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 年 级 语 文 2015.07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将考试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主zǎi( ▲ ) ②qīn( ▲ )佩 ③节衣s uō( ▲ )食 ④不xǐn g( ▲ )人事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站在校门口,回望校园,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们倦 ( http: / / www.21cnjy.com )恋,一想到我们的班主任,更是让我们肃然起敬。三年前,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本可以调到城里的好学校去,但她为了我们,毅然作出了决择,留了下来。三年中,班主任老师像一棵艰韧不拔的大树,庇护着我们,在她的精心陪育下,我们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小山村。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 。 ( ▲ 《渔家傲》)
③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 ▲ 。 (李商隐《无题》)
⑤ ▲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 》)
⑥淮南秋雨夜, ▲ 。 (韦应物《闻雁》)
⑦ ▲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登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夕阳西下, ▲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名著阅读。(5分)
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鲁提辖和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上喝酒。其间,鲁提辖有两次发火。第一次鲁提辖“便把碟儿碗儿都丢在楼板上”,第二次是“史进、李忠抱住劝”才劝住的。请问鲁提辖两次发火的原因是什么 (2分)
②阅读下面《林冲风雪山神庙》选段,回答问题。(3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这一节的叙述描写为下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事情节的发展处处设伏笔,请从语段中找出分别对应“林冲夜宿山神庙的原因”“草料场的火是有人故意放的”“陆虞侯等人认定林冲被火烧死在里面”的细节描写的三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
5.下面5句话是围绕语句中的哪个关键词展开论述的 其中有一句话的次序排放有错误,请找出来,按要求答题。(3分)
①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②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③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⑤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①关键词是 ▲ (1分)
②第 ▲ 句话次序排放错误,应该放在 ▲ 句和 ▲ 句之间。(2分)(在横线上填句子前的序号即可)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首联叙述了作者被贬的经历。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作者被贬凄苦的程度之深。(2分)
▲
7.我们读诗,往往会赋予诗句时代意义。颈联历来被人们传颂,就是赋予了这诗句新的含义,请写出这两句诗的时代意义是什么。(2分)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文,完成8-10题。(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 ) (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9.下列四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那一句( ▲ )。(2分)
A.四支僵劲不能动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左手倚一衡木 D.持就火炀之
10.选文第二节划线句子描写了同舍生优越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2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2题。(6分)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抄已朗读,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列传》
11.宋濂和张溥读书都有抄-书的习惯,两人抄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分)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
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8分)
眼界与读书
(1)眼界之于读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式方法。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当然,读书如果不能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不能打开眼界、提升眼界,那么我们读书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⑥我以为,高远的眼界是读书人从书本中汲取力量的关键因素。
l3.阅读全文,写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
l4.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
l5.通读全文,请归纳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20分)
编外女兵
文/王培静
在昆仑山脚下的一所军营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四十几个军人,实际上部队是一个连的编制,他们主要负责昆仑山地区的油管保卫任务。六月里上山巡线,碰上下大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个军人威严的声音响彻山谷:下面开始早点名——
刘挺。
到。
崔海军。
到。
张金娃。
到。
……
程菲菲。
全体军人共同回答:到!
程菲菲是连队年龄最小的士兵,也是连队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但她已是有十五年兵龄的老兵了。
新兵下连,学习连史。老兵们就会讲起程老兵的故事。
那年她才五岁,跟在内地当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放寒假的母亲来这儿看望父亲。她的到来,成了军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她天真浪漫的样子,着实惹人喜爱。她粉嫩的小脸蛋上,一笑有两个好看的小酒窝,谁见了都会情不自禁地想摸一下她的脸。
战士的宿舍里,操场上,只要她一出现,战士们就让她表演节目。她从不拒绝,问,你们喜欢什么
有战士说,给我们唱个歌吧。
那好吧。
她就像模像样地开始演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有战士说,给我们跳个舞吧。
她就张开双臂,给大家绘声绘色地表演新疆舞,那身段,那动作,颇有点小明星的风范,战士们看了就使劲鼓掌。
虽然她就只会那两首儿歌,两段舞蹈,战士们却是百看不厌。
这天夜里菲菲感冒了,高烧不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边的大雪封了路,连里的卫生员给她吃了退烧药,烧一点也退不下来。天一亮,战士们纷纷请示:我们接力背菲菲去城里看病吧。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半天,觉得这办法不可行,因为连队离格尔木有二百多公里。指导员打电话向上级求援,一时也没有特好的办法。战士们哄她,菲菲,你要坚持住,等你好了,再给叔叔们唱歌跳舞。她的小脸绯红,点点头,想了想说,下次再来,我一定给你们表演更多好听好看的节目。坚持了半天,又坚持了半天,菲菲的高烧转为肺气肿,半夜里走了。听到菲菲母亲低沉的哭声,战士们一下子涌了进来,他们摘下军帽,缓缓地举起了右手。
他父亲是个老志愿兵,已在部队多待了八年。战士们私下里抱怨,都怪他,他要是正常转业,菲菲就不会来山上,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菲菲被埋在了格尔木烈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园外的角落里,凡是有战士进城或出差路过,都会买些好吃好玩的去看看她。战士们站在她的墓前说,菲菲,我们来看你了,只要在咱连队待过的军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挂着你。你永远是我们的战友,是我们连队独一无二的文艺兵。
为了纪念她,连里形成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文的规定,十五年了,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点名,点到她的名字,全体士兵就饱含深情地一起回答。
她这个编外女兵的兵龄只有六天。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程老兵”的故事。(4分)
▲
17.联系下文,为什么说“她的到来,成了军营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4分)
▲
18.“他父亲是个老志愿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在部队多待了八年”一句中加点的字“老”和“多”是不能删掉的,否则会大大削弱这篇小小说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说说这两个字的好处。(4分)
▲
19.为什么称程菲菲为“编外女兵” (4分)
▲
20.小说记叙了程菲菲的故事,塑造了程菲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可许多读者都认为,这篇小小说塑造的是一群常年坚守在昆仑山上保卫油管线的战士形象。你认为这样的理解对吗 请举例分析,写出理由。(4分)
▲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60分)
生活中会有无数次的偶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每一次偶遇或多或少会在你原本平静的心湖里荡起涟漪,或惊喜,或反思,或感叹……请以“偶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曾经有过的一次偶遇。
要求:①文体是记叙文,写出真情实感,主题要积极健康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③不得抄袭;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