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黄河颂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黄河颂》
丛书:《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细心揣摩精彩段落
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1.积累文学常识
1938年冬,日军占领武汉,诗人 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辗转转入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1939年1月,诗人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人民音乐家 听后非常激动,表示要为其谱曲。两个月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创作6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有的在讲述悲惨的命运,有的在控诉敌人的暴行,有的在吹响冲锋的号角……
光未然
冼星海
预习通关
2.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 )下发扬滋长!
哺育
气魄
狂澜
屏障
班级将召开“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文艺委员提议在班会上演唱《黄河大合唱》,并在歌曲前奏部分添加《黄河颂》章节朗诵。现面向所有同学征集优秀音频资源,要求如下:
(1)朗诵内容选自光未然《黄河颂》,时长 30~45 秒;
(2)有重音、停连设计,节奏与歌曲前奏合拍,情感充沛;
(3)有感染力,能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
知
活
通
动
第1课时
认识黄河
欣赏黄河
黄河风情
一、初读诗歌,体会情感,选定朗诵章节
1.乐曲《黄河大合唱》和诗歌《黄河颂》的联系。
1939年春,光未然渡河到延安,他把途中目睹的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写成长诗——《黄河颂》。后应冼星海之约,他将长诗改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2.自读诗歌,读出自己的节奏与情感。
思考:
(1)诗歌的抒情方式既可以是直接抒情,也可以是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了哪种抒情方式?全文的情感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展开的?
(2)作者赞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直接抒情
黄河的自然特点
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养育中华民族
保卫中华民族
激励中华民族
1.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课文中有五处批注示例,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二、借助批注,理解诗歌,设计朗诵脚本
“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段落内容】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入‘颂’。直抒胸臆。”
【结构层次、抒情方式】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语言特点、艺术手法】
“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表达效果】
2.请从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两三处诗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批注内容:(1)突出黄河的特点;
(2)词语使用或修辞运用。
参考示例
(1)词语运用角度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字突出了力量和速度,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奔涌的状态,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2)修辞角度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着悠久的历史。
3.根据批注,参照示例,设计朗读脚本。
【示例】
从 / 昆仑山下 / 奔向 / 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 劈成 / 南北两面。
理由:“昆仑山下”“黄海之边”后停顿,突出两个地点,让读者联想到黄河之水源远流长、一泻千里的场景;“奔”“劈”重读,可以凸显黄河汹涌澎湃、势如破竹的气势,从而可以传达出作者对黄河的赞美、热爱之情。
4.播放《黄河大合唱》前奏,朗诵选定的章节。
【课后作业】
修改完善《黄河颂》的朗读脚本,配乐朗诵,录制成朗诵音频。
第2课时
一、朗诵互评,深入理解诗歌情感
评价项目 优秀 良好 及格
朗诵内容选自《黄河颂》,时长30~45秒。
有重音、停连设计,节奏与歌曲前奏合拍,情感充沛。
有感染力,能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
1.指定1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聆听,按照任务要求评分,给出改进意见。
1.自读诗歌,批注赏析
阅读丛书中《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一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和句子在书上做批注。
参考句式:
本诗中最为打动我的词语/诗句是 ,
我的批注是 。
二、拓展阅读,感受爱国情怀
2.再读诗歌,寻找共性
思考:你觉得《黄河颂》与《炉中煤》两首诗歌有什么共同点?
评价维度:
(1)突出两首诗歌的相同点;(2)可以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
参考示例
(1)内容主题方面: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2)表现手法方面:
①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炉中煤”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炉中煤”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炉中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代言的劳动人民。
②“啊!黄河!”和“啊,我年青的女郎!”都在文中反复出现,营造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从不同侧面倾诉情感,直抒胸臆。
③两诗都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热情豪迈的情感。
(3)语言风格方面:都属于豪放、明朗的风格。
3.诵读诗歌,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感受作者抒发的爱国之情。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批注阅读的方法,体会了直接抒情的效果,更接受了爱国精神的洗礼,同学们,让我们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气势如虹的黄河
激情澎湃的民族精神
忘我燃烧的煤块
赤子热烈的爱国深情
【课后作业】
阅读丛书“赤子之歌”单元的《一句话》《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黄河之水天上来》三首诗歌,选择一首进行朗读设计,并录制朗诵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