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登上地球之巅
学 科
语 文
课 题
23 、登上地球之巅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情感态度
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
2、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
(总第 课时)
一、导入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英雄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奉献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再全班交流。
①?登山队出发。
②?刘连满甘做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③?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④?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讨论: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2、根据以上内容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齐读。
3、找几个同学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阶段。
四、体验反思
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中国登山队员哪些优秀品质令你感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等方面来谈。)
五、学习景物描写
1、找出课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的景物特色,也写几句话。
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省略。
体会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了解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为表现事件和人物服务。
作
业
设
计
1、以刘连满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2、预习24课。
板
书
设
计
23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教
学
反
思
课件26张PPT。珠穆朗玛峰风光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阳光、蓝天、白云下的珠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它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也被世界称为(世界屋脊)。
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珠穆朗玛峰简介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写作背景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飞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踏过千年冰雪攀援而上,翻过万丈巉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当时,郭超人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登上地球之巅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识记重点字词。
2划分课文结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复述登山队员
的登山进程。
3.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中可以体现队员
的什么精神?
4.找出环境描写,想一想环境描写的作用?缭绕 砭骨 履践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养精蓄锐 阴霾
余暇?? 耸立 镶biānliáo ràolǚ jiàncuī wēizhìzhìpú fúxù ruìmái?xiásǒng知--字音xiāng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崔巍:?阴霾:?侵袭:迫不及待:??践踏。形容山高大雄伟。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侵入和袭击。?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复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
主峰的经过。8830M无氧攀登,冲击顶峰留下氧气第二台阶 刘连满甘做人梯8468M8848.13M复述登顶经过。读--内容划分文章内容结构开端(1-3)登山队出发;发展(4-8)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高潮(9-15)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结局(16-23 )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到哪些困难?(1)山路险峻
(2)天气严寒
(3)缺乏氧气
(4)身体虚弱
(5)黑夜登山
(6)高山反应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品味其作用。赏--美景B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A恶劣的自然环境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或段落,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进而分析这两类不同的自然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a给人美的享受,在阅读的紧张之余心情得到放松;
b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烘托了人物的伟大、美好形象 写出了登山队员面临的巨大困难,更能表现他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1,17,23)(5,9,18)品—语言将下面句子中红色的词语与括号
中的词语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1.为了尽可能减轻背上负担,他们一两一两(一件一件)
的计算,抛弃了一切暂时不用的物品,只携带氧气筒,
防寒睡袋,铅笔,日记本,电影摄影机和一面五星红旗…2.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体力已经非常衰弱,每走一两
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但他缓慢地站起来,仍然一偏一倒
(一步一移)地坚持往前走着。“一两一两”是从重量方面写,“一件一件”是从数量方面写。“一偏一倒”写走路不稳,“一步一移”写坚持前进。再读第15-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刘连满感到死神向他逼近,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刘连满留下一封短信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昏睡,身体又过度虚弱,
随时会死亡。怕战友回来时不知道给他们留下了氧气;表现了
他舍己为人,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再读第15-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3.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登山的艰难?4.登山英雄是靠什么来克服重重困难的?通过“贡布”没几分钟就累得直不起腰和屈银华“走
了两三步又滑回原地”的描写来表现。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第是14和15自然段 文中主要有哪些段落是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刘连满同志具有崇高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体会详略妙处本文叙事详略安排得当,说说文章详写了那
两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全体队员征服“第二台阶 ”
刘连满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队友 能特别的突出中国队员们身上的坚强意志、大无畏
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 表现他的舍己为人 集体意识强烈的优秀品质识--英雄刘连满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想一想 四名登山英雄中,哪一位英雄的形象最让你感动、难忘?他的哪些事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此时,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人物:刘连满崇高行为:①甘做人梯 ; ②自愿放弃登顶;③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别人,④并且只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精神品质: 团结协作 自我牺牲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