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6.27 斑羚飞渡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6.27 斑羚飞渡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31 17:38:25

文档简介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词,会复述课文。
2.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
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教学难点
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一、情境导入
导入:贵州省的马岭峡谷是一个用不着夸张的世外桃源。1990年10月3日11时20分,在此发生了一起缆车坠落事故。事故致使35名乘客死伤。令人惊异的是在缆车坠落的那刹那间,车厢内潘天麟和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把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来这,不让儿子受到任何挤压,结果,孩子只是嘴唇受到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以后,孩子所有的记忆和想像也许只是一片空白,也许只有黄色的箱顶,混乱的人群……
潘天麟和贺艳文夫妇在危急的一瞬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用生命为年仅两岁的儿子架起了一座生命的彩桥。这是父爱使然,这是母爱使然,这是亲子之情使然,让我们向天底下所有和潘天麟、贺艳文夫妇一样的父母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在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动物,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种族的延续,在戛洛山的伤心崖上上演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板书课题)
二、掌握字词
哀咩 苍穹 对峙 悲怆 娴熟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眼花缭乱 参差不齐 略胜一筹
三、整体感悟(学生默读,思考并讨论)
本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身陷绝境-- 峰回路转-- 斑羚飞渡-- 走向彩虹)
三、研读与赏析(一)
1、当时斑羚身处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课文描写了哪些斑羚?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只斑羚?为什么?在整个斑羚飞渡中你感受到斑羚身上的什么可贵的品质?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四.研读与赏析(二)
(一)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品读斑羚飞渡的文段,小组合作讨论。
1、在本部分,彩虹描写多次出现,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2、找出对头羊叫声的描写,揣摩其含义
3、第9自然段斑羚飞渡过程中,哪些动作行为打动你的内心?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说说为什么?(学生演示“斑羚飞渡”)
4、假如你是那头即将飞渡的老斑羚此时会想些什么?又会对年轻的斑羚说些什么?
(二)情感朗读精彩片段。
五、赏析感悟
故事讲到了这里,我想,同学们的心灵应该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那么现在,同学们能说说你们感动的地方是哪儿?它让你们感悟到了 。
(本问题不设置任何导向性修饰语,让学生多角度出发,深层次挖掘,思考自己所悟所得)
明确: 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对生存权利的渴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六、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斑羚身上的可贵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而生活中如果人们遇到灾难,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和抉择,我们人类应如何面对?我们怎样去珍爱宝贵的生命?请举例讲述。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情感。
掌握重点字词,有助于理解课文。
复述课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和脉络。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感悟斑羚精神。
赏析重点语段——斑羚飞渡。
感悟斑羚身上折射的精神。
从斑羚飞渡这件事反思人类。




如果让你针对课文写一篇读后感,你会从哪个角度来抒发你的感触、感悟,请你构思一下,给你的读后感拟一个题目或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悟。
提示: 生命的礼赞,智慧的颂歌。 时代呼唤牺牲的精神。 英雄的斑羚,让人类汗颜。
善待生灵。 兽犹如此,人何以为。 为团队精神叫好。




27 斑羚飞渡
沈石溪
身陷绝境-- 峰回路转-- 斑羚飞渡-- 走向彩虹
牺牲精神
团队精神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遗憾之外,更需反思。
反思一:对于现在农村的学生,在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要降低难度。
反思二: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于上语文课,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总觉得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活力。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课下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老师要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紧张、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平时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交流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力。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这节课,我虽然设计了学生活动,即表演展示“斑羚飞渡”,但学生欠缺活力,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反思三:教师如何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当调控。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中,有些问题是必须明确的:镰刀头羊、斑羚群、第一次试跳、“彩虹”。我在“研讨赏析”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即“文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期待着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同时能引出一系列有关问题,但有时学生先说出的不一定是教师所期待的,或先谈出了适合总结性归纳的部分,这时该怎么办?课后我想,若在交流之前适当地限定范围,比如说可以问学生:“文中哪些艺术形象和情节是最重要的?”学生说出后再说:“谁找出的是有关镰刀头羊的句子?”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提示和追问。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调控的难度。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对于这次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的交流研讨的平台,我非常感激,因为锻炼是财富,成功是经验,遗憾是艺术,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课件24张PPT。斑羚飞渡沈石溪
斑羚
别名:青羊、山羊
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关于斑羚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当代动物小说家。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走进名家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进行记忆积累。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
划分文章的结构。
3.圈画斑羚飞渡过程的动词,复述斑羚飞渡过程。
4.文中重点写了哪只斑羚?请找出有关这只斑羚描写的语
句,想一想这只斑羚具有什么精神?
5.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彩虹?每次描写都有什么作用?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读一读!
肌腱( ) 逞能( )
恍惚( ) 甜腻( )
娴熟( ) 略胜一筹( )
炫目( ) 眼花缭乱( )
斑斓( ) 悲怆( )
磐石( ) 对峙( )
参差( ) 湛蓝( )
坠落( ) 苍穹( )jiànchěnghuǎng hūnìxiánchóuliáoxuànlánchuàngpánzhìcēn cīzhànzhuìqióng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词语解释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显示自己能干。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熟练。谷,比喻困难的境地。进退都陷于困难的境地,即进退两难。这里指环境非常清洁。有时比喻人的思想没有沾上一点坏影响。比较起来稍强一点。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 1.快速阅读课文。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设置悬念,斑羚被逼悬崖,无路可逃。斑羚惊慌失措。斑羚飞渡的情景。镰刀头羊走向死亡。(1 — 2)(3—?)(?—15)(16—17)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请找出详写这一对的飞渡动词描写。练习复述飞渡过程。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年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飞奔→起跑→跃→ 跳 → 紧跟 → 钩 蹿跃出去 →猛蹬→起跳 →升高 → 落→坠落看动画,结合
动词复述第
一对斑羚飞
渡的过程。
意 外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
羚调换位置自杀也结对子老斑羚以身体为跳板,飞渡年轻斑羚吃 惊震 惊“我”在观看斑羚飞渡的整个过程中有怎样的反应,请圈出“我”心理
发生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想想其表达的作用。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逃脱的的表现,但是作为一种动物的斑羚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有时候比人类还要高尚。对镰刀头羊的描写:
外形:
叫声:
行为:“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 “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1.表示无能为力;
2.唤醒母斑羚;发出号令,指挥飞渡;
3.既是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冷静指挥,自觉为桥墩;从容赴死。通读全文后,哪只羊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这只羊的印象。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身陷绝境时(5) 渲染神秘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是受了彩虹的启示。 斑羚飞渡时 (11) 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飞渡的悲壮美,表现斑羚那种视死如归的力量震撼人心。 头羊牺牲时 (16) 渲染镰刀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美。彩虹文章主要写的是斑羚飞渡,但多次写到彩虹,找出文中写到彩虹的语句并思考其作用。宁死不屈飞渡成功舍己为人
延续种族悲壮美1.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品味语言2.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3.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1.在整个事件中,人充当什么角色?
2.在地球上人类和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美丽和谐?体验反思珍视生命,关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