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2 23: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学习精读,揣摩品味关键语段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2.了解邓稼先的成就,感受他伟大的襟怀,学习他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精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选取典型事例(细节)、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每一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的颁奖词都震撼人心,带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时代英雄。下面,我们就进入课文《邓稼先》和“科学之星”单元文章的学习,为他们撰写颁奖词。
阅读下面的颁奖词,思考颁奖词包含哪些要素?
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钱七虎颁奖词
要素1:生平事迹的简要概括
要素2:人生价值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活动
任务一:抓住小标题,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1.速读全文,结合各部分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温馨提示:本文约3000字,建议用时7分钟。)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主要内容:在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主要内容: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主要内容: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凸显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主要内容:为中国人独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自豪,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主要内容: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主要内容:总结全文,借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2.结合小标题和内容,思考这六个部分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并说一说理由。
不可以。因为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内容的选点展开;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3.第一部分与邓稼先关联不大,思考是否可以删去,并说一说理由。
不可以。将邓稼先放置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在两段历史的巨大反差与对比中引出人物,更能够起到映衬人物形象,突出其伟大永恒的历史价值的作用。而“巨大贡献”与“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也形成了深深的错位感,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只有真正的永恒才是有价值的。
4.作者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①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②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化大革命”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2)作者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任务二:抓描写语句,品细微处,见大情怀。
文章第三、四、五部分分别选取了邓稼先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特写镜头进行细节描写,不妨聚焦这些细微处,可以正侧面结合,听其言,观其行,猜其心,览其境,走进邓稼先的内心。
(1)听其言——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运用了语言描写,突出了邓稼先真诚坦白、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句号写出了他心态的平和、内心的坚定,对比文中邓稼先的讷言敏行,“只”这样的副词更能凸显他置生死于度外,献家国于无悔的大情怀。
(2)观其行——
“最不要引人注目”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作对比,突出了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内敛。他竟能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说服那些同事继续工作,说服那些队员不干扰他工作。作者连用了两个“竟”,可见这是件很难的事,突出了他深得群众信任,何等无私纯粹。
(3)猜其心——
“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此处是杨振宁表示对邓稼先心理的猜测,看似不知,实则因对其性格、品质知之甚深,感受到了邓稼先肩上山一般沉重的责任和科学家时时刻刻都要面临的挑战。
(4)览其境——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
“浩浩乎!平沙无垠……”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此处运用了环境描写,并引用古文,交代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出邓稼先为祖国艰苦奋斗、不畏生死的崇高精神。
小结:于细微之处,见大情怀。口中平和心坚定,胸有家国行无私。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邓稼先,感受他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活动
任务一:诵读评价性及独立成段的语句,悟深情意,写微点评。
1.跳读课文,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进行评价的语句,特别是独立成段的语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他是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
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里也有对邓稼先的评价,“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2.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你对邓稼先的评价。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爱国精神永垂不朽,是真正的中国男儿,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3.方法总结。
通过以上阅读分析,我们发现,对文章进行“精读”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帮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任务二:拓展阅读,理解人物,写颁奖词。
1.运用精读的方法阅读丛书《家国情怀》第1册中的《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一文,勾画关键句段,在5分钟内完成阅读。
小组讨论5分钟,合作展示阅读成果。
(1)读一读:读出精彩片段。(个人读、小组读均可,形式自由)
(2)说一说:品析所读语段。(从描写的角度品析)
参考句式:(原文语句)运用(描写方法、角度),细腻(传神、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邓稼先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议一议:从这篇文章中,你对邓稼先又有哪些了解?
提示:学生只要可以从文本中找到依据,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2.比较阅读《邓稼先》与《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说说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1)形式上:《邓稼先》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来划分文章的内容,结构层次分明;《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叙述了几个典型事件。(2)内容上:《邓稼先》站在历史的高度突出其功绩、科学精神、气质品格;《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从生活的角度讲述邓稼先的感人事迹。(3)写法上:《邓稼先》多概写,善用对比、烘托;《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择中国》叙事具体,多细节描写。
3.结合两篇文章和评价量表,为邓稼先撰写颁奖词。
颁奖词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分值 得分 总分
高度概括人物事迹,言简意赅 3分
评价中肯,画龙点睛,写出精神品质 4分
语言准确,生动优美 3分
祖国条件落后,你义无反顾;坚守戈壁二十八载,你鲜为人知;沙漠风沙呼啸,你平和坚定;背井离乡半辈子,你无怨无悔。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是你的品格;鞠躬尽瘁,至死不懈,是你的精神。你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你“‘两弹’元勋”的光荣称号,当之无愧!你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骄傲!
三、布置作业
1.自主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
2.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两弹一星”科学家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为其撰写颁奖词。
【板书设计】
《邓稼先》
概括生平——感大成就
品细微处——见大情怀
寻评价语句——悟深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