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14 11: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摸底模拟一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苹果腐烂 C.钢铁生锈 D.酒精挥发
2.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洗洁精能清除油污,其过程是物理变化
B.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C.食盐是咸的,白糖是甜的,不同种物质的性质不同
D.燃煤取暖,是利用了燃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3.图中所示的是三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稳定结构,③不是 B.①在形成离子时,容易失去电子
C.③表示的微粒符号为 D.①可用来表示氧原子
4.有关氢气(H2)、水(H2O)、硫酸(H2SO4)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分子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有两个氢原子 D.都是氧化物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蓝色沉淀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化铜 B.活性炭 C.铜矿石 D.自来水
7.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B.常温下,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C.CO2大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CO2也是大气污染物
D.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9.如图中的a、b、c、d四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可通过相应类型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一定是碳酸 B.b物质一定是单质
C.c物质一定是碳单质 D.d物质一定是酸或碱
10.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A.a是汞 b是红磷 B.a是铁丝 b是硫粉
C.a是汞 b是硫粉 D.a是红磷 b是蜡烛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验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12.(本题1分)某小组以图1装置用CO还原CuO制取Cu,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XRD图如图2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体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0℃时固体产物只有Cu
B.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全部转化为Cu2O,再转化为Cu
C.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全部转化为Cu时,消耗CO的质量等于1.2g
D.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定温度下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质量的为27.2g,则生成的CO2质量为13.2g
二、综合题(5小题,共28分)
13.(本题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常进行有意义的科学实践活动。在近期展开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记录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隐含的化学知识,深刻感受到了化学在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化学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小明同学早上起床开始刷牙,他发现小苏打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单氟磷酸钠等(见上图)。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推测单氟磷酸钠对预防 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丽丽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 原理,他环顾四周发现卫生间的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
(3)东鹏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天然气灶上蒸馒头,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问题。
(4)妈妈告晓萌家里的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 (填微粒符号)。晓萌想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检测一下家里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他的方法是 。
14.(本题6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II均为 操作,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烧杯;
(2)步骤④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3)请写出步骤②、④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 ④
15.(本题6分)如图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查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3)若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长颈漏斗中应加入 。
(4)如图的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管导入。
16.(本题6分)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时,有些同学出于好奇,将在酒精灯上烧过的铜片全部倒入稀盐酸中,结果却观察到了溶液先变蓝再变绿的奇怪情况。
(1)写出烧过的铜片在稀盐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于对反应的异常现象感到好奇,化学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I、Cu2+在水中主要以[Cu(H2O)4]2+的形式存在。
II、Cu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绿色。
III、Na、Mg、Zn在火焰上灼烧时,Na的火焰显黄色,Zn的火焰显蓝色。
IV、[Cu(H2O)4]2+的颜色为深蓝色,[CuCl4]2-的颜色为绿色。
V、当升高温度时,可逆反应会向着吸热反应进行,反之亦然。
VI、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可逆符号为“ ”,而普通化学方程式使用“=”。
【进行实验】
①将铜置于火焰上灼烧,可以观察到绿色火焰,该反应没有新物质产生,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反应。
②某同学将题干中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进行加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深,另一份放入冰水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浅,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写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变绿方向为 (选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反应,变蓝方向为 反应。
③某同学出于好奇,对一块黄铜片进行了灼烧,发现火焰呈极光一般的蓝绿色,试推测黄铜的两种成分和黄铜在金属材料中的分类: ; ; 。
17.(本题5分)贺州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
200g 12g 207.6g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是分子间间隔增大,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A、洗洁精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其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是因为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故B错误;
C、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食盐和白糖是不同的物质,所以性质也会有所不同,故C正确;
D、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燃煤燃烧时也会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D
【详解】A、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相对稳定结构,如图②③都属于稳定结构,选项错误;
B、①最外层电子数是,大于4,在形成离子时,容易得到电子,选项错误;
C、③圆圈里是12 ,是12号元素镁元素,核外有10个电子,故该粒子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表示为,选项错误;
D、①核内8个质子,核外8个电子,因此表示氧原子,选项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氢气中含有氢分子,水和硫酸中不含有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由氢气(H2)、水(H2O)、硫酸(H2SO4)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得知,其中都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
C、一个氢气分子、水分子、硫酸分子都含有两个氢原子,若是多个分子则不只含有两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硫酸是由H、O、S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6.A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A、氧化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A正确;
B、活性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其他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B不正确;
C、铜矿石是在自然界形成的,里面含有不同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不正确;
D、自来水里有水、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7.D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三氧化硫,二氧化硫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元素为+4价,三氧化硫中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元素为+6价,故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变成+6价,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三氧化硫,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2:1,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A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所以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原子外还包括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详解】A、a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是碳酸或碳酸钙、碳酸氢钠等物质。错误。
B、b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也可生成二氧化碳且是化合反应,一氧化碳是氧化物。错误。
C、c通过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置换反应时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所以c一定是碳单质。正确。
D、d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d物质含有碳元素,d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则d不一定是酸或碱。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左图是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a是汞;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A正确;
B、左图是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a是汞,不是铁;硫粉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消耗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不能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
C、左图是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a是汞;硫磺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消耗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不能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C错误;
D、左图是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a是汞,不是红磷,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二氧化碳气体,虽消耗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容器内的气压不降低,不能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的要求是本身为非气体,足量且燃烧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1.A
【详解】A、Y型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浓硫酸没有挥发性,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钠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不变,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从而导致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2. D
【详解】A、根据图2所示,400℃时,存在氧化铜、氧化亚铜、和铜单质,有三种物质,此选项不合符题意;
B、根据图示可知,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转化为Cu2O和Cu,Cu2O再转化为Cu,此选项不合符题意;
C、设:与32gCuO完全反应需CO的质量为x。
。因为实验开始前与结束后需要通入一段时间的CO,因此消耗的CO的质量大于1.2g, 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3.(1) NaHCO3 龋齿
(2) 乳化 洗发水(沐浴液等合理即可)
(3) 糖类 温室效应加剧
(4) Ca2+和Mg2+ 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详解】(1)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化学式是NaHCO3;单氟磷酸钠对预防龋齿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故填:NaHCO3;龋齿;
(2)用洗面奶洗脸,发现清爽多了,不油腻,这利用了乳化的原理;洗发水等 和洗面奶除油污的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乳化原理;故填:乳化;洗发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火焰呈蓝色,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馒头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家家户户都用天然气做饭会导致 温室效应问题;故填:;糖类;温室效应加剧;
(4)含有钙、镁离子较多的水为硬水,水已经过软水系统处理,所以减少了水中Ca2+和Mg2+;检测一饮水机出来的水是否真的为软水的方法是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故填:Ca2+和Mg2+;取少量饮水机中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浮渣少则为软水。
14.(1) 过滤 漏斗
(2)分解反应
(3)
【详解】(1)I、II均为分离固液的过滤操作,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2)由流程可知,步骤④所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的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步骤②、④所发生反应分别为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
15.(1) 铁架台 集气瓶
(2)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3)稀盐酸
(4)b
【解析】(1)
据图可知仪器①、②分别是铁架台、集气瓶;
(2)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选择A装置制取;氯酸钾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能够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查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长颈漏斗可用于加液体药品,稀盐酸是液态的,长颈漏斗应加入稀盐酸;
(4)
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b端导管导入。
16.(1)
(2) 物理 吸热 放热 Zn/锌 Cu/铜 合金
【详解】(1)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后,铜不会和酸反应;铜在加热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①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将铜置于火焰上灼烧,可以观察到绿色火焰,该反应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②[Cu(H2O)4]2+的颜色为深蓝色,[CuCl4]2-的颜色为绿色,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进行加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深,应生成了[Cu(H2O)4]2+,另一份放入冰水中,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浅,应生成了 [CuCl4]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升高温度时,观察到溶液绿色变深,应生成了[Cu(H2O)4]2+,可逆反应会向着吸热反应进行,故变蓝方向为吸热反应,而变绿方向为放热反应;故填:;吸热;放热;
③Cu在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绿色;Na、Mg、Zn在火焰上灼烧时,Na的火焰显黄色,Zn的火焰显蓝色;对一块黄铜片进行了灼烧,发现火焰呈极光一般的蓝绿色,则黄铜中含有铜、锌两种成分;黄铜是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在金属材料中属于合金;故填:铜或Cu;锌或Zn;合金。
17.(1)4.4
(2)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3. 3%。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g+12g-207.6g=4. 4g;
(2)见答案。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