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这棵栽植于道光年间的古树是一棵‘救命树’,保护在树上避难的村民免受洪水侵袭,如今我们将其列为‘乡愁保护点’,有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在雄安新区大王镇大阳村,安新县乡愁保护工作队成员周建斌指着一棵古槐树说道。
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在如火如荼建设场面背后,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古宅、老树依然挺立,成为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
为保护雄安新区的“乡愁文化遗产”,雄安新区在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情况下,率先成立雄安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首创雄安新区“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随着“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的开展,雄安新区乡愁家底变得清晰起来。目前,雄安全城物质类乡愁点总数2367项,非物质类乡愁遗产总数186项。
“2020年新区征迁村原有88处‘乡愁保护点’,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又新增了93处。”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乡愁专班组长辛公舜说。
据辛公舜介绍,在雄安新区的大规模开工建设中也出现了工程建设和“乡愁保护点”位置冲突的现象,雄安新区乡愁工作专班采取了“一案一政策”的活态保护措施,根据“乡愁文化遗产”价值和规划建设需要,针对每一处“乡愁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了“特殊”政策,有效保护“乡愁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配合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
雄安新区未来将利用保存下来的古宅以及古宅构件建设历史街区,利用老物件建设展示新区农耕、渔猎以及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利用古树打造乡愁林,让未来的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
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将启动“数字乡愁”影像留存和“数字乡愁云”工作,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构建与现实世界孪生的数字虚拟空间。通过对雄安新区内的数字乡愁点进行VR及视频解说制作,建立“数字乡愁”文化平台,最大限度保留和记录古村落乡愁。
未来,雄安新区将进一步打造相应的雄安历史文化传承基地和展示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雄安城市风貌之中。
(摘编自鲁达、崔涛《“乡愁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融入雄安规划建设》)
材料二:
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古宅、老树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中依然挺立,在于它们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也得益于新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
B.雄安新区在对“乡愁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其它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C.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被迫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乡愁。
D.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和血缘有本质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城市扩张对乡村的冲击时有发生,但通过灵活处理,因地制宜,可以妥善解决这类矛盾,既不影响发展,又能留住乡愁。
B.雄安新区未来不仅会通过建设历史街区、博物馆等来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还会构建数字虚拟空间来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C.与自己家相比,“外婆家”也有血缘上的意义,但通常在地缘上存在差异,不是血缘在空间上的投影,也不是血缘和地缘的合一。
D.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说明中国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2000年,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回福建省永定县祭祖,完成了父亲吴鸿麟回乡祭祖的愿望,临别时,吴伯雄在吴氏宗祠里题词“敬宗昭德”。
B.兴起于江浙一带的两头婚,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C.金庸先生的多部武侠小说都对湖北襄阳有生动的描述。金庸去世的当晚10点左右,襄阳的金庸迷们用蜡烛摆出“走好”两个大字,以追思纪念金庸。
D.如今,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留下“386061部队”:38,即妇女节,指留守妇女;60,即60岁,指留守老人;61,即儿童节,指留守儿童。
4.材料二论证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其中两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4分)
5.围绕“乡愁”,材料一在回答“是什么”和“怎样做”,材料二在回答“为什么”。请据此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追 猎
贾月珍
深秋的上窝铺层林尽染,湛蓝如洗的晴空下,山花悄无声息地散发着香味,引来翩翩蝴蝶驻足,不肯离去。云雀扇动翅膀,冲向九霄,去舔尝白云的味道,一翻身,在海一样的天空中洗起了澡。
达尔罕抬起猎枪瞄向云雀。在10岁的孩子中,他的个子有点小,枪托不时磕碰着腿肚子。
那是支老猎枪,枪托磨得油光锃亮,枪身上锈迹斑斑。
达尔罕想象着子弹从枪膛飞出,像火箭一样蹿上云端,击中那高空盘旋的大雕。
“爷爷,您打到的最大猎物是啥?狼?”
爷爷没有回答。
他们走进白桦林。
“到了。”爷爷说。
达尔罕看见前方树林中有座木屋,只是没有窗玻璃。
爷爷是护林员。年轻时,爷爷一边护林一边打猎。达尔罕从没见爷爷带着猎物回去。不过,爷爷的猎枪却一直保留着,就放在房子的梁上。达尔罕一直希望爷爷用它打只猎物回来,于是,这次就央求爷爷摘了下来,带它进山。
爷爷忙着找纸把窗糊上。达尔罕一直抚摸着那支猎枪。
爷爷招呼:“走吧。”
达尔罕惊喜地问:“打猎吗?”
“巡林。”爷爷说。
“要是有坏家伙破坏树,用猎枪打他吗?”达尔罕多希望猎枪派上用场啊。
爷爷有固定的巡视路线。看见草丛里有脚印就停下仔细察看,有时候会循着走一会儿。
太阳偏斜,橙黄的光透过叶隙照进林间。巡视完,他们就回木屋了。
达尔罕盼着有事发生,一只突然钻出来的野兔,甚至罕见的狐狸。它们不就在丛林里吗?怎么还不出现呢?
吃完饭,他们躺在床上。屋子里漆黑一片,达尔罕瞪大眼睛,仍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静静地听。山风时而嗷的一声长鸣,像谁在吹哨子。
突然,咔的一声响,达尔罕一激灵坐起来。爷爷也坐起来。他们一齐朝窗户看。
窗户上的纸裂开了,一缕夜光打进来,撕裂的纸洞处,有双黑眼睛滴溜溜转。
爷爷立刻打亮手电筒照去。
黑眼睛迎着光,眯了起来,并没有逃。
爷爷轻轻下床,朝那双眼睛走过去,快到窗户时,眼睛消失了。
达尔罕跟在爷爷身后,打开门察看,只见一个黑影闪进草中。
爷爷晃着手电筒在草中照了几次,又往树林深处照了照:“是狐狸。”“狐狸!”达尔罕立刻精神一振,“我们去追吧!”
“早跑了。”爷爷说着,进屋又找了一张纸重新糊在窗户上。
达尔罕叮嘱爷爷:“要是再来,一定抓住它。”
“这东西精明得很,肯定不再来了。”
达尔罕多希望那是一只没有记性的狐狸。
如他所愿,第二天,狐狸又来了,仍然是咔的一下把窗户纸抓开。达尔罕动作又慢了,因为他没想到这真的是一只不长记性的狐狸。
第三天夜里,达尔罕一点也没睡着,瞪着窗棂,一缕夜光透过木缝打进屋里,眼睛不再“失明”,只要有影子出现立刻就能看见。
深夜降临,狐狸果然来了。它趴在窗棂上向里望,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达尔罕轻轻地举起枪瞄准,搂着扳机的手有点哆嗦,他希望打中它,又害怕打死它。
正犹豫着,狐狸跳了下去,木门刷刷响,是指甲抓挠而发出的声音。
“爷爷,狐狸挠门呢。”达尔罕握着枪的手出汗了。
爷爷起身,走到门口,侧耳细听。
仍然是咔哧的挠门声。
达尔罕兴奋地端起枪跟去,把手搭在扳机上,准备等爷爷一打开门就开枪。
爷爷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夜色中,一只狐狸蹲坐在门口,喉咙里呜呜作响。
达尔罕一个箭步冲过去,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
“啊,没有子弹!”达尔罕恼怒地大叫。
就在扳机扣动的一瞬间,狐狸受到惊吓,掉头就跑。
“追!”爷爷说着就迈开步子。
达尔罕也追上去,仍然紧紧握着那支枪,尽管枪里没有子弹,但他觉得只有背着枪才像真正的猎人。
狐狸跑进密密的丛林,身子忽隐忽现。达尔罕和爷爷紧紧跟随。狐狸跑着,不时回头看看祖孙俩。
作为老猎人的爷爷似乎明白了:“它要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去哪儿?”
“跟去就知道了。”
达尔罕想到狐狸精。他既惊恐又好奇。
跑了一阵,狐狸在桦树下停住了。
爷爷慢慢走近,狐狸并没有逃,它不时低头嗅嗅。
爷爷用手电筒朝低处照去,只见狐狸身旁的石洞下,躺着一只小狐狸,直挺挺的,不知是否活着。
达尔罕也凑过去看,那只小狐狸紧闭眼睛,它的尖嘴上套着一个饮料瓶。
“这小东西的嘴被箍住了。”爷爷从腰间摘下尖刀,塑料瓶很容易就拿下来了。
可是,小狐狸仍然一动不动。毕竟过去好几天,至少,从大狐狸第一天把纸抓开,它的嘴就被套住了,很难想象,大狐狸这几天是怎么喂它食物,帮它活下来的。
爷爷摸摸小狐狸:“还活着,我们得把它抱回去。”
“好,我来抱。”达尔罕忙蹲下身,向小狐狸伸出手。可大狐狸突然虎视眈眈地瞪他,还不时恐惧地看他背后的枪。
“你还是站远点吧。”爷爷说着抱着小狐狸离开。大狐狸一直跟随其后。达尔罕无精打采的,枪托磕碰腿肚子时,恨不得扔掉。
小狐狸渐渐地苏醒了,跑出去,紧紧偎依在大狐狸身边。这期间,大狐狸一直守在门口,一刻也不曾离开。小狐狸像个小影子一样跟着大狐狸跑进丛林里去了。
达尔罕知道它们在那树下的石洞里,有时很想看看小狐狸怎么样了,可一直没有去打扰它们。有时巡林,偶然相遇,那一大一小定定地站着,望着这边的祖孙俩,抖抖耳朵,达尔罕则吹一声口哨,挥挥手,而不是举起枪,因为,他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枪托磨得油光锃亮”,说明爷爷曾经常使用这把猎枪;“枪身上锈迹斑斑”则暗示这把枪已经很久没有使用。
B.文中的爷爷说话简短,他甚至没有回答达尔罕关于“打到的最大猎物是啥”的问题,说明爷爷有沉默寡言的个性。
C.文中达尔罕面对期盼已久的猎物,“从爷爷的臂弯下探出头,对着狐狸扣动扳机”,写出了达尔罕兴奋紧张的心理。
D.达尔罕曾把自己当做真正的猎人而手不离枪,后来却“早已把枪挂到了房梁上”,小说以此前后呼应,并暗示主旨。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头描绘了山中的美丽景色,与《哦,香雪》对香雪归途中小溪欢腾景色的描写作用相同,都烘托了人物兴奋欢乐心情。
B.文中提到木屋没有窗玻璃,同《百合花》所写的枪筒里的野菊花一样,都是重要的细节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爷爷是护林员”一段,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救助李小二的情节同属于插叙,丰富人物形象,使文章曲折有致。
D.本文中狐狸“虎视眈眈”的眼睛,同《复活》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睛”一样,都是神态描写,表现对主人公的不信任。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狐狸出现之后达尔罕追猎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评论家认为,儿童文学最常见的三大母题是“自然”“童心”“爱”。如果从中任选一个作为关键词写一则文学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①。主臣二人,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昔者司马喜髌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强威、宣。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阿偏之辞哉?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能不说于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复就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仇,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不可以虚辞借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②)
材料二
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
(节选自魏征《论治道疏》)
【注】①駃(jué)騠(tí):良马名。②《狱中上梁王书》是西汉文学家邹阳下狱后给梁孝王写的一封书信。梁王,即梁孝王刘武,文帝窦皇后的幼子,汉景帝的同母弟。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3分)
此虽下之A立忠B未能明C著D亦由上怀E不信F待之过G薄之所致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指信任。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中的“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恶,指说坏话。与《屈原列传》“短屈原于顷襄王”中的“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捐,是舍弃的意思。这与“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中“捐”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诚,指的确、确实意思,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中“诚”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邹阳以樊於期为例来阐释“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的原因:君臣之间能否推心置腹、深信不疑。
B.邹阳认为即使凭孔子、墨子的辩才,仍旧一个被放逐,一个被囚禁,是君主偏听不明所造成的。
C.圣明的君主因其心地仁慈,情意深厚,真诚对待人,就会善待仇敌,并且实施善政才会永不满足。
D.魏征认为君臣之间的默契要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需要国君用信任的态度去选择人并且以礼待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2)夫晋文公亲其仇,强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
14.梁王读罢邹阳的上书,深受感动,就释放了邹阳,拜为上宾。你认为是哪一句话打动了梁王?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以先果后因倒装句式起笔,倾泄了满腔感喟,造成突兀、警耸的艺术效果。超然客公众号
B.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睫在眼前长不见”,指人们经常看不到自身的长处,表现了杜牧对张祜的安慰。
D.“道非身外”,是杜牧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
16.有人认为尾联是“劝慰之金句”,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江花月夜》一诗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其中描绘花之美景的诗句为“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两句明确指出了屈原诗作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艺术特色。
(3)古诗词中,作者往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寄寓情感。其中,三国人物的故事就经常被引用,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亚运赛事正酣,中秋佳节共度, A ,尽显“中国式浪漫”。通过亚运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呈现在世界面前。
B 。人文盛会、江南情致,杭运会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观察中华文化的时代新窗。特别是开幕式上,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一抹丹青”将时光拉回千年前;地屏上,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画境中,宋韵女子的清雅身姿和芭蕾舞步相互映衬……“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中国元素刷新了体育盛会的审美,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文化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可以说,透过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人们既能思接千载,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视通万里,看见中国的时代风采,见证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精神风貌。
①杭州亚运会如同一座桥,不仅让不同文化以体育为媒交流互鉴,更让活跃在某一地区的特色项目进入大众视野。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③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下篇《携手同行》中,“白鹭精灵”遨游星海,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美轮美奂的亚洲画卷。④亚运火炬,点亮夜空江南;亚洲宾朋,齐聚钱塘内外。⑤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方式,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19.文中第三段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最近,江苏一个6岁孩子玩魔方打破世界纪录。6岁女孩曹岂娴手指翻飞,在世界魔方协会举办的魔方国际公开赛上,以5.97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三阶魔方女子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唯一平均6秒以内的女子选手。
曹岂娴获奖的消息,迅速引发网友巨大关注,家有孩子的宝妈都投去羡慕的目光,称“这是别人家的孩子”。据介绍,目前市面上的益智类游戏项目,包括鲁班锁、七巧板、华容道、九连环、五连环、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五子棋、国际跳棋、数独等。
魔方涵盖了算术、几何、逻辑等学科知识,快速玩转魔方时需要调动脑、眼、手等多个部位相互协调配合,是一个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过程。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以及家人不遗余力的支持与陪伴。岂娴说,玩魔方是自己的爱好,平时每天都会练习两三个小时,并且一直都在坚持。自己兴趣浓厚,加上家人的全力支持,岂娴终于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渐冲破瓶颈,开始在赛场上 ① 。
每个孩子的兴趣、天赋都是不一样的,面对益智游戏时,家长究竟该如何选择?相关专家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些青少年在自己所喜欢的区域内获得了如此高的成就,让不少人为之敬佩,取得的成绩少不了兴趣和努力。但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兴趣、个性时,陷入一种严重的功利性虚伪中,对孩子并无益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强调的是个性教育或者是因材施教。某个孩子玩魔方,确实有天赋,但没有必要去追着打破世界纪录的目标进行训练。孩子在益智游戏中顺其自然,才符合教育的本质。奔着打破世界纪录的目标,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奔着破记录是 ② 。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请赏析画波浪线的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2.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专家的主要观点,25个字以内。(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知道自己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们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这可能需要用一生的跋涉来丈量。
以上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和血缘有本质的不同”错误。原文“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可见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2.B 【雄安新区未来保护乡愁的两种方式不是分别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和非物质类乡愁遗产,而是既保护物质类乡愁遗产又保护非物质类乡愁遗产。】
3.A 【材料二的观点是:乡土社会中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A吴伯雄回乡祭祖,是认祖归宗,是血缘性地缘的体现。B两头婚说的是当地婚姻习俗,与血缘无关。C襄阳的金庸迷们追思纪念金庸,是一种地缘性体现,与血缘无关。D农村务工留守的情况与乡土社会血缘性地缘无关。故选A。】
4.【①引用论证,引用儿谣“摇摇摇,摇到外婆家”,论证“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②比喻论证,用“细胞分裂”比喻人口繁殖,形象地论证了血缘社群的分裂。③举例论证,举自己的事例,论证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的观点。④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与现代都市进行对比,论证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很难分开。(每答对一种得2分)】
5.【答案示例:①材料一写了“是什么”:乡愁是离开故土的村民对过往生活的美好记忆。②又写了“怎么办”:地方政府重视乡愁,采用各种手段来留住乡愁。③材料二写了“为什么”:乡土社会中,血缘社群分裂,一部分人远离故土落籍他乡,于是产生了乡愁。(答对一项得1分,全对得4分)
6.B(“说明爷爷有沉默寡言的个性”错误。根据文意可以推知,爷爷不回答孙子的问题缘于他对曾经打猎的经历不愿提及)
7.D(A“都烘托了人物兴奋欢乐心情”错,本文没有烘托人物心情;B“都……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错,《百合花》中枪筒里的野菊花没有这一作用;C本文的插叙谈不上“使文章曲折有致”)
8.①狐狸第一次出现,充满兴奋和期待;②狐狸第二天来的时候,感到意外。③狐狸第三次来的时候,紧张、害怕、兴奋,还有发现没有子弹后的恼怒。④爷爷救助狐狸的时候,心生悔恨。(4分。每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答对即可)
9.自然:①故事发生在自然(山林)中,展现的是人与自然(狐狸)的关系;②主人公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护林员爷爷和他的孙子达尔罕;③表达了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主题。
童心:①主人公是作为儿童的达尔罕;②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展开故事情节;③表达了儿童达尔罕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爱:①爷爷在巡林中,促使达尔罕成长,体现对孙子的大爱;②爷爷和达尔罕救助小狐狸,体现了人类对生命和自然的爱;③大狐狸冒险向人类求助,体现动物的母爱。(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要点恰当、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
11.D(“诚”文中表假设)
12.C(前后不合逻辑)
13.(1)不被世人容忍,却坚守道义,不随便取用眼前的利益,不在朝廷结党营私,来改变国君的心意。
(2)晋文公亲近自己的仇人,在诸侯中成为强大霸主;齐桓公任用自己的仇人,从而匡正天下。
14.示例一:主臣二人,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梁王自视明君,也期盼忠臣相伴,直击梁王心中所意。
示例二:或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梁王渴望建立霸主业绩,明君自居,直击梁王心中所想。
(选出句子1分,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谚语说:“有的人相处到老仍然像新交的朋友,有的人在路上相遇就像老朋友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相知和不相知的缘故。因此从前樊於期由秦逃亡到燕国,把自己的头借给荆轲去成就燕太子丹刺秦王的计划;王奢离开齐国逃亡到魏国,在城头自杀使齐军撤退以保全魏国。那王奢、樊於期和齐、秦两国国君不是新交,而同燕、魏两国国君也不是旧交,他们之所以离开齐、秦而为燕、魏两国国君效死,是因为燕、魏两国国君的行动符合他们的志向,他们仰慕道义之心是无比深厚的。因此苏秦不被天下信任,但却是燕王最信得过的人。苏秦担任燕国相国,燕国有人在燕王面前说苏秦的坏话,燕王对此人按剑发怒,同时杀死名马给苏秦食用。国君和大臣,彼此之间能够做到推心置腹、深信不疑,难道会因为听到流言蜚语而动摇吗?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到臏刑,最终在中山国做了国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牙齿,最终被秦国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相信必定能实现自己的谋略,抛弃朋党的勾当,处于孤独的地位,因此不能免遭嫉妒之人的中伤。因此,申徒狄投河自杀,徐衍背石投海。不被世人容忍,却坚守道义,不随便取用眼前的利益,不在朝廷结党营私,来改變国君的心意。从前鲁国国君听信季孙的话而驱逐了孔子,宋国国君听信子罕的计策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子的辩才,都不能免于讒谀之言的危害,使得魯、宋两国发生危乱。这是什么原因呢?众多小人的谗言足以熔化金属,毁谤的言论积聚多了也能杀人。因此,秦国任用戎人由余而称霸中原,齐国任用越人蒙而使齐威王、宣王两代富强起来。这两个国家,难道拘泥于流俗,牵累于世风,受制于阿谀偏激的言论吗?如今国君果真能按齐、秦之道处理事情,不要像宋、魯国君那样偏听偏信,那么五霸的威名不值得称道,三王的功业也容易达到了。
所以圣明的君主清醒地认识这些道理,能摒弃子之的野心,能不赏识田常的贤能;封赏比幹的后代,修整孕妇的坟墓,他們的功业就能遍及整个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善政。晋文公亲近自己的仇人,在诸侯中成为强大霸主;齐桓公任用自己的仇人,从而匡正天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心地仁慈,情意深厚,真诚对待人,这是不能够用虚假的言辞来代替的。
材料二: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难道连一两个值得信赖的人都没有吗?用信任的態度去选择人,就没有绝对不能用的人,用怀疑的态度去选择人,就选不到信得过的人,难道这只是臣子的过失吗?即使普通人,一旦结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来报答,纵然死尚且不会改变,更何况君臣之间默契得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呢?如果国君像尧、舜那样,臣子像稷、契一样,怎么会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變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變心的道理呢?这虽然是由于臣下的忠心不够鲜明显著,也是由国君心怀不信任、对待下属过于刻薄导致的。这怎么谈得上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呢?凭陛下的聪明才智和现在的成就,要是能诚恳广泛地寻求贤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会天下大治,就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了。夏、商、周、汉,又算得了什么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C[解析]“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
16.“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表现杜牧对张祜的推崇之高。(2分)“千首诗轻万户侯”,一个“轻”字表现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赞善他的清高豁达。(2分)尾联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张祜的赞美、同情、慰勉、敬重之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2分)
17.(1)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霞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而见义远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如有其它答案,符合要求均可得分。)
18.(4分)【A.体育盛会遇见传统节日B.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每写对一句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可改为“不仅让活跃在某一地区的特色项目走进大众视野,更让不同文化以体育为媒交流互鉴”。原句属于递进关系分句语序不当的错误。
④可改为“亚运火炬,点亮江南夜空”。原句上下句的结构不太一致,改为“江南夜空”与下半句的“钱塘内外”遥相呼应,让“夜空”做“点亮”的宾语。
⑤可改为“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原句属于搭配不当的错误,“架起”和“方式”搭配不当。(序号1分,修改1分)】
20.(2分)【①崭露头角②本末倒置(2分。每处1分,有错字该处不给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21.(4分)【第一句是具体的夺冠成绩(1分),第二句是打破记录的具体内容(1分),第三句是破纪录的地位和意义(1分)。从而表达出对小女孩获奖的肯定和赞誉之情(1分)。
或者三个分句构成递进关系(1分),依次表达出小女孩获奖的情况(1分)及获奖的地位和意义(1分)。从而表达出对小女孩获奖的肯定和赞誉之情(1分)。】
22.(4分)【玩益智游戏应以兴趣为主,奔着破纪录是舍本逐末。“玩益智游戏应以兴趣为主”2分,答出对象是“玩益智游戏”得1分,答出专家表达主要的观点是“以兴趣为主”得1分;“奔着破纪录是舍本逐末”2分,答出对象是“奔着破纪录”去的,得1分,答出专家表达主要的观点是“舍本逐末”或者偏离初衷等意思得1分。】
23、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