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导学案
年级:小学四年级
科目:语文
版本:部编版
学习目标: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繁星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尝试简单运用。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繁星闪烁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论对繁星的感受。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繁星在夜空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繁星(一三一)》又是怎样描述繁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繁星(一三一)》,标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利用字典或小组讨论,解决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描述繁星的意象和情感,如“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等。
(预设):繁星在这里不仅仅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它们的光芒与大海波涛的清响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意象世界。诗人通过繁星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教师提问:“诗人通过繁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诗人通过繁星表达了对浩瀚宇宙的敬畏和惊叹,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讲解提升
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运用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大海啊”等句子。
(预设):“大海啊”这一句子就是一个比喻句,这里的“大海”并不仅仅指自然界中的海洋,而是被诗人用来比喻宇宙的浩瀚无垠。诗人通过将宇宙比作大海,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宇宙的广袤和深邃,进而体会到诗人在面对宇宙时的渺小和敬畏。“哪一颗星没有光?”这里的“星”被赋予了“有光”的特质,仿佛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有生命、有光芒的存在。这种拟人手法不仅让星星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星星的美丽和璀璨。诗歌中还运用了其他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师提点学生)
(1)比喻的运用为诗歌创造了一个宏大的背景。通过将宇宙比作大海,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无垠的空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宇宙的广袤和深邃。
(2)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中的星星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通过将星星赋予“有光”的特质,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星空景象。
(3)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诗歌增添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学生尝试模仿这些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诗句。
(关于下雪):
①雪花飘落如羽轻,
覆盖大地静无声。
寒风轻拂枝头白,
世界银装似仙灵。
②雪花,如羽毛般轻轻飘落,
覆盖大地,寂静无声。
寒风中,枝头银装素裹,
世界,仿佛被仙灵轻抚。
看,那雪花与风的舞蹈,
旋转、跳跃,在空中嬉戏。
大地披上白纱,温柔而纯净,
宛如新娘,美丽而庄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
五、总结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让学生观察夜空中的繁星,并尝试创作一首描述繁星的短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拓展作业,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六、课后作业
背诵《繁星(一三一)》。
完成拓展作业:创作一首描述繁星的短诗。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和创作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教后反思
经过这次《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了诗歌教学的魅力和挑战。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繁星、朗读诗歌、理解意象和情感,以及探究修辞手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至关重要,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诗歌的内涵和魅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