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体会本文直接叙述与引用受访者的话相结合写法的表达效果。
2.批注阅读,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及作用,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1年热播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为背景,为我们重现了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战的场景,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战地记者魏巍的通讯报道走近这些“最可爱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美好心灵、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二、学习活动
任务一:复述故事,体会精神。
1.请你阅读课文第4—14段,圈画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思考文章叙述了几件事,并复述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他们身上哪些精神品质。
文章总共写了三件事:
(1)松骨峰战斗(第5—7段):在弹尽粮绝的最后时刻,面对“蜂拥上来的敌人”,勇士们也决不后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我体会到志愿军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精神,对敌人无比仇恨和不屈的战斗意志,感受到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马玉祥烈火中救助朝鲜孩子(第10—11段):马玉祥听到孩子的哭声,毫不犹豫地冒着烈火浓烟冲进屋里去,他想的是“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体会到志愿军战士热爱、关心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3)防空洞与战士的谈话(13段):在防空洞里“我”同战士们的一席谈话,进一步展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美好心灵。“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从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里,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为人民吃苦、为祖国献身的高尚品质和伟大情怀。
2.这些事例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次序能否调换?
三个事例,合起来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事例1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无畏,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侵略者是志愿军在朝鲜的首要任务,因此最先说;事例2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抗美援朝斗争的思想意义之一,因此承接着事例1说;事例3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境界,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最根本的层面,因此放在总结的位置来说。
任务二:深入揣摩,品析手法。
1.作者在叙述事件时,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又不时引用受访者的话。结合文中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第一件事,松骨峰战斗,作者用了3个段落介绍(第5—7段)。从作者所写的内容可以推知是这个营的营长向作者介绍了松骨峰战斗的过程,但作者并没有从头至尾直接引用营长的话,而是把采访所得综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去叙述、描写,并引用营长的话结合起来加以表现。第5段第1处省略号前是作者用自己的话进行记叙、描写,省略号后是引述营长的话,引述方式是概述大意;第6段主要是作者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第7段主要是直接引用营长的话。用作者的话叙述、描写战斗经过,便于集中笔墨展现壮烈的战斗场面,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营长的话(包括转述和直接引用),不但使人感到事件真实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
第二件事,马玉祥救朝鲜孩子,叙述部分用了两个段落(第10、11段)。这里有以作者的话进行叙述的内容,如写马玉祥外貌、年龄、籍贯、调到步兵连的原因,以及敌机打机关炮、扔燃烧弹,马玉祥走到燃烧的房屋门前等情况,也有直接引用马玉祥谈话的内容。作者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引用马玉祥的话,则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展示志愿军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
第三件事,作者和志愿军战士的谈话(叙述部分主要在第13段)。直接引用战士对作者所提问题的回答,中间穿插对战士的举止、神态的描写。这样写,既便于直接表现战士的幸福观,表现他们的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还使读者感到战士仿佛就在眼前,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感。
总之,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有利于集中笔墨推动情节发展,引用被采访人的话,有利于真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增加文字的可信度。二者结合,使得叙述错落变化,既典型又生动。
2.本文具有强烈的抒彩,不仅在事实的记叙中包含感情,有些段落更集中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读后产生强烈共鸣。请你结合相关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第1段,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感受:“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第2段用设问,明确提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直接点明本文的写作对象。第3段针对部分读者对战士接触太少、缺乏了解的情况,用一组排比句赞扬志愿军战士。这组排比句饱含作者对志愿军战士崇高思想境界的热烈赞扬,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有利于感染读者。
任务三:迁移阅读,学以致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丛书中孙犁的《战士》一文,注意叙述的语言和小战士的话,批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与全班同学交流。
(1)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小壶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第4—6段)
批注:作者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二次来访,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2)“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第8段)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一辈子干这行当吗?”(第13段)
批注:引用小战士的话,刻画了一个乐观的小伙计、小战士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
(3)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第25、26段)
批注: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推动情节发展;引用受访者的话,展现人物内心。叙述的语言和人物的语言相结合,叙述错落变化,典型生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批注的方法,体会了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和叙述、引用人物话语相结合的表达效果。保家卫国,捍卫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朴谦逊、美丽宽广的胸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战士》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英勇善战、爱恨分明、坚强乐观、自立自信的抗日小战士形象。他们坚硬如钢的精神意志、保家卫国的赤子情怀让我们深深感动。英雄儿女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让这种精神永远根植于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里!让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丛书《家国情怀》第2册中“保家卫国”单元的《船夫曲》《无线电话机旁》《游击队员宋二童》三篇文章,概括文章内容,为筛选演讲的爱国故事准备。
2.推荐阅读:王树增《朝鲜战争》,搜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