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表格式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11: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单 元 七 课型 新授 课题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形声字、换偏旁或者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核心素养: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 德育渗透:了解延安精神伟大所在,学习发扬延安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趣四学”四环节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了解延安——秀场(预学)生趣。 1.播放“延安岁月”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 那段红色历史。 导入新课,并书写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共学激趣。 1.明确学习提示,确立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3)如果有不懂的内容,如“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可以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初读诗歌,突破词语难点:通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资料分享等方法理解“镢头、琳琅、脊梁”等词语。 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味。(全诗押的是 ang 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再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三、结合课上资料,感受延安精神--个学乐趣。 1.默读第一二自然节,诗中多次提到“追寻”,是在追寻什么? 2.交流: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分享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并探讨,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了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 指导朗读: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 概括前两个自然节:追忆延安精神。 学习3、4自然节,指名朗读,并批注:延安有了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交流:高楼大厦、家用电器-----破旧的茅屋、温热的土炕;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老牛、破车。 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明确: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并通过现代化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歌颂延安精神。 齐读5、6自然节,思考:追寻延安,就是在追寻什么? 交流: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领悟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延学浓趣。 作者只是简单地寻找延安精神么?有什么希望? 视频;习近平讲话,出示主题。 教师小结。 创设情境,通过视频片段,将老一辈的革命者和延安建立联系,并通视频片段,帮助学生了解那段红色历史,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明确学习提示,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目标,带问题读文,提高阅读效率。 课前布置预习,并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批注预习,并课上分享,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查找资料扫清阅读障碍,并通过分享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通过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联的几处红色地址,了解毛主席以及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苦奋斗岁月,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通过延安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见证延安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苦奋斗,歌颂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奉献精神。 通过视频,领悟延安精神,传承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