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8绿色植物是生物圈有机物的制造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8绿色植物是生物圈有机物的制造者(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6 22: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8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单选题
1.不法分子盗剥杜仲树皮,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有输送有机物的(  )
A.筛管 B.导管 C.气孔 D.木质部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过哪个结构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  )
A.筛管 B.导管 C.机械组织 D.营养组织
3.经常可以看到园林工人给一些珍稀树种或古树“挂吊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筛管 D.导管
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  )
A.人 B.动物
C.绿色植物 D.生活在大气圈中的生物
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设置对照实验
C.增加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D.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  )
A.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7.将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横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
A.导管 B.木纤维 C.韧皮部 D.筛管和导管
8.我们吃的马铃薯块茎是长在地下的,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茎的是(  )
A.导管 B.筛管 C.保卫细胞 D.茎中心的髓
9.人们食用的甘薯块根俗称“地瓜”,它含有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是(  )
A.甘薯根自己光合作用产生的 B.甘薯根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C.甘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D.甘薯根呼吸作用的产物
10.植物茎中,筛管的主要作用是(  )
A.运输有机物 B.运输无机盐 C.运输水分 D.吸收水分
1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用于溶解叶绿素的是(  )
A.生理盐水 B.酒精 C.碘液 D.石灰水
12.小明的衣服沾上了绿色的草汁,应当用下列哪种物质进行清洗(  )
A.洗衣液 B.自来水 C.开水 D.酒精
13.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14.下列实验装置中,能安全地使叶片的颜色退去的是(  )
A. B.
C. D.
1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从叶运输到根部被利用,有机物在植物茎内运输的结构(  )
A.叶脉 B.导管 C.气孔 D.筛管
16.植物体中,运输水、无机盐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
A.导管、导管 B.筛管、筛管 C.筛管、导管 D.导管、筛管
17.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是带有绿色的,而在土壤中的部分是白色的,原因是(  )
A.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B.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空气 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分
18.从橡胶树提炼的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割橡胶时橡胶从树上流出的部位是(  )
A.茎的中央 B.树皮里的筛管
C.树皮里的导管 D.形成层
19.杜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不少不法分子为了私利盗剥杜仲树皮,致使树木死亡。这是因为树皮中有输送有机物的(  )
A.筛管 B.导管 C.木质纤维 D.韧纤维
20.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M”形纸片遮挡叶片,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  )
A.“M”呈黄白色 B.“M”呈蓝色
C.“M”呈绿色 D.“M”呈黑色
二、综合题
2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没有植物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1)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是因为植物细胞中有能量转换器﹣﹣   ,能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2)炎热夏季的中午,当你走进茂密的森林中,你会感到特别凉爽.这一方面是由于树叶对阳光的遮挡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植物的   作用,吸收了周围大量的热量.
(3)我们吃的食物,有的来自植物的种子,有的来自植物的果实.面粉主要是小麦种子中的   加工而来.
(4)我们在栽种植物时,经常给植物松土,暴雨过后还要及时给栽种旱作物的农田排涝,这些栽种措施都是为了促进植物的   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冬季萝卜小人参”.同一个萝卜,地上部分是绿色的,地下部分是白色的,对这一生物现象,用遗传学的观点来解释是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   影响.
22.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请回答:
(1)萝岗甜橙汁液丰盈、清甜,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3)种植萝岗橙的果园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所包含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    ,自动调节能力较    .
(4)萝岗甜橙不宜在北方种植,而陕西红富士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影响甜橙和红富士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土壤 B.空气和水 C.阳光 D.温度
(5)橙树容易受红蜘蛛等虫害的影响,而瓢虫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的食物之一.请写出以上描述中包含的食物链    .
23.图为植物叶片的横切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结构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含叶绿体较多的结构是[   ]   .
(3)③是   ,它里面的   可以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筛管能够把光合作用制造的   运送到其他器官.
(4)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   ]   进出叶片.
24.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活动是    ;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活动是:   。
(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10000千焦,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   千焦的能量。
(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不法分子将杜仲树皮剥掉,也就是破坏了韧皮部,因此植物无法运输有机物到根部,根没有营养物质,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致树木死亡。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两种。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无机物.
2.【答案】A
【解析】【解答】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两种,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是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根据题干所述,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输导组织,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导管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方向自下而上,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运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3.【答案】D
【解析】【解答】植物体的输导组织有两种: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给古树“挂吊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时,应该将针头应插入茎的导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熟记导管和筛管的区别即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筛管运输有机物,自上而下。
4.【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能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需要明确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释放氧气。
5.【答案】A
【解析】【解答】天竺葵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6.【答案】A
【解析】【解答】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这样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天竺葵在黑暗中会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以保证叶片中的淀粉是新生成的,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几个步骤,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设置对照实验时,选择同一片叶,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检验淀粉的存在时,滴加稀碘液,观看叶片是否变蓝。
7.【答案】D
【解析】【解答】题干中提到的白色汁液里含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运输水、无机盐的结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导管和筛管的作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故答案为:B。
【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在植物体中可转变成各种糖分)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的作用是输导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供给叶、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给根、果实,因此甘薯块根中的淀粉是由甘薯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
10.【答案】A
【解析】【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是运输有机养料。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生理盐水,A不符合题意。
B.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B符合题意。
C.淀粉遇到碘变蓝色,在实验中,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的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2.【答案】D
【解析】【解答】植物的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光下形成叶绿素,叶绿素是绿色的色素。将衣服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酒精,因为衣服上的绿色是叶绿素,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直到变成黄白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隔水的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酒精脱色后清水漂洗,及滴加碘液后漂洗是为了排除酒精和碘液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13.【答案】D
【解析】【解答】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这样可以避免受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正确;
D、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变蓝不是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不是变蓝,D不正确.
故选: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14.【答案】B
【解析】【解答】去除叶绿素的时候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隔水加热。该操作的根本原因是: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部分曝光,形成对照→③光照→④摘下叶片→⑤酒精隔水脱色→⑥漂洗加碘→⑦观察遮光和曝光部分的颜色。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导管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向上,B不符合题意。
C.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C不符合题意。
D.筛管运输有机物,由上向下,所以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从叶运输到根部被利用,有机物在植物茎内运输的结构是筛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16.【答案】D
【解析】【解答】①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导管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上下两个细胞的细胞壁消失,因此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植物正是利用根、茎、叶等中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17.【答案】A
【解析】【解答】解: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
故选:A
【分析】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据此答题.
18.【答案】B
【解析】【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向下运输.因此从橡胶树提炼的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割橡胶时橡胶从树木上流出的是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里的筛管运输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细胞,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19.【答案】A
【解析】【解答】在植物的韧皮部里有筛管,它可以从上往下把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当不法分子盗剥杜仲树皮,伤到了树木韧皮部内的筛管,树木顶端的有机物不能往下运输,从而致使树木死亡。
故答案为:A。
【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20.【答案】A
【解析】【解答】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光下,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而遮光的部分叶片不能制造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所以,根据题干所述,如果用黑色的“M”形纸片遮挡叶片后,叶片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所以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叶片仍为染色前的黄白色,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该实验的重要步骤: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用黑色纸片遮挡(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制造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④清水漂洗,染色:滴加碘液染色,见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产生了淀粉,黑色的纸片遮挡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用清水冲掉碘液后叶片仍旧为黄白色。
21.【答案】(1)叶绿体;
(2)蒸腾
(3)胚乳
(4)呼吸
(5)环境
【解析】【解答】解:(1)叶绿体能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使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因此,树荫下比较凉爽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蒸腾作用带走了大量的热量;(3)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因此,面粉主要来自种子中的胚乳;(4)我们在栽种植物时,经常给植物松土,暴雨过后还要及时给栽种旱作物的农田排涝,这些栽种措施都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5)冬季萝卜小人参”.同一个萝卜,地上部分是绿色的,地下部分是白色的,对这一生物现象,用遗传学的观点来解释是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分析】(1)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3)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4)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水、温度、氧气等因素的影响;(5)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这种现象说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据此解答.
22.【答案】(1)液泡
(2)C
(3)少;弱
(4)D
(5)橙树→红蜘蛛→瓢虫→鸟 
【解析】【解答】:(1)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
(2)叶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甜橙很甜,它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故C符合题意;
(3)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种植萝岗橙的果园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所包含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4)南北方温度不同,甜橙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甜橙的品质.所以萝岗甜橙不宜在北方种植,而陕西红富士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影响甜橙和红富士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5)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故橙树容易受红蜘蛛等虫害的影响,而瓢虫是红蜘蛛的天敌,瓢虫也是鸟儿的食物之一.请写出以上描述中包含的食物链橙树→红蜘蛛→瓢虫→鸟.
故答案为:(1)液泡; (2)C;(3)少; 弱;(4)D;(5)橙树→红蜘蛛→瓢虫→鸟.
【分析】(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导管是植物木质部内输导有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5)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据此解答.
23.【答案】(1)表皮;叶肉;叶脉
(2)②;栅栏组织
(3)叶脉;导管;有机物
(4)⑥;气孔
【解析】【解答】解:(1)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2)“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含叶绿体较多的结构是[②]栅栏组织.(3)③是叶脉,它里面的导管可以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筛管能够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其他器官.(4)⑥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因此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⑥]气孔进出叶片.
【分析】(1)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2)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24.【答案】(1)绿色植物→ 鼠→蛇→鹰(或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2)鹰
(3)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4)400
(5)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据此解答。(1)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该题中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共4条,其中最长的一条是:绿色植物→ 鼠→蛇→鹰;(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上面的这些食物链中,鹰的级别最高,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其体内重金属的含量最高;(3)图中的②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放出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这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①是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光合作用;(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10000千焦,鼠最多能获得10000千焦的20%即2000千焦的能量,而鹰最多能获得鼠中能量的20%即400千焦;(5)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故自我调节能力强,稳定性强。
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和植物体的生理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分析】1、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3、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4、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是10%-20%。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