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贻(yí 赠送) 有奇(jī) 钩画了了(清楚明白)
B.启窗(打开窗户)而观 为(wèi)宫室 珠可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C.髯(rán) 绝类(类别)弥勒 通计(jì)
D.水波不兴(起) 二黍许(xǔ 许多) 佛印居(住在)右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鲁直左/手执/卷末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珠可历历数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技亦灵怪矣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矫首昂视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箬篷覆之
5.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8.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中揭示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苏东坡相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对核舟雕刻者技艺发出赞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认为合适吗?请依据链接材料和课文《核舟记》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链接材料】根据我国文物分类标准,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能称其为“国宝”。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首先不是文物价值几何,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说明刻在舟上的对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核舟记》)
【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
【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
(选自《九章算术》)
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附着。⑤纳:收进。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则皆闻之 闻:
(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 视:
15、下列对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B.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C. 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
(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
17、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
18、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蓬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选自(清)宋起凤《核工记》,有删节]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长五分许( )
(2)雉历历可数( )
(3)若寒冻不胜者( )
(4)若为佛事夜归者(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2)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21.文章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请找出有关的标志性词语。
22.选文中共写了七个人,神态情趣各有鲜明的特征,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23.选文中有寺、僧、船、客、钟声、弯月,据此,你能猜得出所写意境取自唐代诗人的哪首诗吗 请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答案
A 2.C 3.C 4.B 5.B 6.D 7.B
8.(1)盖大苏泛赤壁云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嘻,技亦灵怪矣哉
9、示例一:我觉得不合适。因为“核舟”仅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不能称为“国宝”。
示例二:我觉得合适。“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
10.(1)极 (2)类似
11.(1)苏东坡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13.(1)对联是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里的句子,点明了作品的主题。(2)核舟本来就小,居然连上面的对联都看得一清二楚,可见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14、 ① 顺着、就着 ②听到 ③看 15、A 16、(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 17、 用料体积小;所刻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18、 示例:牛革
19.(1)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2)分明的样子 (3)能承受 (4)像
20.(1)松树下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关上。
(2)桃核的侧面露出七层佛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21.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标志性词语:“山坳”“山麓”“高阜”“山顶”。
22.通过富于特征性的艺术细节处理,集中而精确地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容,突出了古代微雕工艺者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
23.取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