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八上 物理
北师版
新课引入
气态
液态
固态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固
我们已经学习了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也学习了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那么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不可以直接转化呢?
水蒸气是否可以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呢?
冰是否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呢?
凭空制造出冰锥
冰雪变没了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在分析日常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学习目标
难点
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图所示。仔细观察,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时停止加热,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仔细观察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变化。
实 验 1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实验设计
新知学习
实验现象
放入热水中,碘颗粒受热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部;
冷却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试管壁上附着固态的碘
实验分析
固态
气态
变化条件
吸热
气态
固态
变化条件
放热
碘真的没经历液态直接变成碘蒸气了吗?
会不会液态物质存在的时间极短,我们没有观察到?
资料
碘的熔点为 113.60 ℃、沸点为 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 400 ℃。
实验采用的是水浴法加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因此碘不可能熔化。看到的紫色气体是碘的蒸汽。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作升华。
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作升华。
固态
升 华
凝 华
气态
你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需要放热
寒冷的冬天雪人未熔化却变小
(冰的升华)
冰雪可以直接变为水蒸气
(冰的升华)
凭空制造出冰锥
(水蒸气的凝华)
冬天玻璃上出现的“窗花”
(水蒸气的凝华)
温馨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只有冰、碘、樟脑、干冰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升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都不存在中间状态,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不是升华。
舞台烟雾从何而来?
思考
升华代表物质:干冰
特点:容易升华,有致冷作用
(气态二氧化碳降温加压到一定程度形成的白色固体)
冷藏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创设舞台效果
干冰瞬间升华的同时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导致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被降温液化成小液滴(“烟雾”)
如果在饮料中加入干冰,饮用的时候凉爽可口,且杯中“烟雾缭绕”,十分怡人。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食品中的应用
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工业清洗
在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的表面会有“冰花”
气态水蒸气
凝华
固态小冰晶
趣学物理思考:窗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内侧
雾
凇
的
形
成
霜
的
形
成
气态水蒸气
凝华
(遇冷)
固态小冰晶
形成霜的条件:
1.有足量的水蒸气
2.温度要降到0℃以下
信息窗
入秋后最早出现的霜叫“初霜”,开春后最后出现的霜为“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日子为无霜期。我国北方的无霜期短,南方的无霜期长。
如果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见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变成冰雹降落到地面上.
冰雹是怎样形成的?
灯泡内壁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
钨丝(固态)
钨蒸气(气态)
钨的颗粒(固态)
升华
凝华
吸热
放热
试着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理解人工降雨过程
试一试
用高射炮或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干冰,干冰会吸热升华,使云层中的温度急剧下降,从而使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者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上便形成雨.
人工降雨过程:
干冰
小冰晶
升华
吸热
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
液化
二氧化碳气体
小水滴
雨
熔化
放热
一、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
樟脑片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二、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的形成、灯泡变黑了.
课堂小结
1.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A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B
升华
3.人工降雨时常利用干冰,因为干冰在空
中 时要 大量的热,使周围
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
就 成小冰晶,冰晶下落时遇到暖气
流就要 成水,就可变成雨点下落到
地面。
吸收
凝华
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