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3 20:3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60分)
1.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鸦片战争时期(1840—1842)    D.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
2.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内容是(  )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3.“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5.1927年2—3月,全国工会会员由此前的120万人迅速发展到200万人,许多城市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上海工人甚至从北洋军阀手中解放了上海。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统一战线破裂 B.国民革命失败 C.工农武装割据 D.北伐战争进行
6.国民革命时期,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孙中山创办了(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7.“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9.《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五四运动胜利
10.下图反映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甲午中日战争
 1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他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这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新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  )
A.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B.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C.从领导农民斗争转为领导工人运动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12.“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中国革命的“这个变动”开始于(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井冈山会师
C.南昌起义 D.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
13.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4.1928年,毛泽东总结根据地斗争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及六项注意。其中有“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些内容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维护国共合作 B.注重军民关系 C.强调农业生产 D.重视城市起义
15.“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上述评论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建立了联俄,联共的革命道路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6.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性”活动之一是(  )
A.参加中共一大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 D.领导红军长征
17.有些诗句会反映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国统区
C.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区
19.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湘南起义
20.“古田,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实现了人民军队的浴火重生,凤凰湿槃,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提出了“收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1.有人将贵州省的旅游归纳为:一栋房子,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一大”
B.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
22.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会议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会议(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23.毛主席曾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 长逼着我们走嘛……”“蒋委员长逼着我们”是指(  )
A.第一次“围剿” B.第二次“围剿”
C.第四次“围剿” D.第五次“围剿”
24.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会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岀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此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二大
25.某学者认为,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
A.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时期,大家曾高声要求蔡畅同志唱歌,蔡大姐笑着为大家用法文演唱《马赛曲》,铿锵有力的歌声感动每一位听众。这体现了红军长征(  )
A.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
C.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具有革命乐观主义
27.在长征途中,仅红一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在云贵川3省就有近20000名各族青年加入了红军,在黔西北苗、彝、土家、布依、回、白、汉等各族子弟参军达五六千人。材料表明(  )
A.长征胜利结束 B.红军摆脱敌人的包围
C.红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D.红军得到各族人民支持
28.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
A.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红军纪律严明
C.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析 D.红军胜利会师
29.电影《半床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革命乐观主义
C.军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D.革命英雄主义
30.1935年5月,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刊登了《在中国红军的前线》一文,首次报道了红军自苏区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并指出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因为博古、李德的右倾错误导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红军渡过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
D.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6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材料一中的图画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材料中“相反的道路”表明中国共产党将革命重心转向哪里?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毛洋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结合历史谈谈你等看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感悟?(4分)
32.(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该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分)
(2)峡江县某中学八年级师生计划在2016年暑假期间追寻前辈的足迹,重走这条路。
请你向他们推荐最值得参观的某一处红色旅游地。(要求:写出该红色旅游地称并说明理由。)(4分)
(3) 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33.(14分)阅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两处分别为____,__。(2分)
(2)从图中理论与政权两行中选择相关联的内容,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D A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B B B C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C D D D B C D
1.【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一次由此而来。故答案为B。
2.【答案】C【解析】据“‘★’”处对应的内容”及题干中的时间轴信息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达成的标志,随后两党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主体是进行北伐战争,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大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大革命宣告失败,即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故选C项;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排除A项;二次革命的时间是1913年,排除B项;北伐战争属于国民革命的一部分,但具体时间是1926年7月9日至1928年12月29日,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北伐战争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一场打倒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因此本题选择C。
4.【答案】A【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所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因此,A项符合题意,正确。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B项排除。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C项排除。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成立,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行政机关,统辖全国各地的中央政府。D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4月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工会组织得到了迅速壮大,成为重要的革命力量,工人力量的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北伐的迅速发展,有力的保障了北伐的胜利进军。D符合题意。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统一战线破——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农武装割据。可以排除ABC。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国民革命时期”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D项符合题意; A项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由恭亲王奕訴和文祥于1861年1月奏请开办,并于1862年8月24号正式开办,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属总理事务衙门,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创办的专门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的学校,清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于福州马尾设船政局,次年在局内设立船政学堂,又名求是堂艺局,与题千内容不符,排除;C项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旧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
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可知,1924——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大革命运动。革命的高潮是组织北伐,在湖北、湖南战场基本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接着,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①②③符合题目要求,故A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④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C. D排除。
8.【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进军路线”可推断出这场战争是北伐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经过浴血奋战,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给北洋军阀给予了沉重打击,故选D项;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在北伐战争前,排除A项;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北伐战争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的再次失败使孙中山的理想破灭,排除C项。
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进行北伐战争,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据“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及所学知识可知,“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战争胜利。选项C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伐战争时期的农业发展。据图片看出,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的信息点,结合所学知识,知道是“北伐战争时期”目标是要推翻的三大军阀。选项A.C.D在图片中都未体现,故选:B。
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湘赣 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失败后,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这意味着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A项正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放弃了对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排除B项;材料表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领导农民斗争而不是领导工人运动,排除C项;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排除D项。
1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农村变动”及所学可知,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故选A项;井冈山会师是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推动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排除B项;南昌起义是城市武装暴动,排除C项;中央革命根据地又称中央苏区,是1929年起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据“黄埔军校”“北伐誓师大会”“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南昌起义”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同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七一五分共”等逮捕革命群众,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即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故选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指1931年到1945年,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这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并站稳脚跟,最大的原因就是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题目中提到的约束部队的纪律,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注重军民关系,努力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答案是B。
15.【答案】B【解析】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故选B项;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属于历史史实,不是革命道路的内容,排除A项;联俄、联共路线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提出的,标志着国共合作达成,排除C项;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属于井冈山被开辟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之一,不是革命道路的内容,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 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 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诗句反映的事件发生时间。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与红军长征有关,发生在1934—1936 年。 B.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与七七事变有关,发生在 1937年7月。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与秋收起义有关,发生在 1927年9月。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描述了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18.【答案】A【解析】据“红色区域”可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将"红色区域"定义为坚持革命斗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地区,这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A项;“国统区”是指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区域,这与“红色区域”持续进行革命斗争的特性相矛盾,排除B项;“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为敌后抗日战争服务的,这与井冈山时期反对国民党的斗争方向不符,排除C项;“解放区”通常指解放战争时期的地方,这个时期在井冈山斗争之后,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选择B。
2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田会议,1929年在福州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D符合题意。
2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贵州省、黄果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一栋房子”成为人文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召开了遵义会议。故答案为D。
22.【答案】B【解析】据“纪念长征”“左右偏差能纠正”可知,其和遵义会议的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排除A项;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留革命力量,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所以,答案是D。
2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符合题意。
2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及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红军长征之前,没有能够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排除A项;长征精神指的是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排除C项。
26.【答案】D【解析】在红军长征过程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红军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积极向上,“蔡大姐笑着为大家用法文演唱《马赛曲》,铿锵有力的歌声感动每一位听众”属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故选D项;“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均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的积极影响,与题干“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时期”不符,排除A项、C项;“感动每一位听众”与“放弃攻打中心城市”不符,排除B项。
27.【答案】D【解析】跟据材料信息“在云贵川3省就有近20000名各族青年加入了红军”、“在黔西北……参军达五六千人”,可见,长征途中红军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故选D项;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材料无从提及,排除A项;巧渡金沙江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无有效信息提及“红军取得重大军事行动胜利”,排除C项。
2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据材料“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可知,这反映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2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一床被子,剪成两半,永远相连”这个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与红军战士的关系,体现的长征精神是紧密团结、患难与共。
3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项;长征的原因是因为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因此A说法错误,排除A项;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排除B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南昌起义。由城市转向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正确的革命道路。
(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4)中国共产党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顽强的精神,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材料中“相反的道路”表明中国共产党 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征开始后……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觉悟”的问题是在遵义会议上解决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是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渡江战役的命令,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整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事,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表现诗人的胆识。毛洋东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顽强的精神,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
32.【答案】
(1)红军长征(或者红军过草地)。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例如:答案一:遵义。
理由: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二:瑞金。
理由:红军长征出发地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或红色故都。
答案三:甘肃会宁。
理由: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
(3)“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或“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或“乐观向上,紧密团结”或“热爱祖国,敢于抗争”等。
【解析】
(1)漫画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长征的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2)遵义。
理由:在贵州的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3)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紧密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33.【答案】
(1) 李大钊 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
(2)示例:
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论述: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进一
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革命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逐步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与此同时,工人群众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阶级觉悟,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
【解析】
(1)根据材料“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论述了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图片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信息,从中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件提炼出观点,再进行论述,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回答。如: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论述: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革命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逐步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与此同时,工人群众开始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提高阶级觉悟,从中也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