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3 20: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及文学常识,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3.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古人的为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当涂”、“博士”、“涉猎”、“刮目相待”等实词,体会“邪”、“耳”、“乎”等虚词的语法意义。
2.分析、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预习通关
参考“课前预习任务单”,巩固基础知识。
二、情境导入
大家读过《三国演义》吗?知道“白衣渡江”这个故事吗?知道这场军事行动的领导者是谁吗?
三、初读课文:识作者,正字音
1.结合注释,积累文学常识。
(1)知作家——司马光
作家常识梳理
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时 北宋
地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作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评 政治家、史学家
(2)知作品——《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编年史书记述时间最长、具有极大治国理政价值的巨著。
(3)明背景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后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卿(qīng) 邪(yé) 即更刮目相待(gēng) 肃遂拜蒙母(suì)  
3.自由朗读,小组互评。
四、再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1.小组合作,试着给原文划分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分组展示,试着添加人物的神态、动作,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五、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借助页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古今对比,习得方法。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六、总结方法: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1.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如“权”,孙权。
2.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如“初”,当初。
3.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4.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如“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省略句,应为“肃遂拜蒙母,(与蒙)结友而别”。
5.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夫”没有实际意义,可直接删除,不译。
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文言文翻译“五字诀”自主翻译全文,分组展示,师生互评。
七、再读课文,当堂检测
再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单”中本课的第一项基础知识检测。
八、布置作业
1.运用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题:思考探究、积累拓展。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准字音
读 准节奏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替调补删
出韵味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的很多故事为我们大家所熟悉,比如“白衣渡江”。话说孙权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立即命吕蒙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吕蒙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身穿白衣,伪装成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白衣渡江”的领导者吕蒙,学习《孙权劝学》。
二、细品对话,读出情趣,理解人物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寥寥数语便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请大家研读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合作,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相关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小贴士:(1)关注人物的自称和他称,在称谓中了解人物关系,感知人物之间的交情。(文言文中的称谓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自称往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些他称、爱称、敬称又能够反映人物的相处程度及关系如何。)(2)关注语气词、句式及标点。(3)注重理解对话的主要内容。
(1)对话一:孙权与吕蒙
孙权(面对吕蒙语重心长地)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命令)——学习的重要性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英荟萃。三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刘备能三顾茅庐,曹操要千方百计争取关羽。而孙权在周瑜英年早逝后,迫切需要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孙权面对骁勇善战却不肯认真学习的吕蒙时,心里是既焦虑又恨铁不成钢。
吕蒙(面有难色推辞)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不爱学习,不愿学习的心理
孙权(不悦稍有责备地)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感叹句,语气加强,不高兴、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指出学习的方法,耐心地规劝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用反问对吕蒙委婉地进行了批评,体现了孙权关爱下属,对下属有要求、有期待。“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又现身说教,说明读书有益的道理。
吕蒙(信服地)曰:“主公所言极是,蒙今日乃始就学。”
(2)对话二:鲁肃与吕蒙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调侃开玩笑地)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既要读出吕蒙的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又要读出调侃的意味。)
鲁肃(郑重地)曰:“吾欲拜尔高堂,与君义结金兰!”
吕蒙(高兴地)曰:“不胜荣幸!”
吕蒙学识的进步,是通过侧面描写鲁肃的语言及行为表现出来的,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总体来讲: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谆谆教诲,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一唱一和,互相打趣。
2.人物评述——三个人物谁是“真英雄”,谁能成为楷模推介候选人呢?
我认为“真英雄”是善劝的孙权。他热爱读书、爱惜人才、关心下属、善于劝说、以理服人,如此之下,吕蒙“始就学”。
我认为“真英雄”是惜才的鲁肃。他大赞、惊叹吕蒙的改变,而且“拜蒙母,结友而别”。可见他没有架子,爱才、惜才、有礼。
我认为“真英雄”是好学的吕蒙。他识劝、听劝、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努力学习。
3.课文只展示出“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才略如何长进。这样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给吕蒙“加戏”呢?这样的写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样安排合理,不需要给吕蒙“加戏”。“艺术留白”和侧面描写连用,不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生动地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至此,寥寥数语,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识才爱才、吕蒙的学有所成,自然呈现,相映成趣,足显作者文笔了得,正应了“神采飞扬,传神得很”的评价。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人物形象传神,需要做到运用丰富的人物描写,灵活运用侧面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力求真实。
三、精读涵泳,品析其理
1.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但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
2.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小组讨论,汇报展示)
孙权角度:劝导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处事、管理)
吕蒙角度:知错就改,勤于学习,学有所成。(谋身)
鲁肃角度: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会欣赏他人。(辩证)
小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
四、拓展迁移,为学有道
1.阅读丛书中的《任末好学》一文,运用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翻译全文。
温馨提示:(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利用“五字诀”把握文章大意。
2.文中任末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
(1)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
“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2)学习方法:随时记录,终身学习。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比较《孙权劝学》《任末好学》两文的相同之处。
(1)都与学习有关。《孙权劝学》围绕“劝”字展开,表现孙权的“劝”学;《任末好学》
围绕“好”字,表现任末的“好”学。
(2)都运用侧面描写凸显主人公的“学”。如“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
五、写法总结
1.对比手法体现人物精神。
2.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精神。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第1册中“贤者为学”单元的文章。
2.小乐同学说:“我现在的生活也挺好,不学习没关系。”针对他的情况,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恳切
吕蒙就学——勤奋
鲁肃赞学——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