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9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3 20:22: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7张PPT)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感悟、教师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难点:深入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理解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预习导学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于不熟悉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词典。
学习注释
认识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民族矛盾和人民苦难的诗歌,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陆游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人,他的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文体。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当时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至边远地区。在这段时间里,陆游体验了战争的惨烈和百姓的疾苦,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学习诗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对字音,读准节奏
三万里长的黄河从东向西奔腾,最终汇入大海。
这句诗描绘的是黄河的壮阔景象。这里的“三万里”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黄河的绵长与浩渺。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雄伟,也象征着国家的辽阔和强大。
学习诗意
学习诗意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立在天际,仿佛能触摸到青天。
这句诗写的是华山的高耸入云。这里的“五千仞”同样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华山的高峻。这句诗与上一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展现了国家的自然之美。
学习诗意
在胡人的统治下,中原的百姓泪水已经流尽,暗指他们遭受了极大的苦难和压迫。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中原百姓的深深同情。这里的“遗民”指的是被胡人统治下的中原百姓,“胡尘”则象征着外族的侵略和统治。
学习诗意
中原百姓年年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收复失地,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待。这里的“王师”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南望”则表达了百姓对王师的殷切期望。
简单赏析
01
02
03
诗句逐句解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暗含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留恋。 "五千仞岳上摩天":以高山比喻抗争外敌的决心和意志。 "遗民泪尽胡尘里":反映了战乱中百姓的悲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遗民遭遇的同情。 "南望王师又一年":表现了作者对抗击外敌入侵的渴望及对宋朝军队的期盼。
修辞手法分析
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三万里河”、“五千仞岳”均使用了夸张手法,放大了景象的空间感。
情感表达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期望,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让我们一起读读背背,注意语调和节奏哦!
整首诗通过夸张和对照的创作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民命运紧密结合,既展示了国家的壮丽山河,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拓展延伸:作者独特的创作手法
作业1:
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2:
模仿古诗中夸张的手法写一个小片段。
作业3:
与同学分享你的小片段。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