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常见的酸和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氯化钠固体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2.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浓硫酸 B.烧碱 C.浓盐酸 D.熟石灰
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化合物 干燥剂
C.食盐 NaOH 盐 除铁锈
D.酒精 C2H6O 氧化物 燃料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减轻
B.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
C.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色
D.海水晒盐得到化工厂的原料粗盐
5.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食品保鲜的办法 B.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日常物质的区别 D.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氧气和二氧化硫——闻气味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反应与现象 B.性质与用途
①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变蓝 ②紫色石蕊滴入稀盐酸——溶液变红 ①CO炼铁——CO具有还原性 ②铅锑合金作保险丝——合金的熔点高
C.能源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①太阳能、氢能——新能源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①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②洗面奶洗脸——利用其乳化功能
A.A B.B C.C D.D
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滴管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过滤操作 D.量取液体
9.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钢
B.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去碗筷上的油污
C.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工接金属的保护气
D.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0.科学的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方法或要求存在错误的是
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挤瘪橡胶头,再将胶头滴管伸入到液体中吸取
B.稀释浓硫酸:将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在进行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时,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燃烧匙并塞紧橡皮塞
二、判断题
1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氡化钠固体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
13.只用酚酞溶液一次鉴别NaCl溶液、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
14.将氧化钙溶于水,可以形成氧化钙溶液( )
15.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三、综合应用题
16.某化工厂用石灰石和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如下:
【产品制备】
(1)反应①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化工厂后期发现,可用纯氧代替空气,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 。
(2)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14.3 17.4 20.7 25.0 28.5 33.3 40.0 55.0 75.4
操作A具体过程是:除杂, 、降温到30℃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烘干。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剩余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Ⅱ是 。(3)车间将CuSO4·5H2O、生石灰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来配制波尔多液,该过程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为 。
【组成测定为测定其组成】小组同学称取石青样品,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石青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CuCO3 b Cu(OH)2;②Cu(OH)2在66℃~68℃完全分解:Cu(OH)2CuO+H2O; CuCO3在200℃~220℃完全分解:CuCO3CuO+CO2↑;③CuSO4固体为白色,CuSO4 5H2O固体为蓝色
实验步骤:①连接仪器, ,准确称取34.6g aCuCO3 bCu(OH)2放在C装置中;②打开活塞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D、E的质量;③关闭活塞,控制C装置中的温度为250℃对石青进行热分解,直至C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④打开活塞, ;⑤冷却后,称量,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8.8g。
(4)完善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 ;④ 。
(5)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B中所装液体为 (填名称)。
(6)通过计算可得:a:b=
(7)若缺少F装置,测得的a:b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脱水探究】
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uSO4 5H2O固体2.50g,放在上图实验装置C中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8)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
(9)G→H看到的现象是 。
(10)将CuSO4 5H2O固体加热到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②Cu2O③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如下实验验证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2O: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
【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 。
18.现有含有7.4gCa(OH)2的石灰乳,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向上述石灰乳中通入CO2,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时,通入CO2的质量是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反应。请在图中画出通入二氧化碳过程中碳酸钙质量的变化曲线。
(3)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Ca(OH)2 CO2 CaCO3 X H2O
质量/g 14.8 13.2 10 a 1.8
则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药品取用时,将试剂瓶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瓶塞沾上杂质污染试剂,故该选项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同时易吸收空气中水分发生潮解,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该选项操作错误;
C、蒸发食盐水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故该选项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故该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择C。
2.A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自身的质量增加,但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正确;B、烧碱能在空气中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同时发生化学变化,错误;C、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错误;D、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错误。故选A。
3.B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等,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Ca、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作干燥剂,符合题意;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钠不能作除锈剂,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是乙醇的俗称,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乙醇含C、H、O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乙醇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敞口放置会挥发出HCl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是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遇到碱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是酚酞与碱作用显示红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得到化工厂的原料粗盐,是食盐与水和杂质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填充氮气,可防止食品变质,说法正确;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食品干燥剂,可防止食品受潮,说法正确;铁粉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氧气,可以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说法正确,故选项知识整理完全正确;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说法正确;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是因为水汽化时吸收热量,可以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说法不正确;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以隔离可燃物,说法正确,故选项知识整理不完全正确;
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说法正确;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通过闻气味可以鉴别,说法正确;铁丝是银白色,铜丝是紫红色,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说法正确,故选项知识整理完全正确;
D、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试管、烧杯、蒸发皿都可以用来加热,说法正确;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说法正确,故选项知识整理完全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元素后面,不能和硫酸反应,不正确;②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则可用于炼铁,正确;②铅锑合金作保险丝,是因为该合金熔点低,不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氢能为新能源,正确;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能保护金属资源,正确,该选项符合题意。
D、①煤气泄漏,打开换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不正确;②洗面奶具有乳化作用,则能用洗面奶洗脸,正确,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缓缓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图中操作将水倒入浓硫酸里会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错误;
B、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选项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故错误;
B、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故正确;
C、氩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正确;
D、食醋具有酸性,可以与水垢反应,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故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室进行模拟炼铁时,应先通一段时间的CO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错误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涂抹在皮肤上。此处应该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故题干说法错误。
12.错误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容易潮解,且有腐蚀性,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需要放在烧杯中再进行称量。
故题干说法错误。
13.错误
【详解】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中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NaCl溶液、盐酸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区别,错误。
14.错误
【详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填:错误。
15.错误
【详解】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也可以和酸反应放出气体。
【点睛】
16. 2Cu+O2+2H2SO4 2CuSO4+2H2O 防止不反应的氮气带出热量 蒸发浓缩 引流 20℅ 减少硫酸铜晶体溶解损失 CuSO4+Ca(OH)2=Cu(OH)2 ↓+CaSO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浓硫酸 a:b=2:1 偏大 CuSO4 H2O 变白 CuSO4 5H2O CuO+SO3↑+5H2O↑
【详解】用石灰石和铜屑等设计生产石青、波尔多液。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反应①在80℃条件下制备硫酸铜,其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 2CuSO4+2H2O。该化工厂后期发现,可用纯氧代替空气,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防止不反应的氮气带出热量。(2)由图表信息知,操作A具体过程是:除杂,蒸发浓缩、降温到30℃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烘干。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0℃时硫酸铜晶体溶解度是25g,剩余硫酸铜溶液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Ⅰ是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Ⅱ是减少硫酸铜晶体溶解损失,温度低,硫酸铜溶解度小。(3)车间将CuSO4·5H2O、生石灰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来配制波尔多液,该过程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Ca(OH)2=Cu(OH)2 ↓+CaSO4。【测定其组成】(4)完善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5)洗气瓶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中所装液体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6)通过计算可得:CuCO3→CO2,98→44,=,x=24.8g;Cu(OH)2→H2O,98→18,=,y=9.8g; a:b= ∶ =2∶1。(7)若缺少F装置,E装置质量增加,a值偏大,测得的a:b偏大。【脱水探究】硫酸铜晶体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由图中信息知,(8)G点固体的化学式是CuSO4 H2O,CuSO4 5H2O固体2.50g,其中含水0.9g,G点固体质量减少为2.50g-1.78g=0.72g,硫酸铜晶体中含有水0.9g-0.72g=0.18g,硫酸铜质量为1.78g-0.18g=1.60g,硫酸铜晶体中硫酸铜和水分子个数比是1∶1。(9)G→H看到的现象是变白,硫酸铜晶体是蓝色,无水硫酸铜是白色,H时硫酸铜晶体已完全失去水。(10)将CuSO4 5H2O固体加热到570℃分解后,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硫的一种氧化物和水蒸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5H2O CuO+SO3↑+5H2O↑。
点睛∶Cu(OH)2CuO+H2O; CuCO3在200℃~220℃完全分解:CuCO3 CuO+CO2↑。CuSO4固体为白色,CuSO4 5H2O固体为蓝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17. 分液漏斗 B E CaCO3+2HCl═CaCl2+H2O+CO2↑ A Cu、Cu2O 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详解】(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解答;【猜想假设】根据猜想①②结合Cu和Cu2O都是红色解答;【设计实验】根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分析解答;【实验反思】根据Cu2O+H2SO4=CuSO4+Cu+H2O解答。(1)①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猜想假设】③Cu、Cu2O;【设计实验】取红色粉未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说明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实验反思】小明设计的实验无法证明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Cu,原因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
18. 4.4g 16.2
【详解】(1)解:设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时,通入CO2的质量为x。
,解得x=4.4g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时,通入CO2的质量为4.4g;
(2)通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增加,当通入4.4g二氧化碳时,正好完全反应,碳酸钙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碳酸钙又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则碳酸钙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变为0;故碳酸钙的质量变化曲线为如图所示:
(3)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钙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碳酸氢钙)的质量为14.8g+13.2g-10g-1.8g=16.2g,所以a=16.2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