动 一、诗歌导入,引入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墨梅》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首诗中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志向,关于“志向”这个词,你有怎样的理解呢?(学生分享)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位诗人,去在他们的诗中,一起品读他们的人生志向吧。请大家齐读诗题——《石灰吟》《竹石》。 二、初读古诗,学习《石灰吟》 1.初读古诗,读准节奏看到《石灰吟》这个诗题,说说你的理解。预设:吟就是吟诵的意思,石灰吟就是吟诵石灰的一首诗。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准诗歌的节奏。 2.再读古诗,探明诗意自学任务 ①自读古诗,说说诗歌的含义。 ②找出诗中作者赞颂了石灰怎样的品性? 预设: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赞颂了石灰清白的品质。 3.再读古诗,探明诗情对学任务 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结合搜集的石灰资料,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句子练习,情感升华想要变成石灰就要先_______,然后_______,最后_________。真是_________!学生完成句子练说,体会诗中作者表达对石灰的情感。 三、结合资料,理解《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人志向诗中石灰经历的种种磨难,那么它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什么?诗中哪些词能够体现?预设:“若等闲”意思是像平常发生的事一样,展现了诗人对磨难的蔑视。“浑不怕”意思是全然不怕,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勇气。 2.结合资料,理解诗人生平课件出示: 四、方法迁移,合学《竹石》 1.合学任务 ①自主完成活动单中的内容。 ②组长组织,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活动单内容。 小组展示预设: ①展现竹石特点的词语:咬定,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 ②诗歌展现了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格。 五、对比古诗,体会异同 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对比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都表达了诗人自身远大的人生志向和高洁的品质。 以学生以往学到的古诗导入新课,减少学生学习古诗的畏难情绪。 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诗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并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以关键词为抓手,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突破,利用搜集的资料,结合古诗理解作者志向。
达标检测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二、按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 三、翻译诗句。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检测是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文结构图示: 3.课堂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预习第三首古诗。 深入学习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自学要求,学生运用注释学习古诗,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初步了解古诗之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去挖掘古诗中的意味,增强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