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初一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4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相应位置上:
3.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表格相应的题号下)。
1.隋朝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不能因为它存在的时间短,就否定了其作为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平碑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她的统治被誉为
A.与民为善,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历精为治,开元盛世 D.贞观遗风,开皇之治
3. 右图是唐朝功臣像,小明对唐朝各时期的功臣和皇帝,作了对应的连线搭配,其中正确的有
①唐太宗—房玄龄 ②武则天—魏征
③唐太宗—魏征 ④唐玄宗—姚崇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5.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以下是唐朝创制的用于灌溉的工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右图是唐长安城,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该城作了专项研究,得出
如下一些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A.“买卖昼夜不绝”的现象,说明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B.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以儒家治国的思想特点
C.坊市分离的城市布局,体现商业繁荣的经济特征
D.皇城宫城中轴线布局,体现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
7.下图是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玄奖沿A线路西游天竺,成就佛学大师B.玄奖沿B线路不辱使命,实现凿空之旅
C.鉴真沿C线路远涉重洋,实现外交使命D.鉴真沿D线路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8.右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
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对唐朝的相关事实进行判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体现唐朝农业的繁荣景况
B.体现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
C.体现唐朝手工业的发达景况
D.体现唐朝艺术的繁荣局面
9.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人骨如秋鹰。”北宋文豪苏轼这句诗高度评价了唐朝的一位大书法
家。下图中,哪一副是他的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它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佛雕具有浓厚的西域风格D.有大量盛大的音乐和舞蹈
11.某同学选用如下图一、图二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以下的研究主题,哪一个较确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融合的高潮 D.对外友好的发展
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网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擅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D.此后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和平局面
13.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秦国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政府推行友好对外政策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元朝政府积极推行潜粮政策
14‘宋代社会风貌气象万千,人民生活丰富多彩。以下对当时东京城(开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夜市热闹,饮食比较丰富 B.邸店很多,旅店业比较兴旺
C.乘轿普遍,交通相对发达 D.吟诗盛行,文化娱乐较雅致
15.马克思在一书中曾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写道:“他戎马住惚,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马克思评价的他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
16.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一份重要遗产。以下对这份遗产叙述正
确的是
A.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B.创新了中央官职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C.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D.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分权,使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
17.右图是悲剧《窦娥冤》插画图,原作者是元代关汉卿。当时这
一剧种的表现形式是
A.声律风骨兼备,气象雄浑
B.杂剧散曲组成,雅俗共赏
C.长短参差有节,清新婉约
D.搜奇记逸出新,婉转华
18.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清明上河图))(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该画生动
地描绘了
A.北宋东京汁河沿岸的繁华景象
B.南宋临安西湖沿岸的繁华景象
C.元朝苏州太湖沿岸的繁华景象
D.明朝南京玄武湖沿岸的繁华景象
19.明太祖即位后,雷厉风行,大刀 ( http: / / www.21cnjy.com )阔斧地进行了政治改革,一是健全地方职能,二是完善中央集权,三是监视官吏百姓,四是厉行思想控制。其厉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措施是
A.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B.废承相,权分六部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实行,“八股取士”
20.明朝时期中外关系呈现出交流与冲突、和平与战争相互交织的局面,小刚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作了如下梳理,正确的是
① 交流─郑和下西洋 ②交流—土尔扈特部东归
③冲突—戚继光抗倭 ④冲突—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从16世纪开始,一些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最早在我国攫取居住权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美国
22.沈阳故宫(如右图)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
整的皇宫建筑。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
宫廷文物。该故宫与哪个少数民族崛起和立国有关
A.鲜卑族建立北魏 B.满洲建立清朝
C.蒙古族建立元朝 D.党项族建立西夏
23.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呈现出以下特征,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B.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形成
C.文化上百家争鸣巨作云集 D.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25.右图是明朝末年,杰出科学家宋应星写的一部著作。该著作
A.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被誉
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 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全面总结整理了我国古代的本草学,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D.全面总结整理了我国古代的水利技术,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26.隋炀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南北。
27.隋唐时期,中外交往密切。最早派遣唐使到中国来的国家是日本。
28.白居易写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29.“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里的岳家军指岳飞率领的部队。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30.欧洲航海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写了《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
31.明朝燕王朱棣通过“靖气之役”称帝,史称明成祖。称帝后,他执行削蕃政策,进一步加强皇权。
32. 明朝董其昌画技高超,注重线条变化,风格奔放,开创写意画的先河。
33.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中制造的文字狱最多,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34.清朝设置了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5.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36.▲朝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37.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8.元朝设▲,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清朝设▲,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39.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的谚语;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是▲关系。
40. 北宋司马光编写的《▲》,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作;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书。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41.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
从两宋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做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闲娱乐业的发展。有人认为,宋代是最休闲的王朝,宋朝一个小市民生活沐闲的程度可能并不比今天的成都人差到哪里去。史载,东京城里到处是酒楼、饭店、茶坊、妓馆,著名的樊楼、杨楼、八仙楼,饮客常至千余人(100多桌)。……夜晚全城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到处流光溢彩、笑语欢歌,诗人云:“酒沪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南宋时,更胜一筹,陆游诗云:“皇舆久驻武林宫,汁洛当时未易同。楼台飞舞祥烟外,鼓吹喧呼月明中。”
—摘自吕道锋《伟大的宋朝》
材料三 宋代中国在重要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摘自贡德·弗兰克(德国)《白银资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变化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当
时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什么 (1分)“酒庐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诗中的“正
月半”指当时的什么节日 (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和经济货币化等方面,远超世界其他地方。(4分)
42.“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历史人物,走近他们的思想、生活、主要活动,是为了更深刻具体地把握他们所处时代人们的主要思想与活动,看到这些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励精图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努力进取,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局面。……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改革还表现在强化科举制度作为一种考试制度的地位。他运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吏,与隋代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考试科目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为了达到考试所必须的知识水准,必须有长期的学习作为基础。而国家设立各个层次的学校,在学校中教授科举考试的内容,使科举考核制度与学校教育完美的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教有所指,考有所向”的目的。
摘自胡祖信《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公元13世纪,定都北京的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祖忽必烈将政治中心由中原转到华北。因此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把作为经济中心的江南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链接起来,从1283年到1292年大规模地开凿、改造了隋炀帝的V字形运河,形成以北京附近的通州为龙头南下直达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2公里。
—摘自纪录片《京杭大运河》解说词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对科举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 (1分)简
评该措施的作用 (1分)他改革科举制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1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世祖开凿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1分)请写出一
例他开凿的新运河名称。(1分)江南最终成为“经济中心”完成于什么朝代 (1分)
据材料三,分析雍正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1分)军机处的人员构成有什么
特点 (1分)它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1分)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