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四单元《 世界的气候》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提优专项训练综合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第四单元《 世界的气候》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提优专项训练综合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13 15:5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提优专项训练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
综合题专项训练
1.读高青县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4日气象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1)表中的气温是我县气象站用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为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____中。表中所描述的是____(填“天气”或“气候”)现象。
(2)2021年1月1日,我县的天气情况是____,风向及风力是____。
(3)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4日最冷的一天是____,该天的气温日较差是____℃,请从该天的天气状况分析该天气温低的原因____。
(4)读“我县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可得出该日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点,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点,该日我县正处于一年中的____季。
2.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
材料二:下图为“固原市过去21天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点)。
(2)从材料二中可知,固原市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______日,空气质量指数为_______。
(3)雾霾天气发生时,有人进行以下活动:①外出时戴口罩②尽量减少户外活动③尽量少开窗④外出时打遮阳伞,你认为哪些合理________(写序号,多选)。
(4)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提升空气质量,保护我们呼吸的空气?(至少写两点)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月×日 某地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白天:大雨 夜间:多云转阴
降水概率:80% 降水概率:20%
气温:最低一2℃ 污染指数:269
最高:6℃ 中度污染
材料二:
(1)请从材料二中选择表示该地次日夜间的天气符号: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预报中次日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3)预报中的次日夜间( )
A.下雨的可能性不大 B.下雨的可能性大 C.绝对有雨 D.不可能下雨
(4)预报中次日小明早晨上学校时最合适的着装是( )
A.薄毛衣 B.棉衣 C.衬衣 D.短袖衫
(5)小林妈妈嘱咐他出门上学记得带雨伞,你认为该不该带________(该,不该)。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某城市遭受雾霾天气入侵,据该市环保局官方网站10月21日10时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市区12个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平均超过494,其中11个监测点的数据达到峰值500。
材料二:读表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Ⅰ) 0-50 优
二级(Ⅱ) 51-100 良
三级(Ⅲ1) 101-150 轻微污染
三级(Ⅲ2) 151-200 轻度污染
四级(Ⅳ1) 201-250 中度污染
四级(Ⅳ2) 251-300 中重度污染
五级(Ⅴ) 300 重污染
(1)根据材料,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污染指数范围是________。10月21日该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
(2)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________活动的影响,如锅炉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
(3)秋季,为了街道整洁,环卫工人把落叶堆积焚烧的做法,________(可/不可)取。
(4)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做到( )
A.经常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 B.教室常明灯
C.绿色出行 D.过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5)除雾霾外,这种天气符号表示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它会使空气质量级别________(升高、降低)。
5.读“我国东部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仿照例子,播报城市天气状况。北京:________,________;广州: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黄海海域风向为________风,风力为________级。
(3)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可能给城市________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4)该日四个城市(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___。北京出现的这种灾害性天气会________(增大/减小)空气质量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
(5)家住哈尔滨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 )
A.T恤衫 B.羽绒服 C.衬衣 D.夹克衫
6.气温的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____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 _______月气温最高, 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海洋上 _______月气温最高,_______月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____洲。
(3)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____。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一般在____℃以上。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____(填“相同”或“不同”)。
(5)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下,原因是____。
8.总结规律: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图1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为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世界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在___________(海洋/陆地)更平直。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___________(单选)。
A.逐渐增高 B.逐渐降低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观察图1,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___________(高于/低于)20℃;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
(3)观察图2,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___________。
(4)据图概括,图中①地、②地、③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
(5)描述图1中甲地和乙地气温状况,比较两地气温差异,说出主要影响因素。___________。
9.读某地“等温线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位于南北半球的____半球,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
(2)A点的气温是____℃,B点的气温是____℃。
(3)B与E点气温较高的是____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____。B地与E地的温差约6℃,B地与E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米。
(4)C地与D地附近,气温差异较大的是____地。
(5)从图中可以看出,等温线大致呈____方向延伸(东西或南北),大致与____平行(经线或纬线)。
10.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由于____________(填海陆或纬度)位置不同,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____℃以上。B地气温较周围同维度地区___________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读“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____(填多或少),西岸降水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4)下列三幅气候资料图中,与A地气候类型吻合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
(5)C地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____________(填植被类型),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11.读“A、B、C、D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地。(填字母)
(2)A地各月降水量最多在_______mm以上,这个地区的全年水量通常在_______mm以上。
(3)D地的各月降水量很不均匀,最少的降水量出现在_______月。
(4)四地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同,若四地全部位于北半球,则夏季多雨的是_______地,全年多雨的是_______地。
(5)四地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同,若四地全部位于北半球,则冬季多雨的是_______地,常年湿润的是_______地。
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________。
(2)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其纬度位置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热量带)。
(3)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________洲。最寒冷的大陆是________洲。
(4)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________。
(5)在山地和丘陵地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所以,世界气温分布除了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________的影响。
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图(部分)”和“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
(2)图中B地位于_________(地形区),该地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主要原因是_______。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4)右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5)乙地的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ABC三地中气候类型大致与乙地相吻合的是_______。
(6)D地不适合大量人口长期居住,其主要原因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高湿 C.寒冷干燥 D.温暖湿润
14.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上,两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下,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由____向____递减。从图中可知,影响全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世界最炎热的大洲是____洲,最冷的大洲是____洲。
(3)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要____(平直或曲折),是因为:____。
(4)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____(陆地/海洋)气温高,冬季____(陆地/海洋)气温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桃花原产我国,白居易曾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经典诗句。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桃花主要景区分布图”。
(1)桃花主要景区的数量居前两位的地理区域是________地区、______地区(填名称)。
(2)A为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该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_℃等温线最接近。
(3)据图,林芝位于第______级阶梯;同纬度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海陆位置或地形),在该因素影响下,西藏林芝桃花盛开时间较同纬度_______(早或晚)。
(4)新疆石河子区域桃花较少,主要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水源或热量),原因是_______(远离海洋或纬度高)。
16.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找出规律,某中学的学习小组在研究亚洲气候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吧。
(1)王玲的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②和⑥,在同一季节出现了近3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②和③同属季风气候,但是存在气温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李刚的发现:世界上大多数气候类型在亚洲都有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但有的气候是亚洲没有的,请写出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________(一种即可)。
(3)吴红的疑问:甲、乙两图是她在网络查阅的③和⑨两地的气候资料,甲乙中与⑨相符的气候直方图是________。吴红还发现两地森林防火的季节不同,根据材料,分析⑨地森林火灾多发的季节为________。
(4)曾飞的发现:气候④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当地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________(填“大”或“小”)。
17.读某岛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岛处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______带,此岛的气候类型为______带气候类型。
(2)该岛中部为狭长的山脉、______侧降水较多,原因是此处为山地的______。
(3)由于海拔不同,在山脚下如果气温为30℃,相对山脚高度为3000m的山顶气温大致为______℃,原因是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__________。
(4)从当前时间(2020年12月29日)看,该地区季节属于________季。
(5)人类活动响空气质量,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极易形成雾霾,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很多国家建议居民________出行,提倡______生活,来改善空气质量。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____。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以上,人口____(稠密/稀疏)。
(3)图中B地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联系世界地形图判断,该地主要地形区名称为____。
(4)图中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月,C地分布的气候类型为____。
(5)E地气候类型是____,其气候特征与下图____相符。
ABCD
(6)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人类活动影响 D.地形地势因素
19.气候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图是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_气候,D____气候,E____气候
(1)结合B、C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气候B主要分布在____附近,气候特征是____。
造成BE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②气候C____月气温最低,____月降水最多,是____气候。
(3)2021年,南极地区温度创下了新的记录,在南极附近的西摩岛测得温度高达20.75℃的高温,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哪个做法不可取( )
A.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超市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D.减少使用纸质贺卡
20.下面是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___地,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___地。
(2)D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周边)地区。
(3)通过分析C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4)A地和D地气温和降水的化规律分别是:A地___________(雨热同期或雨热不同期),D地_________(雨热同期或雨热不同期)。
(5)造成A地和B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地势因素 C.纬度因素
参考答案
1.(1)百叶箱 天气
(2)多云 西南风4级
(3)1月3日 13 该天有小雪
(4)8 14 冬
【解析】1.本题以气象资料为材料,共设4个小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天气情况的描述、日较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为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所以表中描述的为天气。
(2)由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可知,2021年1月1日,我县的天气情况是多云,风向及风力是西南风4级。 
(3)由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可知,最冷的一天为2021年1月3号,这天最低气温为零下14摄氏度,因为这天下了雪,并伴有4级西北风。
(4)由图可知,该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时8点,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4点,该日我县正处于一年中的冬季。
2.(1)汽车尾气 工业排放 建筑扬尘或垃圾焚烧或火山喷发或焚烧秸秆等。
(2)30 39
(3)①②③
(4)禁止燃烧秸秆、绿色出行、区域集中供暖、绿化造林、推广清洁燃料、工业废气达标后再排放等。
【解析】2.本大题以固原市过去21天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为材料,涉及雾霾的来源、空气质量、防止雾霾、提升空气质量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从材料一中可知,雾霾的主要来源有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火山喷发、焚烧秸秆等。
(2)从材料二中可知,固原市的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30日,空气质量指数为39,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3)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外出时戴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少开窗,都可降低雾霾天气对身体地影响,外出时打遮阳伞对防雾霾是无作用的,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①②③。
(4)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提升空气质量,保护我们呼吸的空气采取的措施禁止有禁止燃烧秸秆、绿色出行、区域集中供暖、绿化造林、推广清洁燃料、工业废气达标后再排放等。
3.(1)A
(2)-2
(3)A
(4)B
(5)该
【解析】3.该题以资料和天气符号为材料,涉及天气符号的判读、空气质量及适宜的人类活动的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及地理文化素养。
(1)材料二中A多云转阴;B晴转小雨;C晴转阴;D晴转雾,从材料一中知该地次日夜间的天气是多云转阴,故BCD错误,A正确。
(2)读材料一可知,次日的最低气温是-2℃。
(3)读材料一可知,次日夜间的天气是多云转阴,降水概率是20%,下雨的可能性不大,故BCD错误,A正确。
(4)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读材料一可知,次日的最低气温是-2℃,次日小明早晨上学校时最合适的着装是棉衣,故ACD错误,B正确。
(5)读材料一可知,次日白天的天气是大雨,降水概率是80%,小明妈妈嘱咐他出门上学记得带雨伞,我认为应该。
4.(1)0~50 重污染
(2)人类
(3)不可
(4)C
(5)沙尘暴 降低
【解析】4.本大题以材料为切入点,涉及空气质量指数与污染状况关系,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减轻污染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人地协调观。
(1)根据材料可知,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污染指数范围是0~50。据该市环保局官方网站10月21日10时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市区12个监测点空气污染指数平均超过494,其中11个监测点的数据达到峰值500,所以该日的空气质量是重污染。
(2)结合实际回答即可: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锅炉燃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季,为了街道整洁,环卫工人把落叶堆积焚烧的做法不可取,因为焚烧落叶会造成空气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4)结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常使用纸质贺卡表示祝贺、教室常明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过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A、B、D错误。绿色出行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是最可取的做法,C正确。故选C。
(5)根据常用天气预报符号判断,此符号表示的灾害性天气是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
5.(1)沙尘暴 10℃~12℃ 雷阵雨 18℃~ 25℃
(2)西北 6
(3)雾 交通
(4)武汉 广州 增大
(5)D
【解析】5.本题以我国东部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为材料,涉及到天气预报的认识,风向及风向的判断,气温日较差的计算,空气质量、天气对人们的影响等,考查学生对天气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1)根据武汉的天气预报以及天气符号进行仿照,读图可知,北京:沙尘暴、10℃~12℃。 广州:雷阵雨、18℃~25℃。
(2)判断风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的来源,一个横是2级;一个半横是3级;小旗就是8级。读图,黄海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是6级。
(3)根据天气符号,哈尔滨出现的天气是大雾,对该城市交通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4)图中四个城市中,气温日较差:哈尔滨是7-5=2°C,北京12-10=2°C,武汉是20-10=10°C,广州25-18=7°C,日较差最大的是武汉;空气指数分别是:哈尔滨87、北京112、武汉130、 广州47,空气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广州;北京出现的这种灾害性天气会增大空气质量指数,使空气质量级别降低。
(5)这一天,哈尔滨有雾,气温5-7°C,气温低,家住哈尔滨的李波这一天上学适合的着装是夹克衫,D正确;T恤衫适合30°C左右,A错误;羽绒服适合在零下的气温,B错误;衬衣适合在20°C左右的天气,C错误。故选D。
6.(1)14 日出前后
(2)7 1 8 2 1 7 2 8
【解析】6.本题以气温曲线图为材料,涉及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海陆气温差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1)由图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2)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慢一个月,北半球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1月气温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气温最高,8月气温最低。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7.(1)降低 纬度位置
(2)南极
(3)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4)20 不同
(5)0℃ 地势(海拔)高
【分析】7.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造成这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世界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烈风,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气候极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是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3)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绝大部分是海洋,气温变化小。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一般在20℃以上。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洋吸热和放热的速度比较慢,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陆地低。
(5)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原因是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有“世界屋脊”之称。
8.(1)海洋 B
(2)高于 低于0℃
(3)大(多)
(4)全年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降水量大
(5)甲地年平均气温小于0℃,乙地年平均气温10℃~20℃之间,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海拔)。
【解析】8.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为材料,涉及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区域认知素养。
(1)读图可知,由于海洋比热容大,气温变化较小,而陆地比热容小,且地形复杂,故气温变化大,所以海洋的等温线比陆地的平直。由于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故气温高,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降低,故选B。
(2)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年平均气温约高于20℃,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热量多;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
(3)读图可知,赤道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降水量多。是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4)读图可知,图中①地、②地、③地均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
(5)读图可知,甲地位于0℃等温线内,由于周围等温线大于0℃,故甲地气温低0℃,乙地位于10℃~20℃之间,故甲地年平均气温低于乙地,两地纬度相近,但由于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海拔)。
9.(1)北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2)-12 -14℃(3)E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或E地海拔比B地低) 1000
(4)C
(5)东西 纬线
【解析】9.本大题以某地等温线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南北半球的判断、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1)据图可知,该地的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符合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特征,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
(2)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可以判断,相邻两条等温线相差2℃,A点的气温是-12℃;因为B处于闭合曲线中,且闭合等温线的数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小的气温数值相等,则根据局部小范围闭合等温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气温判断规律判断,B地气温应低于-12℃,且大于-14℃,即位于-14℃与-12℃之间。
(3)据图可知,B地气温大于-14℃,小于-12℃,E点气温大于-8℃,小于-6℃,所以气温较高的是E地,根据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来判断,E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E地的海拔比B地的海拔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那么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又知B地与E地的温差约6℃,则B地与E地的海拔相差1000米,即B地与E地的相对高度约为1000米。
(4)据图可知,C地等温线较密集,温差大,D地等温线稀疏,温差小,所以C地与D地附近,气温差异较大的是C地。
(5)据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所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那么据图可以看出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又因为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所以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10.(1)纬度 降低
(2)30 低 海拔高,气温低
(3)多 少
(4)②
(5)常绿阔叶林 全年高温多雨
【解析】10.本题以“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图”为材料,涉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南回归线大陆东西岸的降水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1)读图可知,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读图可知,A为撒哈拉沙漠,属于热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B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低。
(3)读“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4)读图可知,A为撒哈拉沙漠,属于热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雨稀少,图②符合,图①热带雨林气候,③为南半球的极地气候。
(5)读图可知,C为亚马孙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11.(1)A
(2)400 2000
(3)7
(4)B A
(5)D C
【解析】11.本题以四地降水量柱状图作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各地降水量多少、判断夏季多雨以和全年多雨以及年降水量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以及分析能力。
(1)读图可知,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地,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该地属于全年多雨区。
(2)看图可知,A地各月降水量最多在100mm以上,这个地区的年降水量通常在2000mm以上,该地位于赤道附近。
(3)读图可知, D地的各月降水量很不均匀,最少的降水量出现在7月。
(4)看图可知,四地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同,若四地全部位于北半球,则夏季多雨的是B地,全年多雨的是A地。
(5)四地各月降水量的分配不同,若四地全部位于北半球,则冬季多雨的是D地,常年湿润的是C地。
12.(1)递减/降低
(2)南、北回归线 热带
(3)非 南极
(4)海洋面积广大,温度变化小
(5)降低 地形
【解析】12.本大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从图中看出,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其原因是地球各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导致气温分布的纬度变化,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读图可知,非洲和南美洲的气温大多在20℃以上,这两大洲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3)读图可知,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热带大陆”之称,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纬度最高,气温最低。
(4)从图中看出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其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
(5)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我们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而大致处于相同纬度的武汉市的年平均气温却接近20℃,这主要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因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世界气温的分布除了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13.(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青藏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
(3)多 少
(4)地中海气候
(5)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C
(6)B
【解析】13.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为材料,设置六个小题,涉及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降水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图中A地的年均气温在30°C以上,由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升高。
(2)读图可知,图中B地为我国青藏地区的青藏高原,该地由于海拔高,该地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因为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3)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降水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读图可知,甲地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5)读图可知,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图中A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地属于高山高原气候,C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BC三地中气候类型大致与乙地相吻合的是C。
(6)读图可知,D地位于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合大量人口长期居住,B正确;热带沙漠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排除A;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为寒冷干燥,排除C;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排除D;故选B。
14.(1)20℃ -10℃ 低纬 高纬 纬度位置
(2)非 南极
(3)平直 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南半球陆地比北半球少
(4)陆地 海洋
【解析】14.本题以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温线的判读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1)由图可知,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两极地区气候寒冷,平均气温在-10℃以下。分析可知,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由图可知,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大部分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的大洲是南极洲。
(3)由图可知,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更加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比北半球较小,海陆气温不同。
(4)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15.(1)北方 南方
(2)秦岭 淮河 0
(3)一 地形 晚
(4)水源 远离海洋
【解析】15.本题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桃花主要景区分布图”作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秦岭、淮河一线的分界线、第一阶梯的位置以及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A秦岭、淮河一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桃花主要景区的数量居前两位的地理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与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3)读图可知,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故林芝位于第一级阶梯;同纬度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开花越晚,在该因素影响下,西藏林芝海拔高,气温低,桃花盛开时间较同纬度晚。
(4)新疆石河子所在区域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桃花较少,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水源,原因是远离海洋。
16.(1)地形 纬度位置
(2)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任选其一即可)
(3)甲 夏季
(4)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大
16.本大题以纬度图和降水图示意图为材料,设立四小题,涉及不同季风区的分布,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图中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是高原山地气候,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②和⑥两地,在同一季节出现了近3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②地地势较低,⑥地海拔高气温低。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⑦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地处同一纬度的③和⑦,降水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③地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而⑦地距海较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很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2)读图可以看出,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分布最为广泛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没有的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3)读图可知,图中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⑨地是地中海气候,甲气候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乙地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因此与⑨地气候一-致的是甲。⑨地中海气候的森林火灾多发生在炎热干燥的夏季。
(4)读图可知,图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该气候区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
17.(1)南 热 热
(2)东 迎风坡
(3)12 下降0.6℃
(4)夏
(5)绿色 低碳
【解析】17.本题以某岛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半球判读、五带判定、地形对气温、降水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1)读图可知,纬线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由此判定,此地位于赤道以南,是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主要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此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气候类型。
(2)结合图例可知,该岛盛行东南风,携带的湿润气流受狭长山脉的阻挡,东侧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 00米,气温下降约0.6℃,可知山脚和山顶相对高度是3000m,那两地温差是18℃,山脚海拔低,气温高,为30℃,那山顶海拔是12℃。
(4)结合题干日期可知,2020年12月29日是北半球冬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地属于南半球,为夏季。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活动响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很多国家建议居民绿色出行,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生活,再者多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来改善空气质量。
18.(1)递减
(2)20 稀疏
(3)海拔高 青藏高原
(4)1 亚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雨林气候 A
(6)A
【解析】18.本题以北半球气温和南半球降水图为材料,涉及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判读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读图可知,图中A地由于地处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干旱,人口稀疏。
(3)读图可知,B地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海拔高,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
(4)C地位于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D地位于南半球,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C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读图可知,E地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四幅图中,A图是热带雨林气候,B图是热带草原气候,C图是热带季风气候,D 图是热带沙漠气候。故E地与A图相符。
(6)赤道地区纬度低,获得的热量多,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纬度高,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冰雪覆盖,因此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1)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气候
(2)赤道 全年高温多雨 纬度 1 10 地中海气候
(3)C
【解析】19.本题以世界气候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图可知,A位于非洲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D位于中纬度大陆中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E位于极地地区,属寒带气候。
(2)读图可知,B位于南美洲北部地区,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其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B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E位于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读C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知,该气候1月气温最低但位于0℃以上,10月降水最多,属于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3)上学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减少使用纸质贺卡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ABD不符合题意;超市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不利于环境保护,处理塑料袋的过程容易污染空气环境不利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C正确,故选C。
20.(1)C B
(2)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
(3)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4)雨热同期 雨热不同期
(5)C
【解析】20.本大题以ABCD四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材料,共设置五带小题,涉及五带的划分、气候类型的判读、气温降水的判读、气候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1)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C地全年气温高于20°C,说明位于热带,降水明显分为旱雨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寒带的是B地全年寒冷,说明位于寒带。
(2)D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
(3)C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4)A地雨热同期,D地雨热不同期。A地一年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最冷月平均温度在以0℃上,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D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
(5)A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属于寒带气候,两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