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3 10: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yi yǐ),好似仙女在撩(liáo liāo)拨琴弦;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湖岸的花草萌(mén méng)动,迫不及待地要来点缀(zhui zui)这无边的春色。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shuǐ piáo xiā nào sāng shù míng huǎng huǎng
( ) ( ) ( ) ( )
chú tou yīng tao chéng rèn yuán gǔn gǔn
( ) ( ) ( )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8分)
不可( )数 ( )然大悟 相( )成( ) ( )乡( )井
颇负( )名 ( )书善画 ( )辰美( ) 乐( )不( )
小时候,在故乡做过的趣事 ,最让我们 的是在月光下的芦苇丛里摸鸭蛋。后来,我过上了 的生活。虽然我也见过许多他乡的 ,但没有哪一处能比得上那月光下美妙绝伦的故乡。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燕园 燕山 燕国 B.都市 都是 毛嘟嘟
C.澄澈 橙子 瞪眼 D.提供 供给 供耕织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科研工作者们以钢铁 铸的血肉之躯,坚韧不 的毅力, 夜坚守,刻苦攻关,终于 云见日,建成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应该被我们知 ,他们的名字应该被我们铭记。
A.浇 拔 昼 拨 晓 B.浇 拨 宙 拔 晓
C.晓 拔 昼 拨 浇 D.浇 拔 宙 拨 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入夜了,夜市的霓虹灯开始 起光芒,街市上人流如潮。
②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 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
③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时,不经意间,我发现妈妈的眼中 出欣慰的泪光。
A.闪耀 闪烁 闪现 B.闪现 闪耀 闪烁
C.闪烁 闪现 闪耀 D.闪烁 闪耀 闪现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这句话出自“墨子”。
B.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C.我喜欢读的书有《呼兰河传》《唐诗三百首》《窗边的小豆豆》……等。
D.“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小时候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
B.有一天晚上,袁隆平梦见自己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极大地鼓舞了他。
C.袁隆平锲而不舍地研究,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终于研究出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
D.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诗人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B.《村晚》是唐代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引用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均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D.《梅花魂》中,外祖父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说明外祖父脾气暴躁。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改为陈述句)(2分)

2.这些年,我品尝过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上妈妈做的家常小菜。(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写句子)(2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诗中寻童真童趣:《村晚》中,诗人用“ , ”描绘了牧童的悠闲自在。
2.诗中蕴慈母深情:《游子吟》中最能体现慈母深情的诗句是“ , ”。
3.诗中赞劳动之美:《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 , ”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幸福生活而辛勤劳作的画面。
七、口语交际。(6分)
亮亮想要走进爷爷的童年岁月,去感受爷爷的童年生活。
1.亮亮事先列出了问题清单,请你帮他把问题清单补充完整。(2分)
问题清单
问题一 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事?
问题二
问题三
2.亮亮在倾听爷爷的诉说以及与同学分享时有下列表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亮亮一边听爷爷讲,一边作记录。
B.亮亮在听到有趣的地方时,就立即打断爷爷的话,多问几句,多作些记录。
C.在与同学分享之前,亮亮把相关内容有条理地整理了一遍。
D.到学校后,亮亮把自己整理好的内容按顺序讲给同学听。
3.人不知不觉就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却伴随着人的一生,令人难以忘怀。请试着把亮亮和爷爷的对话补充完整。(2分)
亮亮:爷爷,您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事?
爷爷:我小时候最喜欢自己做风筝,做好后和小伙伴一起到村头去放。
亮亮: 。
爷爷: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
亮亮: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7分)
(一)祖父的园子(节选)(12分)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1分)
2.园中都有哪些景物?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分)
3.给选文中画“——”的句子作批注,写在旁边的批注框里。(2分)
4.选文中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2分)( )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5.读了选文中画“ ”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3分)
6.选文中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童年的画(15分)
浇洁
我的童年有四幅画,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清晰,且让人回味无穷。
春天,一幅水彩画。起雾的天,蒙蒙的水汽,竹林的每片新叶上都缀满了细细密密的水珠,像百足虫蠕动纤细的脚。①松软的田埂上,嫩绿的青草跟我的雨鞋玩着游戏。几只白鹭在翻好的水田里,展开翅膀,轻盈地从一个耸出水面的土块跳到另一个土块,躬着背曲着长颈寻觅小虫。不远处,影影绰绰中的身影,唯有我能在浓雾中认出——那是我的父亲,在竹林边的水田里,扶犁赶牛耖(chào)着田,雾中响起他耕田翻土时卷起的哗哗水花声,以及从丹田发出的短促的呵牛声:嘿!嗬嗬……嘿!
夏日,一幅中国画。黄昏,落日的余晖把青山背驮着的天,映出绚烂的红,空气中弥漫着曝晒了一天的稻秆的清香。田垄上,沾一身泥的壮年男子打着赤脚,脚趾一个个分开着巴着地,肩上背一张弯犁,牵着牛,疲惫地拖着身子慢慢往家走。早些收工的村妇,利索地收完晒谷,风风火火地上菜园摘满一竹篮蔬菜,到小溪里一漂一荡,恨不得一步跨到家。石缝间长着蕨草的拱桥下,几个男孩儿在水里嬉闹着、打着水仗,全身溅满了水花。溪里的一绺(liǔ)绺丝草也忍不住摆手扭腰跳起了蛇形舞。家里厅堂里的灯,晕出一圈圆圆的影子。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灶里飘出水蕹(wèng)菜和腌菜肉的香味……
秋天,一幅油彩画。水是清的,连收割后稻田足迹里的水都是浅浅的、一汪见底的清。村口那棵老樟树上结着一簇簇的黑籽,比赛着噗噗往下掉,变成一摊摊破碎四射的墨汁。从春到秋都边长边落的叶子,老了还是青的,它们从枝头离开,过一晚就黑了,仿佛土地是个大染缸。晒谷场上晾着刚滤淀出来的红薯粉,粉白粉白的。②晒场边的山脚下长着几棵三个人都抱不过来的大枫树,霜风吹过,变成几丛篝火,叶子像喝醉了酒,红着脸摇摇晃晃,飘落在雪白的薯粉上,红白相衬,异常鲜艳。傍晚,风刮得脸生疼。婶子一边喊着两个在屋后烧枯枝稻秆、煨(wēi)红薯玩耍的孩子,一边将晒在竹簟(diàn)上的薯粉聚拢收起。有些薯粉沾在竹簟上,她顺手操起一根木棍,往簟背啪啪啪地拍打。此时,夕阳在山头已渐渐走远。
冬日,一幅素描画。山上的竹鸡“嘘叽鸡脚拐、嘘叽鸡脚拐”地鸣叫着,乌柏(jiù)树褪尽一身的彤红,光秃秃地站在四面透风的牛栏边。牛栏里铺有几块长条麻石,几根杉木柱撑着杉树皮盖的顶,满地是还没清理干净的牛粪。大伯戴着耷拉着帽耳的黄棉帽,夹着黄棉袄,搓着两手哈着嘴里的热气,一天三趟把牛从栏里牵出来喝水。天太冷,池塘里结着薄冰,大伯往牛栏里多丢了两捆稻秆,用烧猪食的锅烧了一大锅热水,倒在盛牛食的木盆里,添上几木勺秕谷,拌上谷糠和两碗剩饭,顿时,热气冲破空中坚硬的寒冷,白缕缕地升腾开来。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全思维导图。(2分)
2.关注第2自然段,春天的这幅画中有这些景物:竹林里的 ,田埂上的 ,还有水田里的 。画中还有人的活动:父亲在 。(2分)
3.关注第3自然段,补全示意图,并回答问题。(4分)
作者在写景时,还写到人物的活动,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 。
4.品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填空。(5分)
(1)句①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行走在田埂上 的心情。
(2)句②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枫叶 的变化,极富画面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读到“我的童年有四幅画,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清晰,且让人回味无穷”这句话时,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B.读到文中描写乡村景物的句子时,我能体会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C.作者把童年的四季比作四幅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
九、习作。(30分)
童年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童年是一幅画,五彩斑斓;童年是一本书,精彩纷呈……在我们的记忆长河中,有许多童年发生的事情像浪花一样在我们眼前闪耀。打开记忆的盒子,想一想哪些事让你忍俊不禁,哪些事让你懊悔不已,哪些事让你终生难忘……请以“童年印记”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 yī liáo méng zhuì
二、水瓢 瞎闹 桑树 明晃晃 锄头 樱桃 承认 圆滚滚
三、胜 恍 映 趣 离 背 盛 能 良 景 此 疲 不可胜数 乐此不疲 离乡背井 良辰美景
四、1.A 2.A 3.D 4.B 5.C 6.A
五、1.我带走的,不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 2.示例:商场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围巾,但不管它们有多漂亮,都不如妈妈给我织的这条。
六、1.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2.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3.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七、1.示例:小时候主要学习哪些文化课? 小时候做过的最勇敢的事是什么? 2.B 3.示例:自己做风筝?风筝不是花钱就可以买到吗?自己做多麻烦啊! 爷爷,您小时候真是太厉害了!您也教教我怎么做风筝吧!
八、(一)1.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虫子 蝴蝶 黄瓜 玉米 3.示例:这几句话想象丰富,我们从中能体会到园子中的景物在“我”眼中都是有灵性的,感受到“我”对园中景物的喜爱之情。 4.B5.示例: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因为作者在园子中感到十分自由,所以觉得园中的事物也都是自由的。 6.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二)1.水彩画 夏 冬 素描画 2.新叶 青草 白鹭 扶犁赶牛耖田 3.收谷、摘菜、洗菜 水里嬉闹 厨房里忙碌 对家乡和家乡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4.(1)拟人 愉快 (2)比喻 拟人 色彩 5.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