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3 21:1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洌(liè) 为嵁(kān)
B.为坻(chí) 幽邃(suì) 差互(cī)
C.参差(cēn) 佁然(yǐ) 寂寥(liáo)
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chuànɡ)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映)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误的是( )
A.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B.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C.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D.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7.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8、默写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 , 。
(2)、《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 。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 , 。
(4)、《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
, , 。
(5)、《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
9.请你参加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写诗句】请将下面古诗句,正确、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活动二:猜诗句】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请写出与下图内容相关的两句古诗。
【活动三:找韵脚】韵脚最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古代韵文是特别重视押韵的,除了险韵外,大部分诗句都押韵,请找出下面两句诗的韵脚。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活动四:品诗句】 学习诗歌,我们要善于从中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历史重任,请选择你喜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诗句的理解。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本文的作者是 , 代文学家。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动( )
(3)悄怆幽邃( )
(4)隶而从者( )
12.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13.“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请结合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1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 __ (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
(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 (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7.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18.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 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⑥,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火⑧,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弄珠璧(11)。到家二鼓(12),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转弯。⑥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⑦倒行:沿来路回去。⑧山烧火:一说夕照景象。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掬:用双手捧取。珠璧:比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二鼓:二更。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食余甘煮菜( )
(2)顾影颓然(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D 2.C 3.B 4.D 5.C 6.D 7.D
8.(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嬉互,似与游者相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活动一】示例:书香沁人心脾,经典浸润人生。
【活动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活动三】州,楼
【活动四】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挫折,披荆斩棘,达到预想目的,一览美丽风光。
10.柳宗元 唐
11.(1)清凉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凄凉 (4)跟随
12.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13.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
14.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15.(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
16.(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抓住关键词:以 乃 跳珠溅雪 诸 )
17.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8.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19.(1)吃 (2)看
20.(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21. 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