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百分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括单元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问题及整理与复习等内容,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还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会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2、知道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间的互化。
3、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等。
学法指导
1、把百分数的学习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
2、利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学习新知的需要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4、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究和构建新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13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2课时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解决问题……………………………………7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综合应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1课时
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
第1课时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在学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人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这么喜欢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出示麻辣烫火锅配料成分,根据百分数信息分析麻辣原因。
辣椒占45%,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
教师:知道火锅为什么这么麻?这么辣吗?
(2)分析:辣椒占45%表示的意义。
分母100表示什么?45呢?
45%是什么数与什么数比较的结果?
(3)花椒占38%,其他成分占17%的意义又该怎样理解?
小结:如果把火锅配料的成分看做是100份,辣椒占了其中的45份,花椒占了38份,其他成分仅仅占了17份,难怪它又麻又辣!
2、结合身边的实例分析,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教材第二页的信息。
(1)说一说其中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优点,观察比较这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
(3)情感目标教育渗透。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3、抽象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我们了解了每一个具体的百分数的含义,那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三、拓展应用,促进发展
1、收集百分数活动
教师:寻找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1)在某市学校附近的小摊中,合格的食品仅是30%。
(2)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不低于70%。
(3)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
2、汇报自己手中收集的百分数
四人小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3、写百分数
(1)百分数该怎么写呢?(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教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写时要注意什么?
(2)书写比赛。(让学生在20秒的时间内写百分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如果老师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写10个,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自己完成的情况吗?
教师:如果写11个,能用百分数表示吗?
4、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5、百分数与分数比较
(1)百分数跟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小组交流)
(2)判断。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kg……
小结: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
6、百分数联想风暴
观察格子图,你能快速地联想到哪些百分数?(课件)
(涂30个黑色格子,5个红色格子,65个白色格子)
四、回顾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百分数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吗?
五、作业
练习一 1~4题。
六、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百分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2,课堂活动第2,3题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理解出勤率、合格率、成活率等百分率的意义,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明确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技术工人。有2个人进入决赛,下表是他们的决赛成绩。
姓名 生产零件个数 合格零件个数
张红 100 94
李超 80 76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准备录用谁?为什么?
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到有关百分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率。板书课题:百分率。
二、探索交流
1、理解出勤率
出示例2:比较两个年级某天的出勤率。
教师:什么叫出勤率?怎么求出勤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试着计算,抽生板演汇报。
小结: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是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
讨论:以上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
三、开放练习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求百分率呢?能举例说一说吗?现在让我们再走进工厂、学校、军营,去研究百分率问题。
1、根据这些要求,你觉得可以进行什么百分率的计算
(1)花生榨油——出油率(2)学生考试——优秀率
(3)产品检验——合格率(4)制作盐水——含盐率
(5)人员考勤——出勤率(6)射击测试——命中率
2、选择喜欢的百分率,说出计算方法
提问:产品检验只能计算合格率吗?
3、比较各百分率的共同点
(1)意义:都是一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相比。
(2)题意:把总数作为单位“1”的量;都是要计算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四、综合应用
1、求出勤率
(1)某班50人,今天缺席2人。求出勤率。
(2)某班50人,今天出勤48人。求出勤率。
(3)某班今天出勤48人,缺席2人。求出勤率。
学生解答后,引导比较,深化认识:
(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归纳:不管条件怎么变化,始终要从题意中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单位1的量。
2、判断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级共98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级今天的出勤率是98%。
(3)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25%。
(4)张师傅生产技艺十分高超,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达120%。
引导思考:有没有超过100%的百分率?
五、全课总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一的第5,6题。
七、课后反思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第1课时 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第9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类比等方法、掌握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经历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或挂图两张。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新课
9月,我县各乡镇空气质量良好率如下:
天池镇:77.4% 童家镇:90% 放生乡:83.9% ……
教师:同学们,看到上面的信息,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所提的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回到已有的知识,即化成分数和小数这个知识层面上来计算。】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百分数化小数和分数。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7~8页例1
(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各小组在全班交流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
(3)抽各组板书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
2、讨论: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再教师小结。【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通过约分得到最简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直接去掉百分号,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练习运用,巩固升华
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画一画
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堂活动第2题。
画好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那样画?(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选择引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
(2)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算一算各种成分的具体数量。(比如:某种水稻的包装上标着发芽率是98%,根据标注的粒数算一算这包种子大约可以发多少棵芽?)
四、反思课堂,互动总结
你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五、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2及练习二第3~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让学生经历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准备
收集的情境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医生常常给病人推荐有益于病情好转的食品,纤维素是适合IBS(功能性肠病)患者食用的健康食品,常见的1 kg食品含纤维素大约如下:麦麸:0.31 kg;麦片:kg;燕麦片:kg;豆类:0.15 kg;辣椒:kg;坚果:0.14 kg。
教师:看了这些你们觉得应该推荐什么食品呢?
让学生猜测,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把这些数都化成百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化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索比较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全部化成小数进行比较。
②全部化成分数进行比较。
③全部化成百分数进行比较(每种食品的含纤维素的百分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前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具体探究第三种方法。
(2)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并思考怎样转化成百分数。
(3)分小组讨论小数化成百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找出本组中最好的一种方法,并写出计算的流程。教师进行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进行讲解。
(4)学生交流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强化。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然后再添上%。
分数化成百分数:一是当分母只含质因数2,5时可以直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其化成百分数;二是当分数除了2,5外还有其他的质因数的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当除不尽时应强调保留三位小数)。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游戏:对口令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看谁填得多
0.35<( )<37.6%(括号里面只能填分数)
25%>( )>15(括号里面只能填小数)
3、解决问题
解决课前出示的问题,化成百分数比较一下,确定给病人推选的食品。
四、反思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课堂流程,反思每个流程点中的得与失,反思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具体方法。
五、作业
练习二 3~7题。
六、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例1,练习三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充分体验百分数问题与分数问题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某班有男生25名,女生20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2)指名学生口答,说出算式后提问:每一个问题里是谁和谁比,把谁看做单位“1”?
根据回答,教师强调: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就是指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农村变化图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农村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用数学知识一起去解决与分析新农村变化中的信息与问题。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这是教师课前收集到的一个村的彩电数量的信息。仔细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口答,并说明列式理由。如果学生能提出书上的问题,就结合书上的问题教学。如果提不出,教师提出:我来提一个问题,今年的彩电数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课件出示问题)
2、对比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
①这个问题和你们刚才解决的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②你怎样来理解“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适时提问:求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就是要用百分数来表示结果)
对问题的理解,主要让学生结合分数问题进行理解。
教师:你们仔细想一想,今年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相比较?在这里要把谁看做是单位“1”?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这个问题是拿今年比去年增加的部分与去年的台数相比,占去年台数的百分之几?
教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教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知道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让学生板书不同的方法。
(3)全班交流,请板演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抽生回答后,让全体学生明白先算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台彩电,再算增加的台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4)如果学生不能想到第二种方法。教师提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5)对比
教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喜欢哪种方法?
3、即时练习
(1)用课件把例1的问题改变为去年的彩电台数比今年的台数减少百分之几。
教师: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结合刚才的例题,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后,抽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此题估计有学生把单位“1”弄错的情况。
教师追问:这种做法对吗?哪里错了?应该怎样解决?
(2)比较例题与练习题的异同。
教师:仔细观察,这道题与刚才的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全班讨论后强调:两道题都是在解决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但不同之处在于两个问题的单位“1”发生了变化,因此解决过程有一些不同。
三、课堂活动,巩固反馈
1、教师引入
其实,在新农村里这样的变化是数不胜数。课件出示练习三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2、课堂练习
光明小学五年级二班男生20人,比女生少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生说出解决办法,并问清楚这里是把谁看做单位“1”?你是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
四、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课题补充完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前面所学的分数问题对我们解决百分数问题有什么帮助?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其实百分数问题可以按照以前所学的分数问题的分析方法进行解决。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第3~5题。
六、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例2,课堂活动,练习三第6~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问题的分析方法在解决百分数问题中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
课件出示:农场有公鸡40只,母鸡25只,公鸡比母鸡多百分之几?母鸡比公鸡少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决后,说说解题思路。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两位教师的对话情境,抽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教师:这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一样吗?
(2)分析信息,理解关键句。
教师:对这些信息,你认为哪句最关键?
指名回答后,引导学生理解:“今年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15%”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用线段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句话呢?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视频展示其中画得较好的线段图。
教师:结合线段图,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全班讨论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结合我们的分析,试一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教师板书两种主要方法。
200×(1+15%)=230(人)
200+200×15%=230(人)
结合板书,重点分析第一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教师重点提问:(1+15%)是什么意思?第二步为什么用乘法?
指名学生回答后,强调:(1+15%)表示今年毕业生人数是去年的百分之几,要求今年毕业生人数也就是求单位“1”即去年毕业生人数的(1+1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教师:对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势。
2.试一试
课件出示:如果明年的毕业生人数比今年减少10%,学校明年有毕业生多少人?你会算吗?
(1)学生先自己试作,教师巡视。
(2)抽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这里是要把谁看做是单位“1”?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3、对比小结
教师:比较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怎样解决?
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刚才我们研究的问题都是知道单位“1”的量是多少,然后求比单位“1”的量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我们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
三、课堂活动
课件出示课堂活动的内容,出示要讨论的问题,引出讨论的话题,原价和现价是否发生了变化?
先分小组讨论后,抽生汇报,可让不同意见的同学互相辩论,教师先尽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不急于作出评论,让学生自己辩出正确的结果。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再次总结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作业
练习三的第6~10题。
六、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解决问题(三)
教学内容
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11~1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分析下面的信息,你能联想到什么?
①据统计,我校男生占总人数的56%。
②三峡工程今年的发电量比去年增加了8%。
要求学生能根据百分数联想到分数、份数、数量关系或者其他相关的信息。
(2)王奶奶家养了10只公鸡,8只鸭子。
①公鸡的只数是鸭子的百分之几?
②自己提出2个相关的百分数问题并解决。
学生完成第1小题后,独立提出百分数问题并解决,抽生汇报,全班评价。
(3)今年3月份爸爸的工资是1600元,妈妈的工资比爸爸少20%,妈妈今年3月份的工资是多少元?
(4)我校五年级一班男生有20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10%,五年级一班女生有多少人?
教师课件出示各题,并集体订正。分析第3,4题的解题思路。
二、指导练习
(1)王师傅今天加工了23个零件,比李师傅少加工2个零件,王师傅今天加工的零件比李师傅少百分之几?
教师:这道题是把谁看做单位“1”?要算出王师傅今天加工的零件比李师傅少百分之几,是要拿哪一部分去跟李师傅比?
让学生列出算式,再解答出来。抽生汇报不同的解决方法,全班评价,教师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
(2)学校体育保管室有篮球和足球共200个,其中65%是篮球,足球有多少个?
教师:其中65%是篮球,说明这是把谁看做了单位“1”,又说明了足球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呢?
学生列出算式,解答出来后,全班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3)一段绳子长180 m,第一次用去全长的3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40%,还剩下多少米没用完?
①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
②展示不同的方法。
重点追问学生不同方法的解题思路。
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为什么?
教师:要积极用简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4)红星小学男生有450人,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20%,红星小学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你准备先算出什么呢?
抽生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三的第15题,让学生在小组里完成,然后抽小组汇报,重点是让学生汇报每次是把谁看做单位“1”。
(2)一件商品先涨价10%,再降价10%后,这时商品的价格比原价多还是少?
①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抽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②介绍数学方法:例证法。让学生假设商品原价100元,从而算出商品最后的价钱。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最大的收获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教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练习三的第11~14题。
六、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解决问题(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2、能够灵活地采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
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①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梨树共有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②学校体育组有排球x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个数的15。足球有多少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多少个?
请学生独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各个数量。
教师: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我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2)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的价格相差60元,上衣的价格是裤子价格的3倍。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多少元?
先请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讲评。
教师:如果将“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改为“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7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解决百分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百分数问题
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教师:这道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这道题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谁是与它相比较的量?(把上衣的价格看做单位“1”,裤子的价格是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
教师:你能像复习题一样,画出这道题的线段图吗?
全班齐画,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3)刚才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道题的题意,并根据题意画出了线段图,你能根据刚才的分析,结合线段图,找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并独立解答这道题吗?
请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例3。
(4)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请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把上衣的价格设为x元比较好。
算术法解:由“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70%”可知,裤子的价格比上衣便宜(1-70%)。即已知上衣价格的(1-70%)是60元,求上衣的价格。所以,用60÷(1-70%)就可以求出上衣的价格。
(5)刚才同学们解决了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你们感觉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过去所学习的整数和分数应用题相同吗?
让学生体会到用方程解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和分数应用题是一致的。
2、课堂活动
出示教科书第16页“课堂活动”中的卡片:“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75%”,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信息,用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1)齐读卡片上的内容。
(2)根据卡片上的信息,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哪些关系?请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3)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请学生汇报。
三、反馈练习,熟练运用
1、教师在上述卡片的后面补充
(1)“如果苹果树和梨树共有150棵,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2)“如果苹果树比梨树多150棵,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同学说出等量关系。
2、完成练习四第5题
先请学生认真看统计表,在看懂统计表后提问:怎样求出妈妈的奖金是多少元?
四、作业
练习四第1~4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练习内容
练习四第6~11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百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区别,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勤奋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练习重点
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谁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有关数量)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练习。
1、填写数量关系
(1)一堆煤,第一次运走了总数的20%,第二次运走了总数的25%。
( )○( )=( )
(2)工厂10月份用电量比9月份节约10%。
( )○( )=( )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各个数量
(1)食堂有大米x千克,面粉的质量是大米的140%,面粉有多少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面粉比大米多多少千克?
(2)食堂有大米x千克,面粉的质量比大米少20%,面粉比大米少多少千克?面粉有多少千克?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
(3)食堂有大米x千克,第一天用去了总数的20%,第二天用去了总数的25%。两天共用去了多少千克?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用多少千克?两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请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回答。
二、对比练习
1、巩固练习
(1)某校有学生80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60%,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某校有男生比女生多1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90%,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请全班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数量关系。
2、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25%,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20%,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20%,篮球有多少个?
请学生独立列式(或方程),注意对比每道题的特点。
提问:为什么第(1)(3)两题应该用乘法计算,而(2)(4)两题应该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因为(1)(3)两题都是把足球个数看做单位“1”,已知足球个数求篮球个数,实际就是求足 球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而(2)(4)两题都是把篮球个数看做单位“1”,它是未知数量,所以应该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
3、给下面各题补充一个问题或条件,使问题变完整
(1)一筐苹果重100 kg,第一天卖出20%,第二天卖出25%,?
(2)一筐苹果,第一天卖出20%,第二天卖出25%,,这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先请学生独立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重点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讲评:
①两天共卖出多少千克?
②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卖出多少千克?
③两天后还剩多少千克?
讲评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第(1)题的这三种情况都用乘法计算,而第(2)题的这三种情况都用除法或列方程计算?
三、拓展练习
练习四第11题, 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请学生说出思路。
四、作业
练习四第6~10题。
五、课后反思
第6课时 纳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4,练习五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纳税信息的收集处理,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知道一些常见税种。
2、能自主探索出解决应纳税额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纳税的意义和解决应纳税额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课前对纳税资料的收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介绍一些纳税的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纳税的有关问题。(板书:纳税)
二、同伴交流,学习新知
1、信息反馈,了解纳税
(1)教师:你收集到哪些有关纳税的知识?
(2)教师:什么是纳税 为什么要纳税?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并指导讨论。
(3)教师小结。
教师:纳税是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税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上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板书:税率
(4)教师:什么是税率?
学生:……
板书:应纳税额
(5)教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现在明白了什么?说一说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从情景图中你收集到什么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分析信息。
教师:同学们在分析信息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解决问题(抽一名学生板演)。
(4)反馈、评讲、交流。
3、指导看书第19页并小结
教师:正确解决有关纳税问题,关键在于理解税率即百分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中找准单位“1”。
三、巩固运用
1、教科书第21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
2、教科书第21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
四、质疑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尽纳税的义务
(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解决有关纳税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税率,与前面所学的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完全相同,从税率的概念中去找准单位“1”。)
五、作业
练习五 1~2题。
六、课后反思
第7课时 算利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例5,练习五第3~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储蓄资料,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3、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银行存款单,计算器,学生收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的一个朋友家里积攒了一万元钱。请你帮我朋友设想一下,要想获得更多的钱,我的朋友可以用这一万元钱进行哪些投资?
教师:哪一种投资方法风险最小?
教师:储蓄不但风险小,而且还能获得比原来更多的钱。其中银行多付的钱我们就叫它利息。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计算利息的问题。板书:算利息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反馈信息,了解概念
你收集到哪些储蓄信息?
2、小组讨论,理解概念
(1)小组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所收集到的有关储蓄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请小组长做好记录、整理,看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小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展示、评价。
教师:哪个小组自愿来展示汇报你们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请仔细地听,这个小组汇报完后请你发表看法和意见。
教师:(出示教科书20页银行利率表)你能说一说,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3.87%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在展示、汇报、补充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鼓励、评价并板书。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教师:哪位同学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吗?
(4)教师小结。
教师:指着板书,强调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强调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的,2007年至今,银行已对利率作了多次调整。
教师:从利息的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是这样的吗?请你验证说明。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学习的算利息,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一。要求利息,必须知道本金、利率和时间。从今天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3、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1)出示例5: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
(2)部分学生板演。
(3)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纠错)
板书:到期利息、税后利息、利息税
教师:同学们,国家规定:人民币和外币储蓄系统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利息所得税,按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
板书:税后利息=利息×(1-5%)利息税=利息×5%
4、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10月9日起取消存款利息税。
5、指导学生看书第20页并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20页,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1)读一读学习的新内容。
(2)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解决算利息的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一,解决的问题是否包含本金; 第二,涉及利息的问题,一定要看清需要我们解决的是(教师指着板书)到期利息,还是税后利息,或者是利息税的问题;如果是税后利息,千万不要忘了按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第三,人民币以元为单位,一般都保留两位小数。
三、拓展运用
1、学生课堂活动
(1)同桌议一议:400元钱存3年,怎样存合算?
(2)反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板书存款的方式。
板书:一年一年地存;先存一年,再存两年;先存两年,再存一年;存三年。
(3)怎样存合算?
教师:哪种存款方式最合算?请同学们先猜测,再分组用计算器计算验证。
(4)反馈:选择合算的存款方式。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评讲反馈。)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第3题
(1)学生收集信息并质疑。
(2)“贷款的年利率为4.41%”的意义和“还款需要还哪些款项”。
(3)学生解答后反馈。
4、教科书第21页第4题
(1)学生收集信息后反馈,介绍国债并强调国债不缴纳利息税。
板书:国债不缴纳利息税
(2)学生解答后反馈。
四、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关于算利息的问题,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教师总结。
教师:算利息是我们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必须知道本金、利率和时间,用“本金×利率×时间”就可以得到利息,按利息的5%缴纳利息税,所以税后利息=利息×(1-5%);而国债不缴纳利息税。
五、作业
练习五6~7题。
六、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整理与复习,练习六1~5题,7~8题。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2、能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2、看到课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意义、互化、解决问题
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
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
(1)独立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教师: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教师:哪一个同学自愿上讲台展示、汇报你的整理情况?其余的同学要注意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待会对他的整理情况提出你的看法或者建议。
3、归纳总结,升华提高
教师:同学们,大家的整理和汇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百分数这一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的过程。那么,这些知识之间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1)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谁来举一个例子说一说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
教师: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本质区别还是在于: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分数表示具体的数量时,它的后面就可以写单位;如果表示倍数关系时,它的后面就不写单位。从这里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当它们同时表示倍数关系的时候,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下面各题。
一本书看了80%,还有20%页没有看。( )
一吨煤,运走310吨后,还剩70%吨。( )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75%,也就是完成了这项工程的34。( )
六年级有学生98人,今天全部到校,出勤率是98%。( )
教师:请打开数学书,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反馈。
教师:完成数学书第24页练习六第3题。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
学生:……
教师:请打开数学书练习六,完成第2题。
(3)解决问题。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关键又是什么呢?
板书:依据、关键 应用、确定“1”
教师:能不能说一说解决百分数问题的具体方法?
(找出百分率的句子,确定好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对应列式或用方程解决问题,检验和书写答语。)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解决百分数问题的依据和关键,请打开数学书,完成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反馈。)
三、应用拓展.
1、练习六第4题。(学生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练习六第5题。(说一说上座率是什么意思,再汇报结果。)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7~8题。(增收一成表示什么意义?再介绍“几成”的意义与应用。)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关于百分数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六 9~15题。
六、课后反思
综合应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发现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收集的情境资料,挂图。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引入主题
1、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运用。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都看到、听到、用到过百分数吗?看看谁说的多,不过必须说出你所说的百分数的真正意义,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方法。【同桌的学生互相说,互相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每人一次只说一个,然后交换进行),在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总结百分数的运用方法。】
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情景。
教师: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二、自主选择,合作提高
1、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题会很多,教师把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板书出来)
2、解决问题
根据上面的问题提出:你现在会解决哪些问题了呢?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计算。
(1)要求学生首先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然后解决觉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2)必须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说说自己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比较一下谁的方法最科学;探索一下还有哪些方法,想一想如果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三、师生互动。
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合理的引导。
(1)解决“奖品总金额”的问题。
(2)解决“要卖多少元才能全部送出”的问题。
(3)解决“本次活动的中奖率是多少”的问题。
四、拓展练习。
(1)如果10万元的书按八八折销售,这种让利销售与有奖销售相比,书城采用哪种销售活动赢利更多?(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进行比较,看看书城为什么要那么做,揭开商家促销的真正面纱。)
(2)某购物中心举行活动,活动内容是当天买200送200,不满200不送。请你算一算,这样的活动相当于打几折 商家为什么不直接说所有商品打折呢 请大家帮帮忙。
五、活动反思
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百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