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4 08: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2.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3.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注重产品质量 B.发展举步维艰 C.采用先进技术 D.推动交通革新
4.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民主共和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2020年11月,习总书记在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他在兴办实业(大生纱厂)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材料中的“他”是(  )
A.张骞 B.张蹇 C.张謇 D.张蓦
7.1914—1919年间,我国面粉业等轻工业增长十分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分裂
B.中国民族资本实力雄厚
C.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高歌猛进 B.奄奄一息 C.朝气蓬勃 D.夹缝求生
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10.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时期
1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
《大公报》 《申报》创刊号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
A.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B.广播影视的兴起
C.艺术创作的繁荣 D.通信事业的发展
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1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歌曲以气势宏伟的旋律,震撼并鼓舞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冼星海创作该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14.做好课堂笔记是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有时因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C.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
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15.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16.题16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17.自隋朝开始,存在了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是在(  )
A.明朝末年 B.清朝初年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年
18.近代以来,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其主要作用是(  )
A.抵制了外来侵略 B.传播了西方文化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维护了清朝统治
19.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20.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些(  )
A.反映商业和文艺空前发展和繁荣
B.表明实业救国开始成为主流
C.说明广告策划和营销有新的创意
D.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1.19世纪40年代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在其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报纸和出版机构。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的发展 D.科技的进步
22.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错误的选项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齐白石——画虾技术,堪称一绝
C.徐悲鸿——《奔马图》 D.聂耳——《黄河大合唱》
23.照片是历史记忆的载体。下列两幅照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记忆是(  )
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轮船“民生轮”
A.变法图强 B.扶清灭洋 C.实业救国 D.民主革命
24.下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火柴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
A.事事强国 B.教育兴国 C.实业数国 D.科技兴国
25.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 787 1 006 740
1906 59 117 逾160万
1912 82 272 2 933 870
A.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废除科举制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
C.戊戌变法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26.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27.如图是晚清画报所载的一幅纪实性图片,图中的文字大意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十八日那天考试过的现在已经贴榜啦。录取诸生自段云章至宋魁英等共五十三名。准予二十四日上午八(点)钟到堂复试。此图可编入中国近代史丛书的(  )
A.“民族危机”卷 B.“民族振兴”卷
C.“民主政治”卷 D.“民族工业”卷
28.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叙述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甲午战败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B.戊戌变法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
C.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1905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29.你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人民教育出版社
30.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二、非选择题
31.(12分)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主要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见图1)
材料三
民国初年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见图2)
材料四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曲线图(见图3)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4分)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工业在何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有哪些?(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2.(13分)展,反映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材料一
鲁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听不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摸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
(1)鲁迅先生所说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一革命给他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互相之间称职务,民间普通人互称“先生”或“君”。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服制》: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
(2)谈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及《服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2分)
材料三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统计表。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870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四
《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分布图

(4)《中国近代主要民族工业》分布图中与左上角人物相关的企业是哪家?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
33.某校九年级(2)班开展以“时代·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15分)
【任务一】 第一小组同学根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整理了以下资料卡片:
(1)根据以上资料卡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2分)
A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B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其他学派因此失传。
(2)根据资料卡片归纳汉武帝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并结合所学重庆历史的知识,概述西汉时期巴郡教育的发展与影响。(5分)
【任务二】 第二小组同学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摘编了如下资料: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
(3)根据资料概括出德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改革回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分)
【任务三】 教育、科技、人才密不可分。第三小组同学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摘录了如下学习内容: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根据这一学习内容,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3分)
(5)作为中学生的你,请将个人与探究主题相结合,写一句留言。(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故选C项;湖北枪炮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A项;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B项;福新面粉公司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排除D项。
2.D
【解析】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严重损害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利益。张謇是清末状元,看到如此情况,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获利颇丰,带动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故选D项;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主张,张謇不是维新派,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主张,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与大生纱厂无关,排除C项。
3.B
【解析】据“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准备出让、闭厂”可知,其体现了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故选B项;材料强调大生纱厂的经营困难,未提及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和交通革新,排除A项、C项、D项。
4.D
【解析】“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反映的是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这是社会生活的内容,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新式教育、文学艺术,排除A、B、C项。
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故D符合题意;1895年后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强在华企业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不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故C符合题意;A.B和D中名字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
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D
【解析】观察题干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近代民族工业生存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夹缝中故选D项;漫画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压迫,艰难生存,而不是高歌猛进和朝气蓬勃,排除A项,C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虽然夹在两座大山中,但是仍然缓慢生长,没有奄奄一息,排除B项。
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表格数据中时间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可知它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10.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故答案为C。
11.A
【解析】《大公报》和《申报》是两家著名的报纸创刊号,表明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也是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教育领域的出版发展,A选项正确;所给的图片并没有直接涉及广播影视,因此不是最合适的答案,排除B选项;所给的图片中并没有明显反映艺术创作的内容,因此不是最合适的答案,排除C选项;尽管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与通信事业有一定联系,但所给的图片并没有直接涉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因此不是最合适的答案,排除D选项。
12.B
【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合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故选B项;《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排除A项;《毕业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4年,但后来并未定为国歌,排除C项;《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排除D项。
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故1939年3月属于抗日战争时期。
14.C
【解析】《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因此,正确的选择C。
1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坚定抗战必胜的著名绘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选项C符合题意。
1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了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故选C项;排除ABD项。
18.B
【解析】根据题干“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并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中国官方承办的第一个以西方语言文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的教育和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等机构翻译了近四百部欧洲书籍,这反映了洋务运动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故选B项;材料只提及“翻译……欧洲书籍”,无法体现抵制了外来侵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翻译……欧洲书籍”,没有涉及经济方面和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翻译……欧洲书籍”,无法得出维护了清朝统治,排除D项。
19.B
【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1895年后创开的报馆出现许多,始于沪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在国内各界影响颇大,这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新方式,新型媒体得到发展,B选项正确。新式学堂创办于十九世界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选项。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排除C选项。无产阶级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选项。故选B选项
2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歌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著名画家徐悲鸿以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旺盛的创作热情,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
如: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抗日战争时期,国人爱国,出现了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振兴国货,挽回权利”是当时的一个口号,反映了当时的国货意识。故题干中这些内容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选项D符合题意。
2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观察题干内容可知,《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等报纸都是中国的新闻出版物;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这些体现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进程。故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2.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作曲,因此D项搭配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A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齐白石是近现代画家,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因此B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奔马图》是其代表作之一,因此C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23.C
【解析】根据所学分析照片可知,大生纱厂是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体现了他实业救国的理念和行动,民生公司是卢作孚先生1925年创建于重庆的交通运输公司,抗日战争中,为了从湖北宜昌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卢作孚先生以民生公司为骨干,组织了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体现了中国民族企业的担当,由此可知,这些图片承载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艰难的实业救国道路,故选C项;变法图强与戊戌变法有关,扶清灭洋与义和团运动有关,民主革命指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均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A、B、D三项。
24.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救国”、“大華”关键词可知,这些公司的名字能够体现出爱国情怀,实业救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军事强国,故排除A项;教育兴国不能够从材料中开出来,故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出科技兴国,故排除D项。
故选:C。
25.B
【解析】据表格可知,从1902年到1912年,中国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1906年到1912年,呈现出大幅度增长。1905月2月,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制,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建立起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废除,新式教育的出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历史的一次飞跃。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废除科举制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B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戊戌变法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和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A.C.D。故选B。
26.B
【解析】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聂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结合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歌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定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故选B项;《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排除A项;《毕业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4年,但后来并未定为国歌,排除C项;《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排除D项。
27.B
【解析】从题干关键词“五十三名”、“到堂复试”可知近代教育得到发展,是民族振兴的表现之一,故选B项;民族危机与外来侵略有关,排除A项;该图反映的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招生情况,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民族工业体现在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企业建立,与录取贴榜不符,排除D项。
28.A
【解析】抓住题干关键词“晚清到民国”,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张謇为代表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能够说明从晚清到民国,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事例,且直接体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对经济的影响,故选A项;辛亥革命,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被陆续颁布,并非“戊戌变法后”,排除B项;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排除C项;1898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是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寿终正寝,排除D项。
29.C
【解析】《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其他工具书还有《辞海》《新华字典》等,故选C。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办,继商务印书馆之后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培养译员和从事翻译出版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成立于1950年,是教育部直属的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和发行的大型专业出版社。
30.D
【解析】该题主要是考查史实的识记。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北洋西学堂1895年创立;南洋公学是1896年设立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
(1)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2)从行业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或者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言之有理即可)从地区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或者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言之有理即可)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1912—-1919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答出一点即可)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
【解析】
(1)张謇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创办了大生纱厂。
(2)依据材料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的特点:从行业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或者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地区分布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或者主要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薄弱)。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或1912—-1919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答出一点即可)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决定。
32.(13分)
(1)革命:辛亥革命;
印象:剪辫子。
(2)进步意义:社会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原因:清政府为培养新式人才兴办了一系列新式学堂;科举制废除后推行新式教育,各地新式学堂和学生人数增加;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掀起了中国新式教育的热潮。
(4)企业:大生纱厂;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解析】
(1)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劝禁缠足等社会陋习的法令。故鲁迅先生所说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问题二:依据材料一“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摸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可知,革命给鲁迅印象最深是剪辫子。
(2)依据材料二“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互相之间称职务,民间普通人互称‘先生’或‘君’‘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及《服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社会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依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增加,学生人数增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清政府受西方国家冲击,为培养新式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兴办了许多新式学堂;二是科举制废除后推行新式教育,各地新式学堂和学生人数增加;三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掀起了中国进步教育的潮流。
(4)问题一:依据材料四图片可知,左上角人物是张謇,相关的企业是大生纱厂。
问题二: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33.(15分)
(1)①:正确;②:错误。(2分)
(2)态度:重视学校教育;(2分
影响: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3分)
(3)特点: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学龄儿童入学率高、多层次结合教学。(2分)
需求: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1分)
(4)作用: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分)
战略:科教兴国战略。(1分)
(5)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2分)
【解析】
(1)A: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催生了私学;西汉时期处于大一统局面,统治者积极推进教育发展,可见,教育回应时代变迁,又深刻影响社会发展,因此A说法正确。
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学校教授儒学,可以推动儒学的发展,但不能代表其他学派因此失传,因此B说法错误。
(2)态度:根据材料“在京师兴办太学;推广文翁办学经验,在郡国建立学校。在学校教授儒学”,可以归纳为重视学校教育;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统治者对巴蜀地区实行巴蜀分治,且直属天子管辖,一些中原贵族迁徙到巴蜀地区,因而,中原文化传入巴蜀地区,为巴蜀文化注入先进文化的血液;巴蜀分治保持自身特色的文化同时又有民族交流,文化融合。
(3)特点:根据材料中“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可以归纳为借鉴先进国家教育改革。根据材料三中“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可以归纳为学龄儿童入学率高。根据材料三中“各邦政府还举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可以归纳为多层次结合教学。
需求: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初期、1825年”“德国工业革命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可从工业革命的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方面阐述,即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急需科技人才。
(4)作用:根据材料四“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可归纳为教育、科技、人才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战略: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5)材料强调了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并对人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可阐述为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