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克和千克 课 时 1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思考与改进
复习 导入 一、课堂导入: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2、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称物体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体的质量。要表示物体到底有多重,就要用质量单位。 3、揭示课题:千克和克 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质量与生活联系密切。
探究 新知 总结 提炼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出示例1。(认识克) 一般用克作单位。 2、感受1千克有多重,知道1千克=1000克 师:老师这里有1000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它们大约有多重呢? 生:1000克,也就是1000个1g 师:这里的1000克我们也可以写成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师:现在每个同学再掂一掂1千克的质量,感觉一下 师:同学们已经感觉了,1千克重还是1克重呢?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用手分别掂一掂,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包瓜子和一个硬币,感觉怎么样?(学生动手操作)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瓜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g)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 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穿插 巩固 师: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天平来称。(出示天平,认识天平) 2、实验:拿出一个1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黄豆直到两端平衡。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
课堂 检测 三、交流展示: 1、教材101页:“做一做” 估一估下面的物体那些比1克轻。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比1克轻。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6( ) 一支铅笔重180( )
板 书 设 计 克的认识 克(g)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