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时间的脚印
了解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生字词
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岩石是时间的脚印
(1-4段)由生活时间导地址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计时方式。
第三部分:岩石是无字的史书
(21-28段)岩石记录时间之二:无字的史书。
第二部分: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5-20段)演示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
第四部分:岩石领我们找宝藏
(29-30段)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分析这篇文章标题的特点
时间有脚印,可见这个标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预习我们知道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指——时间的记录,将石头对时间的记录说成是时间的脚印,可见标题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新颖别致的标题
谈谈《时间伯伯》的作用
选择高士其的《时间伯伯》一诗作题记,既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介绍的知识,也增加的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的按时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人类有史以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
别具一格的标题
找出课文生动有趣的句子
拟人化写法的大量运用
“眼热的阳谷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狂风刮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比喻形象贴切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冰,形成冰河,它缓缓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有些词语引人兴致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俨然智者打开了有趣故事的大门。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更让人感到亲切,“海枯石烂”也常被人用来表达深厚的情谊永远不会改变。此处则让人浮想联翩,更急切想读下文。
大自然中还保存了哪些有关时间的记录?
动植物的化石、鹿茸、树木的年轮、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
我们能否有意让时间留下的脚印,使生活更有意义?
给家庭成员过生日;制作成长记录册。
岩石保留记录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文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师总结
3:1
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及上亿年的时间的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失的活动。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随堂练习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B.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答案
D
解析
A.设问;B.拟人;C.比喻。
故选D。
下列对《时间的脚印》一文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B.本文按照逻辑顺序来行文,逻辑性很强,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
C.作为一篇科普作品,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使语言生动有趣。
D.本文从形式上看,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内容生动具体的正文,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答案
A
解析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科学家描绘出大豆最全基因图谱,此成果可以更好地提升分子育种实验。
B.“云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谆谆教诲使即将踏上人生新征途的我们明确了方向。
C.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中国5G网络的传输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
D.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缺少“提升”的宾语,可以在句子后面加上“的水平”;
B.正确;
C.有误,存在歧义,“三个欧洲国家通讯公司的技术人员”语义指代不明;
D.有误,句式杂糅,删去“的接种对象”或“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故选:B。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知识点
错用修改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