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精选题过关练习(二)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一、选择题
1.48×36的积是0.48×3.6的积的( )。
A.1倍 B.10倍 C.100倍 D.1000倍
2.在一条100米长的校道两旁栽树,两端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一共要栽( )棵。
A.20 B.21 C.40 D.42
3.将一个长方体木块切成两块,关于切成的两块和原长方体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B.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小
C.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大 D.表面积和体积都变化
4.关于“120%”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某摊位抽奖游戏的中奖率是120% B.义卖的文具类物品占全部物品的120%
C.今年义卖收入是去年的120% D.六(1)班布置摊位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20%
5.在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中画一个最大的圆,求圆的面积,正确的列式是( )。
A.3.14×82 B.3.14×(8÷2)2 C.3.14×(6÷2)2 D.3.14×62
二、填空题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m2。
7.有15个外形一样的机器零件,其中一个质量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个零件。
8.套圈游戏摊位,小宇套中的个数比小舟多,那么小舟套中的个数比小宇少( )。
9.某牛奶公司促销活动提出“加量25%,加量不加价”,这种牛奶现在每袋625g,加量前每袋( )。
10.由下图可以看出,每多搭一个正方形,就要增加( )根小棒,照这样搭下去,搭15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需要( )根小棒。
三、判断题
11.1.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循环节是23。( )
12.如果,那么x=3,y=4。( )
13.两桶同样重的油,第一桶用去,第二桶用去千克,剩下的第一桶重。( )
14.从学校走到少年宫,军军用了10分钟,彬彬用了15分钟,则军军与彬彬的速度比是2∶3。( )
15.直角三角形沿直角边快速向同一个方向旋转(数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 )
四、计算题
16.直接写出得数。
0.75-25%=
17.脱式计算。
18.解方程。
① ② ③
19.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m)
五、解答题
20.一条公路长420米,甲、乙两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多少米?
21.一座体育馆的围墙是圆形的,小舟沿着围墙走了一圈,一共是628步,小舟每步的长大约是0.6米,这座体育馆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取3.14)
22.从姥姥家回来后,爸爸和张叔叔参加了社区“献爱心义诊”活动。他们一共收到132条预约信息,爸爸和张叔叔诊治的病人比是,爸爸和张叔叔各诊治了多少位病人?
23.学校买一批图书分给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六年级分了220本,正好分了总数的,四、五年级分得的本数的比是。四年级分了多少本?
24.一个圆柱形容器里面装有60厘米深的水,从里面量该容器的底面半径为10厘米。调皮的弟弟将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的圆锥形玩具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了3厘米(水未溢出),这个圆锥形玩具的高是多少厘米?
25.如图,长边坐2人,短边坐1人,一张餐桌可坐6人。
(1)2张餐桌拼在一起最多坐几人?三张拼在一起呢?
①先画一画:
②再填一填:2张餐桌拼在一起最多可坐( )人,三张餐桌拼在一起,最多可坐( )人。
(2)按照上面的规律可知,n张桌子拼在一起最多可以坐( )人。
参考答案:
1.D
【分析】48×36,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48是0.48的100倍,36是3.6的10倍,100×10=1000,所以48×36的积是0.48×3.6的积的1000倍。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D
【分析】先用校道的总长度除以每两棵树之间的长度,求出校道一旁树的间隔数;由于两端都栽,根据“间隔数+1=棵数”,求出校道一旁植树的棵数,最后乘2即是校道两旁栽树的总棵数。
【详解】(100÷5+1)×2
=(20+1)×2
=21×2
=42(棵)
一共要栽42棵。
故答案为:D
3.C
【分析】长方体切开的时候表面积增加了,由于切开增加了新的面,所以表面积增加;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变,即体积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将长方体切成两块后,表面积将增加2个新的面,所以表面积变大了;而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它的形状变了,但体积没有变。
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长方体切割的特点,即可判断表面积与体积的变化情况。
4.C
【分析】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一个数÷另一个数×100%,由于120%应该被除数大于除数,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A.中奖率=中奖人数÷总人数×100%,由于中奖人数不能大于总人数,所以某摊位抽奖游戏的中奖率不可能是12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义卖的文具类物品不可能超过全部物品,所以义卖的文具类物品不可能占全部物品的12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今年义卖收入可能超过去年,今年义卖收入是去年的120%,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布置摊位的人数不可能超过全班总人数,所以六(1)班布置摊位的人数不可能是全班人数的120%,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关于“120%”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今年义卖收入是去年的120%。
故答案为:C
5.C
【分析】根据题意,在一个长方形纸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那么这个最大的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列式即可。
【详解】3.14×(6÷2)2
=3.14×32
=3.14×9
=28.26(平方厘米)
求圆的面积,正确的列式是3.14×(6÷2)2。
故答案为:C
6.5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当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等底等高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据此解答。
【详解】2.5×2=5(m2)
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m2。
7.3
【分析】根据题意,可做如下称量。第一次:把15个机器零件平均分成3份,每份5个,任取2份,分别放在天平秤量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即在未取的5个中(再按照下面方法称量即可),若不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就在上升那端;第二次:把在天平秤上升端那5个机器零件分成2个、2个和1个,把其中的2个和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未取的那个机器零件即为质量轻些的,若不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就在上升那端;第三次:把在天平秤上升那2个机器零件分成1个、1个,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则上升那端就是稍轻的机器零件。据此解答。
【详解】第一次:把15个机器零件平均分成3份,每份5个,任取2份,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即在未取的5个中,若不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就在上升那端;
第二次:把在天平秤上升端的那5个机器零件分成2个、2个和1个,把其中的2个和2个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若天平秤平衡,则未取的那个机器零件即为稍轻的的,若不平衡,则稍轻的机器零件就在上升那端;
第三次:把在天平秤上升端的那2个机器零件分成1个、1个,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秤两端,则上升那端就是稍轻的机器零件。
故有15个外形一样的机器零件,其中一个质量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称(3)次能保证找出这个零件。
【点睛】本题考查找次品的问题,明确把待测物品尽量平均分成三份是解答的关键。
8.
【分析】假设小舟的个数是5个,由于小宇套中的个数比小舟多,那么小宇套中的个数相当于小舟的1+,那么小宇套中的个数=小舟的个数×(1+),然后用小舟比小宇多的个数除以小宇的个数即可。
【详解】假设小舟的个数为:5个
小宇的个数:5×(1+)
=5×
=9(个)
小舟套中的个数比小宇少:
(9-5)÷9
=4÷9
=
即小舟套中的个数比小宇少。
9.500g/500克
【分析】把加量前每袋的质量看作单位“1”,“加量25%”的意思是,现在这种牛奶每袋的质量比加量前每袋的质量多25%,即现在每袋的质量是加量前的(1+25%),单位“1”未知,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加量前每袋的质量。
【详解】625÷(1+25%)
=625÷1.25
=500(g)
加量前每袋500g。
10. 3 46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搭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搭2个正方形要用7根小棒,搭3个正方形要用10根小棒……发现:每多搭一个正方形,小棒的数量增加3根,据此找到规律,按此规律解答。
【详解】搭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4=3×1+1;
搭2个正方形要用小棒:4+3=7(根),7=3×2+1;
搭3个正方形要用小棒:7+3=10(根),10=3×3+1;
……
所以,每多搭一个正方形,就要增加3根小棒。
规律: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要用(3n+1)根小棒。
当n=15时
3n+1
=3×15+1
=45+1
=46(根)
照这样搭下去,搭15个这样的正方形一共需要46根小棒。
11.×
【分析】根据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定义:有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无限小数是指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小数一般表示如:1.2323…,可简写为,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知 ,1.232323是一个有限小数,不是循环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2.×
【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结果用分数表示,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举例说明即可。
【详解】3÷4=、6÷8==,如果,那么x可能是3,y可能是4,x和y也有可能是6和8或其它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分析】将一桶油的质量看作单位“1”,第一桶用去,还剩下(1-),一桶油的质量×第一桶剩下的对应分率=第一桶剩下的质量;一桶油的质量-第二桶用去的质量=第二桶剩下的质量,因为两桶油的质量不确定,因此无法确定剩下的哪桶油重,举例说明即可。
【详解】假设两桶油的质量都是1千克。
第一桶剩下的质量:1×(1-)=1×=(千克)
第二桶剩下的质量:1-=(千克)
剩下的同样重。
假设两桶油的质量都是2千克。
第一桶剩下的质量:2×(1-)=2×=(千克)
第二桶剩下的质量:2-=(千克)
剩下的第二桶重。
假设两桶油的质量都是千克。
第一桶剩下的质量:×(1-)=×=(千克)
第二桶剩下的质量:-==(千克)
剩下的第一桶重。
两桶同样重的油,第一桶用去,第二桶用去千克,剩下的可能同样重,可能第二桶重,也可能第一桶重,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4.×
【分析】把从学校走到少年宫的路程看作单位“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求出军军和彬彬的速度,进而根据题意求比即可判断。
【详解】(1÷10)∶(1÷15)
=
=
=3∶2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比的意义;(2)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15.√
【分析】直角三角形以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锥,为轴的直角边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详解】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沿直角边快速向同一个方向旋转(数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圆锥的特征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6.;0.5;;0.64;
;;;
【解析】略
17.;;36
【分析】(1)先把除法改写成乘法,在计算连乘的过程中分别把分子和分母约分;
(2)先把除法改写成乘法,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3)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详解】
=
=
=
=
=×1
=
=
=35-20+21
=36
18.①;②;③
【分析】①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把原方程化简为,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化为乘积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0即可;
②把原方程化简为,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化为乘积式,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①
解:
②
解:
③
解:
19.周长:120m;30m;25.42m
面积:600m2;49.5 m2;29.13 m2
【分析】图形的周长是各边长度之和,圆的周长=π×直径,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的面积=π×半径2,组合图形由半圆和长方形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三角形周长:
(m)
三角形面积:
(m2)
梯形周长:
(m)
梯形面积:
(m2)
组合图形周长:
(m)
组合图形面积:
(m2)
20.甲队63米;乙队42米
【分析】根据“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5倍”,设乙队的每天铺米,则甲队的每天铺1.5米,等量关系:(甲队每天铺的长度+乙队每天铺的长度)×天数=公路的全长,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乙队的每天铺米,则甲队的每天铺1.5米。
(1.5+)×4=420
2.5×4=420
10=420
10÷10=420÷10
=42
甲队:42×1.5=63(米)
答:甲队每天铺63米,乙队每天铺42米。
【点睛】本题有两个未知数且有倍数关系,要设“是”后面的量为,找到另一个未知数与的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1.11304平方米
【分析】用小舟的步长乘步数求出这个体育馆的周长,根据半径=C÷(2π)求出其半径,最后根据圆的面积=πr2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详解】628×0.6=376.8(米)
376.8÷(2×3.14)
=376.8÷6.28
=60(米)
3.14×602
=3.14×3600
=11304(平方米)
答:这座体育馆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1304平方米。
22.爸爸诊治72位,张叔叔诊治60位
【分析】爸爸和张叔叔诊治的病人比是,则爸爸诊治的病人数量占两人诊治病人总数量的,张叔叔诊治的病人数量占两人诊治病人总数量的,分别用132乘这两个分数,即可求出爸爸和张叔叔各诊治了多少位病人。
【详解】爸爸:132×
=132×
=72(位)
张叔叔:132×
=132×
=60(位)
答:爸爸诊治了72位病人,张叔叔诊治了60位病人。
23.80本
【分析】将总本数看作单位“1”,六年级分得本数÷对应百分率=总本数。总本数-六年级分得本数=四五年级分得本数,根据比的意义,四五年级分得本数÷总份数,求出一份数,一份数×四年级对应份数=四年级分得本数。
【详解】220÷55%=220÷0.55=400(本)
(400-220)÷(4+5)×4
=180÷9×4
=80(本)
答:四年级分了80本。
24.25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圆柱形容器内放入圆锥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等于这个圆锥的体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这个圆锥形玩具的体积,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那么,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3.14×100×3×3÷(3.14×36)
=942×3÷113.04
=2826÷113.04
=25(厘米)
答:这个圆锥形玩具的高是25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25.(1)①见详解
②10;14
(2)4n+2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长边坐2人,短边坐1人,则1张桌子可坐6人,每多1张桌子短边所坐人数不变,2个长边共多坐4人,
(1)1张桌子可坐6人,即4+2;
2张桌子可坐10人,4+4+2;
3张桌子可坐14人,4+4+4+2;
据此画图并填空即可;
(2)每多1张桌子就多坐4人,则n张桌子能坐的人数为:(4n+2)张,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①图示如下:
②根据①所画人数可知,2张餐桌拼在一起最多可坐10人,三张餐桌拼在一起,最多可坐14人。
(2)按照上面的规律可知,每多1张桌子就多坐4人,
1张桌子可坐(4+2)人,即(4×1+2)人;
2张桌子可坐(4+4+2)人,即(4×2+2)人,
3张桌子可坐(4+4+4+2)人,即(4×3+2)人,
则n张桌子拼在一起,就是n个4相加,再加2,即(4n+2)人;
所以,n张桌子拼在一起最多可以坐(4n+2)人。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发现每多1张桌子就多坐4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